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东墙补西墙,泛海系想自救难上加难

拆了东墙补西墙,泛海系想自救难上加难


抛售资产,拍卖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质押融资,泛海系可谓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想尽办法自救。闪转腾挪,却仍是捉襟见肘。想捞到一个救生圈,看来有点难。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黄琪鑫

编辑:雷缓之

设计:岚昇

实习生:罗婉儿


泛海系才刚刚暂时保住被放上拍卖桌的民生银行股权,旗下民生证券的股权却再一次被冻结了。


8月10日,据泛海控股(000046)发布的诉讼进展公告,此前因与一家洛阳企业就民生证券股权转让产生纠纷,泛海控股被诉至洛阳中院,现法院下达《民事裁定书》,其中包括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8.87亿股股权被冻结。


就在两周前,济南中院裁定对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35亿股股份予以冻结,案由是泛海控股的子公司与山东高速的20亿融资借款解纷,泛海控股为上述融资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截至目前,上述融资尚未清偿完毕。


作为泛海系目前回笼资金的主力军之一,民生证券股权接连被冻结,令正四处找钱填补债务窟窿的泛海控股更加焦急。


目前,这家由泰山会大佬卢志强一手创建的千亿金控集团,正在被债主四处追债。


从原定于8月13日进行司法拍卖的中国泛海所持民生银行3.888亿股A股股份,因中国泛海与平安信托协商一致被撤回一事不难看出,民生银行的股权对于泛海系而言,仍然是一张底牌。


底牌之外,泛海系抛售资产,拍卖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质押融资,可谓是拆了东墙补西墙,想尽办法自救。


这场生死大考之际,泛海的自救还存在哪些变数?


能否顺利出售民生证券?


过去几年,泛海系为了动辄数十亿的兼并收购,频繁融资、发债或贷款。


如今,为了填补盲目扩张留下的债务窟窿,泛海系又得四处找钱。


只不过锦上添花者众,雪中送炭者寡。艰难处境下,泛海系想再获得资金就没那么容易,只能什么好卖就卖什么。


6月3日,中国泛海将旗下IDG卖给黑石,回笼资金约80亿人民币;8月5日,泛海控股旗下的民生信托将其手中持有的云锋新呈创投基金10%的份额,以12.8亿元的价格出售给洋河股份。


事实上,云锋新呈在人民币基金中属于顶级,目前存续期仅仅过半,刚进入退出期,业内认为民生信托选择此时抛售有些为时过早。然而因为踩雷“假黄金”事件,民生信托此时亟需资金回血,只能忍痛转手。


8月10日,买家还是洋河股份,从武汉中央商务区手中接盘民生信托5.9455%股份的交易,获得北京银保监局批准。


不仅如此,泛海控股将其“爱子”民生证券,也放进了出售的篮子里。


2021年上半年财务信息显示,在泛海控股的旗下民生证券、民生信托、亚太财险三驾马车中,民生证券是唯一盈利的公司,实现净利润6.19亿元,另两家皆呈现不同程度的亏损。截至2020年底,民生证券的总资产为524亿元,净资产为143亿元,是旗下最优质的金融资产之一。


此前泛海控股持有民生证券87.65%的股份,是第一大股东。自2020年下半年资金链断裂起,泛海控股四次“割肉”转让股份,累计获得资金约70亿元。这家中型券商的股份在市场上颇具吸引力,接盘方中不乏出现上海地方国资委等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


7月20日,泛海控股公告称,公司拟向武汉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售民生证券不低于总股数20%的股份。武汉金控是武汉市国资委全资控股的金融机构,总资产近1500亿元。


一旦与武汉金控转让完成后,泛海系将失去民生证券的控制权。不过据财新测算,泛海控股也将获得约40亿元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然而,7月26日晚间,泛海控股发布重大诉讼公告,因合同纠纷,法院判决其持有的民生证券35亿股股份被冻结。

拆了东墙补西墙,泛海系想自救难上加难

这份公告让泛海控股与武汉金控的交易陡生变数。图片来自网络。


股权被冻结,泛海控股与武汉金控的交易势必收到影响。加之双方签署的是意向性协议,尚未正式签订交易方案,外界纷纷议论,民生证券易主事宜会不会生变?


