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的终极猜想》Part3

这次尝试说说能不能逆袭成功哈

照例先放结论:大概率是可以的。

任务上:是目前ZZ任务最正确的赛道

我们肯定要掌握能源安全及自己真正的大规模工业的核心能力,而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汽车工业从来都是重中之重
而汽车工业要逆袭,只能是新能源车,因为汽油车已经没有可能逆袭了(原因后文有)。

产业逻辑上:正在复制手机的逆袭之路,且很有可能复制成功

手机的逆袭之路:从全产业链完备→功能机向智能手机转型→在新赛道上升级产业链(富士康、歌尔等)→自主品牌崛起整合产业链
新能源车现在也是一样:这么多年市场换来的全产业链→汽油车向智能&新能源车的转变→在新赛道上升级产业链(宁德时代等)→自主品牌整合产业链崛起


下面是展开的一小段论述,另外还有几篇写的关于新能源车的想法

首发于:小林的杂七杂八

油车的历史:其实还没毕业

这前提到过的,这么多年的市场换技术。
其实并没有换来什么技术,换来的其实是全产业链的制造能力和全球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

为什么技术换不来,或者说为什么技术一直无法升级:

因为直道没法超车啊,况且还是别人比我们早跑了五六十年的情况下。
内燃机这个东西,汽车传统强国都做了就是上百年了。我们满打满算从一汽开始也就四十来年的历史。
这也是传统汽车豪强最保密最核心的技术,我们通过合资获取的基本上没有这方面的技术。
有的话,也定顶多是生产的技术。

哪怕像吉利那样收购沃尔沃:
沃尔沃能不能100%把已经形成了标准化的知识共享出来是个疑问。
而作为工程最重要的隐形知识、Knowhow,又有多少能共享出来,这就更加是个疑问了。
然后作为接受端,我们能够消化吸收多少,花多长时间去吸收。
吸收的过程中要走多少弯路才能真正变成自己企业的能力。

这之间的时间成本、摩擦成本、信息失真、试错成本是很高很高的。
所以在没转换赛道的前提下,想追上太难太难了。

所以关于如何做一台好车,我们远远还没有毕业,可能还要花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毕业。

新能源在发生的变化:升级正在发生

产业端:
与油车相同的是:新能源车相关的全产业链我们也成长起来了。
与油车不同的是:这些产业链里面,有些企业已经成长为了世界级的巨头,而且核心技术是自己掌握。

因为搞新能源大家都是近几年才开始真正用心搞,起点是一样的,我们还更勤奋,我们更焦虑,我们只有这一根救命稻草。
内燃机上的knowhow复利也没有多少能够一直到新能源车上的。

在这个赛道转换的窗口期,我超车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在某些细分领域,我们已经占据了比较好的位置,甚至已经提前拿到了杆位。

消费端:
从2020年的数据来看,新能源车的销售占比终于C端占多数了。

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终于不是To B来拿补贴对的特供车了,终于要直接面对消费者了。
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现在的新能源车终于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为自己消费决策直接承担结果“C端的消费者认可了。

而,只有真正直面市场的考验,才算我们的新能源车市场成熟了。

而且,从To B到To C,其实还隐含着一点别的牵连影响。
To B时,更多的是政策或者大客户决定了技术的走向,这会导致技术的迭代相对温和及循规蹈矩。
但是To C时就不一样了,销量完全以产品能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决定。
这就需要厂家快速的跟上消费的需求,开发出性能和体验满足需求的产品。

甚至消费者却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这就需要产品去猜,去过剩开发,去军备竞赛,才能获取眼球才能拿到消费者Money。

所以,接下来,我们一定会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军备竞赛。

而,军备竞赛后留下来的,证明是适合市场的,可能就是属于我们新能源车行业的宝贵财富。
像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我不知道算不算,看着挺像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新能源   沃尔沃   宁德   油车   军备   赛道   产业链   汽车工业   消费者   成本   需求   能力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