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绮丛中最美的情郎——评《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

读高中时,有篇柳永的词《雨霖铃》,要求背诵,所以印象颇深。后来成理工直男,对诗词并无多大兴趣,这首词就成了对柳永唯一的记忆。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彼时,柳永不叫柳永。这个名字是他50岁进士及第前自已改的,同时改字为耆卿。父亲柳宜给他取名叫柳三变。排行老七,世人亦称柳七。三变源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闻其言也厉。”柳三变显然不像君子。京城流连几十年,他的形象早与秦楼楚馆、红粉佳人连在一起。当朝皇帝宋仁宗也喜欢柳三变的词曲,但他觉得这个低俗词人并不适合为官,写点小词倒是不错。所以柳永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在第四次落第后,他决定离京出游,排解烦忧。有红颜知已相送,留下这首《雨霖铃》。


当年语文老师讲这首词时,儿女情长总是一笔带过,深怕我们这些青春懵懂的男女同学误入歧途。关于柳永和这首词的美好想象皆化作迷团,留在心底。


后来,读到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他说人生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其二,是苦苦求索的境界,就取自柳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本是表现对伊人的思念。而人生的欲望何其多 也,有多少期盼难以梦圆,让人憔悴呢?这两句词概述得最为妥帖。此时,记忆中依稀的柳永重又浮现出来。


最近读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作为民国语言大家,为苏东坡树碑立传,可见他的偏爱。如果票选中国第一词人,苏东坡当选恐无悬念。柳永、苏东坡皆生活在北宋繁盛时期,柳永略早。苏东坡的成就却是得益于柳永对慢词的贡献。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词自晚唐以来,但有小令,慢曲当起于宋仁宗朝。中原息兵,汴梁繁庶,歌台舞席,竞赌新声,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言,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传播四方,其后东坡少游山谷相继有作,慢词遂盛。”


事实上,苏东坡对柳永的缠绵坊曲颇为不屑,但是对他的其它词作评价极高。我却认为:柳永是北宋罗绮丛中的最美情郎,恰恰是这些缠绵坊曲让柳永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他的其它词作也见功力,比如“针线闲拈伴伊坐”,描写了居家相伴的静好岁月,但这些不是“柳七风格”。总体上,把婉约派的柳词称作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应不为过。


《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是读懂柳永的一本好书。邢万军编、孟斜阳著。书中没有作者介绍,但从对词作的选择、考据、演绎来看是下足了功夫。我猜他们应该是效仿林语堂,为心中的偶像树碑。


《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首先是一篇散文诗。全篇共分六章,各章以柳词或柳词风格的词句为名。行文婉约优美,读来美不胜收 。每章收录柳词数篇,以散文诗的形式将相关词曲的场景慢慢铺陈开来。一如柳永创造的慢词风格,人物、场景、叙事、细节、遐想,一应俱全,画面感极强,仿佛将你带到柳永跟前。


柳词可分四类。第一类歌唱男欢女爱之乐。“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世间尤物意中人,轻细好腰身。”,“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这类是柳词的主要内容,也是世人对柳永的争议所在。柳永生于福建武夷山下,柳词就象其家乡的乌龙茶,浓郁芬芳。作者则是把片片柳词投入到一杯温开水中,任其慢慢舒展开来,换作浓香四溢的茶汤,余味无穷。


第二类诉说离情别意之苦。“系我一身心,负尔千行泪”,“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之苦,古今中外的文人写得很多,作者认为《雨霖铃》写得最好。跟随作者的描摹演绎,仿佛听到北宋歌妓的悠悠古琴、凄凄小调。


第三类赞扬太平盛世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是少年柳永对杭州的赞美。作者将此类柳词叫作投献之作,也就是拍地方官员的马屁。柳词地位虽高,柳永也不免俗。无论是意气风发,进京赶考,还是漂泊流浪,每到一处,他都会写下投献之词。作者认为这些词作虽为投献,也是实情。北宋奉行息兵养民政策,社会繁荣,歌舞升平。更有祖训“不杀文人”,是读书人地位最高的时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就是赵宋年间。想想古有焚书坑儒,今有文革迫害,难怪文人都想生活在大宋年代。跟着作者的脚步,大宋繁华尽收眼底。


第四类哀叹辗转行役之伤。柳永在五十岁前屡试不中,周游各地多年。始终颠沛流离,囊中羞涩,苦不堪言。等到宋仁宗“开恩科”,也就是对那些屡试不中的读书人网开一面,扩大录取。柳永终于在年过半百之时中得进士,得一京外小官。此后辗转多地,俸禄微薄,深感行役苦楚。“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这是他辗转行役的心情写照,与当初“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形成鲜明对比。


