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易武,曾是清代“茶马古道”的起点,数以万计的茶农和茶商曾经在此流连,数十家传统商号在这里采茶制茶,用马帮将茶叶运向亚洲各地。这座边陲小镇也因此变得热闹非凡。但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条茶马古道被彻底切断了,易武也因此渐渐没落。

1990年代初,易武老街上曾经的茶号已经成了遗迹,最后几个记得制茶工艺的师傅也已垂垂老矣,直到一群海外来客捧着茶杯来到这里......

出品:抱朴艺文工作室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2002年201灰绳一棵树

一棵树


从1996年,到2004年,是普洱各茶品群雄“风起云涌”的定制茶时代,那什么叫“定制茶”呢?


简单来说,就是按照市场上的茶叶销售商的要求,去云南的茶厂定制茶叶。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1996年真淳雅正面


在今天网络时代,信息流通成本极低,市场上需要什么商品,我们随时可以和厂家沟通。


但在上世纪90年代,普洱茶的“生产”和“销售”却是互相脱节的:云南的茶厂并不清楚普洱茶在香港,台湾等地的市场喜好,而香港台湾的茶商也不清楚云南茶厂的制作流程。


无论是生产一方还是销售一方,都做出过努力去打通隔绝生产与销售的认知之墙。例如勐海茶厂,就因为认识到品牌化经营的必要性,推出了“大益”商标。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99黑票薄纸绿大树


但在90年代,普洱茶的主要销售市场是在台湾,台湾当时是亚洲四小龙之一,90年代正好是经济发展的鼎盛期。所以要谈90年代的定制茶,台湾茶人的贡献是绕不过去的。


这其中的经济动机当然是首要因素:去货源地定制一种适合台湾销售的普洱茶,货源和销售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炒热,利润可想而知。


但也不乏更高尚的动机,很多茶商是商人更是茶人。中国传统上讲究“立身,立功,立言”。在得到财富的同时,如果能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茶品,得到市场认可,几十年后在普洱茶界名流青史——这无疑是每个茶人的梦想。


在90年代的台湾,在喝普洱茶的群体里,有一个地名知名度很高,那就是云南易武。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99紫红票绿大树


易武是六大茶山之首,自清代以来,在这个以汉人为主体的茶镇,曾经诞生过一批近代茶号,如同兴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


而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传闻,虽然这些近代茶叶企业随着时代变迁消亡,但他们生产出来的茶叶,却留存了下来,而且由于时间的沉淀,这些易武出产的普洱茶,却得到市场的认可,在90年代的台湾,很多人喝茶,就认易武。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2001年的第三批一棵树


所以当时的台湾人来大陆定制茶叶,或者探寻茶叶文化遗存,都是直奔云南易武。


云南易武


1994年,时任台湾茶联合会会长的吕礼臻率团在昆明开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后他跟云南省省长提议想去易武的茶山去看一看。


而云南省长却告诉他“不要去了,那里现在什么都没有。”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台湾茶联合会会长吕礼臻


为什么去易武考察,这种事需要找省长帮忙呢?


因为1992年昆明才被纳入对外开放城市,云南全省除省会外,只有三个边境城市有对外开放政策。而位于西双版纳的勐腊县易武乡,明显不是对外开放地区。这意味着当地根本就没有接待外宾的能力。无论是公路、宾馆条件都很差。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90年代的昆明市街景


但吕礼臻不死心,在他的坚持下,最终云南省长答应了台湾人的请求,并指示当地政府配合。台商们一路跋山涉水,首先到了距勐海县城24公里的南糯山。在这里,有一棵树龄在800多岁的“茶王树”。


南糯山在1957年才有简易公路,而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除了专业人士和学者外,没人对茶王树感兴趣,所以台湾茶人们在树下摆开桌子泡茶,向茶王树敬茶的时候,很多当地人啧啧称奇。


而易武在当地的知名度更小,甚至连当地陪同的导游都不知道易武镇在哪里。当台商们终于赶到易武时,他们兴奋地发现这里满山满野都是野生茶树。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红色区域即过去易武老街