对此中国泛海于8月4日表示,截至公告当日,本次筹划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正在积极推进中。相关方仍在就本次重大资产重组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论证,交易方案尚未确定。


关键时刻,民生证券股权却再一次被冻结。


8月10日,据泛海控股发布诉讼进展公告,此前因与一家洛阳的企业就民生证券股权转让产生纠纷,泛海控股被诉至洛阳中院,现法院下达《民事裁定书》,其中包括泛海控股持有的民生证券8.87亿股股权被冻结。


泛海控股与武汉金控签订的意向协议有效期为四个月,若在此期间双方未能达成正式协议,除非各方另行书面一致同意延长有效期,则交易终止。


剩下的三个多月里,泛海能够为转让民生证券的股权扫清障碍吗?


地产库存何时能出清?


在商界大佬卢志强的掌舵下,泛海系依靠房地产起家,专注于高端楼盘开发。后来地产市场逐渐疲软,泛海系调转船头,于2014年宣布转型金融。


尽管泛海系近五年未拿新地,但其“库存”的价值依旧不容忽视。截至2020年底,泛海系境内外的房地产存货合计仍有609亿元,在境内可供出售的土地主要集中在武汉、北京、沈阳,境外集中于夏威夷和纽约。


其中,武汉中央商务区可谓泛海控股地产项目中最香的饽饽。


2002年,泛海控股境内房地产业务控制平台——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公司)成立,卢志强重金投入武汉公司,目前注册资本已超过387亿元。截至2020年末,武汉公司总资产约1226亿元,占泛海控股总资产的67%以上。


武汉中央商务区规划面积7.41平方公里,建筑面积约1400万平方米,是武汉市“十二五”规划的以金融、保险、贸易、信息、咨询等产业为主的华中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以集团总部办公为主。


投建10年,武汉公司已在此建成泛海国际SOHO城、泛海城市广场、泛海国际创业中心等多个商业项目,以及包含了樱海园、桂海园等住宅项目的泛海国际居住区。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武汉中央商务区投建十余年仍是半运营状态,部分商业项目尚未完工。


体量如此庞大的项目,没有巨额资金的持续投入,武汉公司如今已经难以消化这项工程。在资金链断裂的紧要关头,泛海控股只好一点一点放手囤积多年的土地。


2019年初,泛海控股将持有的北京泛海国际项目1号地块和上海董家渡项目的全部股权以125.53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融创。


进入2021年,泛海加速了地产项目的处置进程。


1月,泛海控股以30.65亿元向绿城转让武汉CBD8.37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以5.45亿元的价格将武汉万怡酒店、宗地14B地块商业转让给信达金融租赁。


拆了东墙补西墙,泛海系想自救难上加难

泛海控股向绿城转让的地块。图片来自蓝筹企业评论。


6月,时隔一年半后,泛海控股再度将资产卖给融创,以22亿元的价格,将杭州泛海国际中心商业部分、杭州钓鱼台酒店、杭州民生金融中心等转让给融创。


最新的动态在7月11日,泛海控股以9亿元的价格,将泛海创业中心大厦出售给长江证券,作为后者的总部办公楼。


半年时间内,泛海控股通过旗下武汉公司的地产项目,回笼资金约70亿元左右。


然而,尽管泛海控股旗下的房地产项目还有几百亿资产,要变现仍不太容易


一方面,武汉公司目前诉讼不断,麻烦缠身。


天眼查显示,仅2021年武汉公司已有23次开庭公告。从案由统计来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和商品房销售合同纠纷是最常见的原因。天眼风险显示,武汉公司自身风险为686条,周边风险为5001条。不仅如此,武汉公司还因为拖欠税款,连续两年被当地税务局公示


另一方面,武汉中央商务区体量庞大,尽管泛海控股此前在年报问询函回复中均曾表示,武汉中央商务区“不存在减值情况”,但想要在短时内脱手地产项目,难度较大。


民生证券被冻结,地产项目难出手,卢志强闪转腾挪,却仍是捉襟见肘。泛海系想捞到一个救生圈,看来有点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民生银行   洛阳   难上加难   武汉   股权   民生   融资   旗下   资金   中央   股份   项目   公告   证券   地产   科技   武汉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