《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也是柳永传记。柳永祖上由山西迁到福建,是书香世家,其父辈多人在朝为官。柳永年少即饱读诗书,十八岁前写出“晓来枝上缠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这句出自其自编词集《乐章集》中的首篇《黄莺儿》。从此,一代词人开始了“芳心低诉”的词坛生涯。这个白衣少年被家乡父老称为武夷山“金鹅峰下一支笔”。在十八岁娶了琼娘时,也有不少洞房佳作。


后来进京赶考,途中为杭州留下“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佳句。及至东京汴梁,繁华都市的秦楼楚馆让这个青春少年深深沉迷。“依红偎翠”成了他的生活主题。“柳七新词”捧红无数京城名妓。


再后来失意、离京、流浪、还乡、丧妻,这些又让柳永倍感人生凄凉。五十岁后,终于为官,也是四处漂迫。每段经历,他都填词抒怀,这些作品成了他曲折人生的最好注脚。后来,柳永一度入朝,官至屯田员外郎。类似于文化部门的一个官职,专门负责给朝庭填词作曲,歌功颂德。离开了他的烟花柳巷,这段朝庭经历并无所成。作者基本以时间为序介绍每篇词作背景,将这些背景串联起来,就是柳永“浅斟低唱”的一生。


《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还是个柳词工具书。词这种体裁,在柳永之前也称“小令”,就是歌词。柳永的两个重要创新让它发扬光大。一是将传统的两阙结构发展为三叠,从小令发展为带有叙事性的慢词,大大扩展了词的创作空间,苏东坡、辛弃疾都深受影响。二是独创很多词牌名,某些词牌甚至只在柳词中独有,这又丰富了慢词的结构形式。大宋的歌台舞榭、深红浅绿滋养了柳永这颗多情的种子,而柳永的才情也引领宋词照亮中国古代文坛。关于宋词的发展,作者在全书前后穿插介绍,读完对词的发展历史也就有了基本的了解。


另外,柳词当中用典甚多。很多典故对普通读都来说比较陌生。这些典故最是不能忽略,无限意境都隐藏其中。如果忽略这些典故,就好比吃了一顿夹生饭,意味索然。作者对各个典故的背景、出处都有详细介绍。对宋词初学者来说,无疑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


最后说说关于《柳永:红袖翩跹,只为你泪尽而舞》的三点思考:爱情、矛盾、顿悟。


男欢女爱是柳词的最大特点。作者几次提到柳永爱情专一,这个提法并不恰当,是本书的瑕疵。柳永一生红粉无数,谈何专一?新婚的琼娘在柳永离家后的词作中鲜有提及。他最爱的红粉虫娘是“有画难描雅态,无花可比芳容。”,但是在他入仕后又忍痛割爱。“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这是他入仕后遇到虫娘,因“名宦拘检”,遂“减尽风情”。果真爱情专一,名宦又算什么呢?


其实,柳永的特点在真不在专。罗绮丛中,大部分人都是逢场作戏,柳永却把她们当作平等的朋友。他的香艳词作并不虚情假意,都是质朴真情。传说他死后众红粉合金营葬,年年祭祀。“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就是最好的写照。


柳永一生也是在矛盾中深深纠结的一生。这个矛盾主要表现在青楼与官宦之间。作者在选择介绍柳词时也是抓住了这个矛盾主线。作为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中榜入仕是他一生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他耗尽半生心力。半百以后梦想终于达成,他才发现,行役生涯并不如想象的那么美好。因而又时时留念起徘徊青楼的快乐时光。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这是柳永转任长安郊外某县令时所写。为官的兴致已经荡然无存,青楼梦好始终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等到柳永70岁退休时,既没有家室,也没有财产。回顾一生,这首词算是柳永最后的顿悟。

“平生自负,风流才调。口儿里、道知张陈赵。唱新词,改难令,总知颠倒。解刷扮,能嗽,表里都峭。每遇著、饮席歌筵,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阎罗大伯曾教来,道人生、但不须烦恼。遇良辰,当美景,追欢买笑。剩活取百十年,只恁厮好。若限满、鬼使来追,待倩个、掩通著到。

——《传花枝》”


“学而优则仕”是古代读书人唯一的出路,然而学和仕对能力的要求并不相同。北宋开明,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等都是学而仕的典范。柳永是才子词人,但不懂政治,苏东坡也是如此,仕途坎坷那是必然。安于秦楼楚馆、罗绮丛中,“唱新词、改难令”或许是柳永的正道。就象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活在当下,尽情尽兴方能不枉此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汴梁   红袖   秦楼楚馆   小令   词人   新词   青楼   北宋   宋词   红粉   典故   文人   矛盾   人生   作者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