曾经在易武老街上,从清代中期一直到民国,同庆号、宋聘号、车顺号、同昌号等等一系列老茶号曾风光一时。但在90年代,这些老茶号的旧址或已经荒废,或被改为学校等设施。而原先的茶叶产业,在70年代基本停工,在80年代后才缓慢恢复。在90年代初,易武乡的茶叶产业只是出产少部分茶叶原料,至于制茶则完全没有了。


但吕礼臻并不甘心这样,他决心在易武实现茶区的彻底复兴。


因为这里的茶树资源实在太丰富了,茶叶价格仅几元钱一公斤,身为茶人无动于衷简直是“入宝山空手而归”。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南糯山茶王树


吕礼臻与当地谈好三年合作协议,经过介绍,他首先找到对茶叶有研究的前任乡长张毅,再通过他,找到了曾经在宋聘号工作过的一位老师傅张官寿,从他口中了解到传统茶号做茶的一些工艺细节。


吕礼臻拣选收购了易武上百年古茶园的古树春尖,找到了旧有的石模,按照书中查到的做茶古法,以在台湾做茶的经验为辅助,在工序上采用古法——手工揉捻、石模压饼,并用大黄竹叶包装。吕礼臻两年内从台湾到易武十几次往返劳碌,终于在1996年试做成功古色古香的“真淳雅号”。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2000年真淳雅正面


自此,古六大茶山开始再次为中外世人所知。


真淳雅号


这批为数五吨的“真淳雅号”茶是自新中国以来易武地区第一批纯料古乔木大树茶。“真淳雅号”的出现让沉寂已久的易武茶山古镇走向今天的兴盛之路。


1996年,易武乡面积283平方千米,人口仅0.5万,而在2015年,易武乡被撤销,成立了易武镇。2017年,易武面积938.4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420人。而茶叶产业的复兴,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易武镇“茶叶复兴”前后街景变化



“真淳雅号”的面世,也不是立刻就受到了追捧。因为当时普洱市场上多数都是渥堆制茶,吕礼臻的古法制茶虽然听上去高大上,但总是有人表示怀疑。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2001年真淳雅号


这批茶并没有立即运离易武,直到2000年才到达香港,储存于“88青饼”纯干仓存放创始人陈国义先生的仓中中转。后因故,2003年陈国义先生将该批茶全部收购,到2005年,真淳雅号在“华山论茶”斗茶大赛中一举夺冠,三位评茶师同时给出85分,“真淳雅号”才真正打出了名声。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1996年真淳雅


那么业界人士怎么看“真淳雅号”?这茶到底好在哪里?


根据台湾制茶高手林宗祈分析,主要有这么几个优势:


1.单一乔木原料,纯度完美。

2.茶叶在采摘前,处于完全生态环境中,几十年来无人采摘,无施肥无农药。

3.全手工揉制,每一片都用石模人工压成,松紧度合理利于日后转化。

4.采茶符合标准(一芽三叶)落实,并受到张毅老乡长和原宋聘号老前辈张官寿先生极力支持,96年采足茶青后一起压制。

5.晒青过程,压饼前做足晒青功夫,成饼后再放竹架上离地晒干,避免了饼面发白。


从94年开始筹划试制,到2005年才火,真淳雅号从无人知晓到业界均知,花费了十年时间。回想“88青”的发迹过程同样是需要十几年时间,又觉得释然了。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品鉴·真淳雅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真淳雅采用树龄几百年的易武原生种古树,全手工石磨压制,饼面厚实、条索粗壮;压制较松,为陈化留下了较好的空间。按传统老宋聘号的制作方式用老大黄竹叶包封,无纸有飞。


此茶饼面乌润,条索依旧肥壮显毫,茶汤栗红透亮,香气爽朗怡人,渐显深邃。


入口甜润厚实,有明显的梅子香,回甘持久,活力十足,气韵生动。被誉为“新宋聘”的真淳雅 历经二十余年的陈化,已成为藏家竞相收藏、品饮的中期易武标杆明星茶。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他们去云南易武看茶山,为何要省长同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云南   勐海   省长   普洱   陈化   茶商   树龄   雅号   茶厂   台湾   普洱茶   清代   茶叶   年代   市场   科技   易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