海口交警:信号配时中心建设思考

近来,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建设已成为信控行业的一个热点,很多城市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也有很多从业者就信号配时中心如何建设、如何运行管理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

海口交警:信号配时中心建设思考

笔者也从一个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信控一线管理使用者的角度,就信号配时中心建设与信控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本文将从另外一些角度谈谈与信号配时中心建设有关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抛砖引玉,期待共同思考和推进信控行业发展。

信号配时中心建设的提出,在一些从业者看来是对信号控制和配时优化工作走向“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业团队又或者是建立一个专门信控机构的契机,但在笔者看来其意义远不仅如此。

因为在信号配时中心建设提出之前,很多城市已经有较长时间购买社会服务引入专业团队的经历,甚至本身设置有专门的信控管理部门或技术团队,一定程度的专业团队和社会服务早已经在信控一线开花生根。

那么在当前提出建设信号配时中心,更大意义在于:探索新时期我们需要建设什么样的信控团队?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如何建立更加与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相适应、与新技术相融合的信控管理和运行体制机制?同时,当前如何高质量的建设好信号配时中心,回答好以上两个问题也至关重要。

下面,笔者根据近年来在信控一线的管理和实践经验,从几个方面谈谈当前建设信号配时中心需要重点考虑的工作或方向:

一、首先是信控团队建设的问题,我想用以下8个字概括:专业、实战、高效、创新。

简单来说,专业就是要有与信控工作相关的专业素养;实战就是要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实事求是的解决实际交通问题;高效就是要在瞬息万变的交通需求中主动适应变化,积极有效应对;创新就是要打破固有思维,善于应用开放创新的理念解决新问题。

二、建立高峰期策略+预案控制为主、平低峰期配时精细化管理为主的信控运行机制。

从当前城市交通发展和出行分布的特点来看,现在的交通高峰期,绝大多数主要路段或者城市核心区域越来越趋于交通饱和状态,依靠常规的配时手段已经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必须采用整体控制、区域控制、联动控制、策略控制、预案控制,甚至成体系的人工组合干预,通过合理组织、调控、均衡交通流通行实现整体控制目标和效益最优。

这种饱和状态下的信号控制,我们不能再一味强调根据流量的配时调节,而应该强化信号灯的控制、调控作用。

让信号控制从配时优化真正回归到交通控制,从交通需求导向转变为控制目标导向,也即从“车控灯”到“灯控车”转变,从“交通控制”向“控制交通”转变。外围分级管控对缓解核心区的交通拥堵作用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而平低峰期,绝大多数路口仍然处于非饱和状态,还是要从常规信号配时和优化手段出发,充分挖掘路口信控调节和分配的效率,这就需要对配时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让信号灯配时随交通需求的变化精准高效地调节。

做好配时精细化管理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比如需要精准的交通数据检测手段,推动感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使用和覆盖率提升,进一步细化时段划分,合理灵活使用或简化相位相序,降低夜间和低峰的周期,动态的绿波协调,研究好相位、周期和绿信比分配与交通需求的关系等等。

目前,各地信号配时精细化管理工作做法各有侧重、不成体系、甚至浅尝辄止,没有明确的方向和标准,也没有形成常态化的机制。

行业内应尽快形成体系化的指导意见或技术导则,明确具体方向、措施和标准,使信号配时精细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地见效。

三、从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流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四个层面,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闭环信控优化工作体制。

这方面主要还是围绕一些信控优化管理的日常性工作来制定相应的体系,比如基础台账管理、舆情管理、日常巡查、定期排查、针对性优化、专项排查优化、精细化排查优化、任务闭环管理、中心值守等等。

这里涉及到信控优化业务工作和技术服务标准化的问题,此处不展开赘述,简单说下信控优化标准体系当前所面临的困境。

目前在信控优化工作业务规范、技术服务、配时参数设置、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等方面仍然缺乏较为完整的、成体系的标准或技术导则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号优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

尤其是在部分具体的信控参数设置和直观的效果评价指标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或者指导意见,造成信控优化工作常常是“备受质疑”和“无法感受到改变”。

虽然因为交通管理和控制的社会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种种原因,目前在这方面拿出非常准确的评判标准比较难,但还是可以总结一些实践经验,拿出一些更加细化的技术导则来引导信控工作进一步提升的。

