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最近,小不点的同轴三圈大耳GYFU正式上市了。我和这款产品的主创人员非常熟悉,也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提了一些意见建议,最终的成品也是我非常满意和喜欢的。因此我想用三篇文章来具体介绍一下这款满带诚意的国产大耳机,第一篇从技术方面来详细介绍GYFU的同轴三圈架构,第二篇结合参数对比市面上的主流旗舰大耳,第三篇是详细的听感评测。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如上所说,GYFU这款耳机采用了一项在头戴式耳机当中较为冷门的同轴三圈架构技术。既然是冷门技术,自然就会有一些耳机烧友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技术是什么原理?工作状态又是什么样的?以及最基本的——这技术有用么?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这技术当然是有用的,因为尽管在头戴耳机领域很冷门,但其实这世界上90%基于动圈技术的HiFi级电声回放设备都是三分频的多单元构架。几乎所有的HiFi音箱,单声道都不是由单独一个单元完成的,只要是达到HiFi级别的音响,再入门,往往也会在主频振膜中心同轴位置设置一个硬质球顶来增强高频性能,同时也会在底部增加一个导气的共鸣腔室辅助低频。而在高端音响领域,类钻石碳素振膜高频单元和纸盆类低频单元基本都是标配。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这是因为扬声器的工作状态一直是在重重矛盾之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良好的高频性能,需要振膜有良好的刚度,优质的低频则需要软而韧的振膜做大幅度运动,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琐碎的指标对喇叭振膜的物理性质做出一些不能说完全相反却也难以共存的苛刻要求。因此,将物理性质要求不同的工作分配给不同的振膜来做,就成了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话题回到头戴耳机这边,在目前来看,头戴耳机因为先天性的体积结构问题,始终还是处于追随和模拟而无法复制音响效果的状态,在这追随的过程当中,就出现了很多音响技术下沉到耳机上面的例子,比如近几年来在高端耳机当中相当流行的类钻石碳素振膜技术、平板振膜技术、静电单元技术、曾经在日系音响厂商手中辉煌一时的铍振膜单元技术,还有从汽车音响技术当中脱胎而来的碳纳米管材料振膜。而对音响结构技术上的模拟,同样也是耳机领域的一个方向,欧洲的AKG和日系的JVC、松下都曾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最近的例子,就是GYFU的同轴三圈构架。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GYFU的三圈其实就是对最常见的三分频音响单元的模拟——在50mm的主频单元之外,用8mm的高频单元去对标音响的硬质球顶和高频单元,再用从动式的通气低频单元去模拟音响的导气共鸣腔体和纸盆低频单元。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尽管就工作状态上来讲,50mm主振膜的声音会占到整个耳机响频的85%~90%,32mm从动低频单元大概会占到8%~10%,8mm高频单元占2%~5%,多增加的高低两个单元合计不过10%~15%,但在实际的使用听感上,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两个单元所带来的不同。道理也很简单,高端耳机和低端耳机之间的差距,往往就在于极高频和极低频的那么5%~10%的区别,GYFU添置的高频单元和低频单元,就是针对了这一差距去做的弥补,最显著的效果,就是GYFU三圈的响频曲线覆盖面更宽了。

尤其是这颗工况占比似乎微乎其微的8mm高频单元,更是GYFU的得意之笔。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利用高频单元来提升耳机的高频性能,其实在耳机行业里面并不罕见,尤其是各种多单元耳机,多单元就多在5KHz~6KHz开始工作的高频动铁和10KHz开始工作的极高频动铁。若要细究这些高频、极高频对主频的贡献反应到功率上有多少,其实也并不会很多,但的确对耳机性能是有显著提升。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GYFU的8mm高频单元同样是从5~6KHz的频率开始介入工作的,选择这个起步点,是因为就目前的技术来说,常规的耳机动圈单元目前在5~6KHz的频段上普遍都会出现一个先天性的衰减,反应到响频曲线图上就是在这里会出现一个凹陷,耳机的生产设计厂家都会想办法在不影响其他频段听感的同时去尽力弥补这个凹陷,而弥补的效果,主要还是看喇叭本身在这里产生的凹陷有多大,以及设计者的解题思路和调校手法,小不点给出的答案,就是用8mm高频单元,去填50mm主频单元这个5K~6KHz的响频曲线凹陷。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采用一个8mm的高频动圈而非动铁,除了动铁不适合头戴耳机较大的工作电流之外,高频动圈得益于相同的发声结构和振动方式,可以和主频动圈时刻保持同样的工作频率,叠加出来的声音比非同频工作的动铁单元要更加的自然和谐。

这一枚高频单元,就像是给主频动圈增加了一个涡轮增压。涡轮增压的效果懂车的朋友大多都熟悉,GYFU这颗高频单元,让耳机获得更大输出响频的同时,也让耳机的反应更快,提高了动态和瞬态指标。当然了,高频单元更显著的提升就是弥补了主频单元在12KHz以上频段的自然衰减,让高音更加的靓丽和通透。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本篇文章由与主创人员的交流中整理而成,这些原理上的解释或许对大家来说有些枯燥和苍白,没关系,在下一篇中,我会奉上GYFU和市场上热门竞品的人工耳实测曲线数据对比。还是那句话,GYFU是一款相当出色的耳机,值得我不惜笔墨向各位烧友详细推介。

动圈耳机采用同轴三圈架构是“噱头”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同轴   耳机   膜技术   物理性质   都会   频段   低频   噱头   主频   架构   曲线   单元   音响   性能   状态   数码   工作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