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三张子公司支付牌照续展,这家最大支付机构启动整合

昨天,央行官网发布了今年第一批第三方支付公司牌照续展公告,包括银联商务等二十多家持牌机构获得牌照续展。

而在公告名单中,恐怕最引人关注的不是哪家续展了,而是在名单最下面的备注中提及:广州银联网络支付有限公司、北京数字王府井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拟与其控股股东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整合工作,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了中止续展审查申请。

中止三张子公司支付牌照续展,这家最大支付机构启动整合

看到这则消息,没想到国内航母级的支付机构银联商务,已经悄然按下内部整合的快进键,顿感这次整合倒是极具深意了。根据相关规定,三家公司在中止审查期间仍然可以继续开展业务。

中止牌照续展审查,银商主动践行新规

近年来,支付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创新层出不穷、风险复杂多变,为适应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和强化监管的需要,今年1月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的目的,是引导支付机构以回归支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注重产品创新和用户服务,同时规范发展防范风险,实施穿透式监管,让支付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中该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了“同一法人不得持有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以及“同一实际控制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非银行支付机构”,就是通过对同一法人、同一实际控制人持有的非银行支付机构数量约束,来加强对股东资质、实际控制人和最终受益人的准入和变更管理。

为了响应监管要求,作为支付行业领头羊的银联商务,旗下三家正在依法正常经营的子公司中止《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审查,预计其相关业务将平稳迁移与合并至银联商务属地分公司后继续开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止续展审查”主要是指在程序上暂缓对续展的审批申请。依据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1号文《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目前银联商务这三家子公司实际上仍处于行政许可续展批复期间,可继续正常从事支付业务。此次银联商务整合旗下子公司支付牌照工作,也是为践行监管要求迈出的重要一步。

支付行业整顿趋严,《条例》收紧有利监管

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实施《支付业务许可证》制度以来,计有271家企业获得。客观地说,正是这些支付企业的积极参与,对中国的支付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支付服务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支付服务行业发展中的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很多获得牌照的支付企业由于受到自身实力不足的限制,无法获得当初申领《支付业务许可证》时所预期的市场收益,最终不得不涉足某些灰色行业,甚至成为一些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多年来,在严格监管的原则下,监管机构对支付行业违法犯罪的处罚频率和力度日趋加强,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持牌的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罚单,2020年中有的被罚金额高达数千万元。从国外成熟的支付行业发展情况来看,支付服务行业并不具有暴利性,而是需要长期耕耘的服务性行业,这对于一些经营理念和实力不足的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市场“挤出效应”已经非常明显。

由于支付行业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有统计研究指出,支付行业中规模在前十位的企业已经占据99%的市场份额,寡头格局业已形成,支付行业的整合、重组、退出将成为业内常态,而未来第三方支付牌照只有在具备支付生态化的企业中才有实质性的意义。根据央行官网相关公示信息,目前全国正在经营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共有232张,注销支付牌照的有39张。

此次《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出台,监管要求第三方支付企业对于隶属同一法人的支付牌照进行合并重组,其目的显而易见是为理顺牌照分散化和运营集中化的矛盾,同时也更便于落实行业多维度监管,有效防止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恪守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银商系固稳定发展,形合力铸业界“航母”

作为与中国银联相伴成长起来的支付机构,历经十九年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移动支付、预付卡受理等在内全国性综合支付服务,还围绕支付,为商户提供贯穿经营各环节的一揽子增值服务,对国内电子支付受理环境的搭建功不可没,大力推动了中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并成就了中国迈向银行卡大国的行业地位,而银联商务也成为中国支付产业的“奠基者”。

银联商务以及旗下七家持牌子公司,他们不仅仅只是几家支付企业,银商系企业还共同承担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电子支付服务网络建设的责任,这也是银商系从成立之处,就与其它第三方支付企业有所区别的市场定位。面对如今第三方支付行业咄咄逼人的市场竞争,银商系难能可贵的不忘初心,还在践行其天然使命与社会责任,并依然占据行业“领头羊”的地位。

银联商务依托中国庞大的支付市场,在2019年全球收单机构排行榜中,已经升至第七位,较2012年首次参与该排名提升了14位,其中比2015年的排位就提升了11位。这个成绩不仅反映了近几年中国银行卡及支付产业发展之迅猛,展示出银商系基于其特殊的市场定位,对于中国支付行业发展所起到的“稳定器”作用。

此次银联商务旗下三家子公司中止《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查,预计其业务将平稳迁移、合并到属地分公司继续开展,对于这三家子公司而言,可以依托总公司银联商务覆盖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预付卡受理等各类业务的全国性支付业务资质许可,以及其遍布全国的机构和服务体系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无疑会迎来更好的业务平台和发展空间。对于银联商务而言,一方面显示了其一贯拥护并践行行业监管要求的立场和态度;另一方面提升了内部管理效率,打通业务平台,为市场提供更为高效的优质化服务,其整体服务优势可能会体现的更明显,这些无疑为银联商务未来的发展形成合力,铸造出一艘支付行业可以抵御更大风险的“航空母舰”。

后记:加速完成业务整合,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从披露的信息中看到,2020年上半年,尽管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银联商务依然实现营业收入近30亿元,受理各类支付交易300多亿笔,交易金额55万多亿元,其中线上交易占了1/3和1/2的比例。从覆盖广度来看,银联商务服务包括大中型、知名企业在内的各类商户数量超过 1,800万家,累计铺设终端超过 2,900万台,实体服务网络覆盖中国大陆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及港澳地区,并拓展至96%的县域。

银联商务旗下三家子公司近期中止《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查,并将业务过渡到属地分公司,笔者大胆预测,银联商务还会继续采取类似的模式,完成旗下四家子公司业务向银联商务属地分公司的平稳过渡,形成银联商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此次银联商务启动内部资源整合,有利于提高其业务效率,强化风险防控能力,能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银联商务未来可期!


关注本号,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牌照   子公司   机构   属地   央行   银行卡   中国   旗下   条例   许可证   业务   行业   商务   市场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