总之,信控优化走到今天这个时代,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呼之欲出。

四、搭建信号配时优化业务管理平台,使业务管理数据化、指标化、流程化、算法化,实现信号配时优化管理业务全信息化。

做好信号控制和配时优化管理工作,光有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还不够,还需要有好的技术支撑工具平台。

搭建信号配时优化业务管理平台,就是要把日常业务工作数据化、指标化、流程化、算法化并且搬到系统平台上来实现信息化。没有业务工作的数据化、指标化、流程化、算法化,就不可能实现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这里讲几个方面的例子,比如我们对路口基础台账的管理,目前多数强调的还是电子化台账,没有把台账信息看成是可以供平台挖掘使用的数据,推进数据化台账建立。

对灯控路口建立数据化台账的过程,其实就是把路口基本特征、交通运行状态、配时设置信息等数据化的过程,就如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一样。

如果再设立一些标准化指标体系,就可以使用台账数据对路口配时的“健康”指标进行动态监控、排查和分析。

再如对舆情管理和针对性优化工作的流程化过程中,通过对舆情的分类管理并筛选出路口配时类的舆情,每生成一条配时类舆情流程任务的同时生成一条针对性优化流程任务,就能够实现问题导向型的配时优化体系,促进舆情的处置和问题的解决同步开展和闭环监管。

这些都是业务数据化、指标化、流程化和算法化后,碰撞出的信息化效应。

五、打造信控优化专用数据支撑体系,转变信控优化工作方式,以精准的数据指引代替传统的经验判断方式。

长期以来,因为种种原因,信号控制和配时优化工作缺乏有效的数据检测和支撑,因而逐渐形成了多时段固定配时、经验判断为主的信号优化工作方式。

这种方式与日益复杂的出行特点和多元化交通需求不相适应,也与信号控制的微观属性和精细化要求不相符,必须要加快转变为以精准的交通数据为指引的方式。

信号控制本身也是一种微观的交通组织,树立数据管理意识,使每一项措施和方案都以数据为支撑、用数据来评判,是高效信控的本质要求。

随着对交通数据检测的重视和大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建立信控专用的数据支撑体系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

无论从制定更加精准的信控优化方案,还是从更加准确的效果评价角度来看,都亟需打造信控专用的数据支撑体系。

目前打造信控专用数据支撑体系可以重点考虑先从:支撑交通出行规律和分布特点的精准分析、支撑灯控路口路段的交通运行状态的诊断、支撑信号优化方案的制定及决策、支撑信号优化的效果评价4个方面着手,根据不同场景、不同需求分别制定相应的数据和指标体系、辅助算法机制等,构建数据统计分析和辅助优化计算两方面的主要功能。

六、构建信控优化方案策略仿真、比选和评估魔方系统,融合利用大数据优势,建立可模拟、可预期、可反馈、可迭代的动态信控策略库、预案库和优化方案库。

一直以来,信控优化方案和策略的下发实施都缺乏有效的预评估机制,对准备实施的方案和措施没有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期。

其原因主要还是交通仿真技术在信控等微观交通组织领域的应用的缺乏和成熟度不够。

随着视频图像处理分析技术、交通全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发展应用,为建立可模拟、可预期、相对直观的仿真模拟交通信控场景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有利于构建信控优化仿真决策平台,使信控优化方案的选择评估和下发实施更加科学、精准和有效。

另一方面,信控策略和方案建库有利于总结不同场景下的信号控制策略、不同交通状态的信控优化方案、专家经验等,建立成体系的模型和算法,为信控优化工作人员提供强大的思维引擎。另外,融合利用大数据优势,通过规模比选效应,也是寻求信控优化方案最优解的一种方法。

七、践行时空一体化优化思想,形成综合性交通优化施策机制。

信控优化工作与交通渠化、交通组织息息相关,做好信控优化离不开交通组织和渠化的一体化优化,需要多打组合拳。

日常的信控优化工作中,我们需要深入践行时空一体化优化思想,统筹考虑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充分挖掘利用路口路段的时空资源,合理高效分配和调节好时空资源,制定综合性的交通优化措施,实现信号优化效能最大化。

同时,信控本身是一种时间路权分配和组织,是一种微观的交通组织措施。

因此信控工作要有整体性思维,无论是大到区域控制策略的制定,还是小到具体路口优化方案的制定,都应当在紧紧围绕实现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目标基础上开展。

作者简介:韩华,海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文章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指标化   信号   台账   舆情   海口   高效   精准   交警   路口   流程   体系   策略   业务   交通   方案   数据   工作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