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化的时代,愿不为人设所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自媒体时代也使我们每一个人,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和当事人。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也被各种标签化。最简单的:按年龄划分的“80后”、“90后”、“00户”。在北京打工的“北漂”、租房子不好的“蚁族”、月工资不够花的“月光族”、官员的孩子“官二代”、富人的孩子“富二代”,还有“砖家”、“叫兽”、“白富美”、“矮穷矬”、“啃老族”等等。总之、世上千人千品,万人万象。无形中,一个人因自己的出身,爱好、生活习惯、工作性质等方面原因,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设立了各种人设。

标签化的时代,愿不为人设所累

你被人设了么

各式各样的标签,代表的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群体,标签的性质也在社会中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一、标签化影响人的思维

手机的高度智能化,带动了自媒体的繁荣,新闻的传播正以扁平快捷的速度几乎和事件同时产生。因个人的学识、认知、视界等的差异,每条新闻带来的观感也不同。这造成了大量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新闻媒体也迎合大众的口味,面对新闻复杂的人和事,顺应人们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将新闻发展成为“眼球经济”。在社会转型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的抬头,对资源匮乏的不满,对规范真空的焦灼,被公正缺失的忧虑,都加重了人们的标签化思维。标签化的思维会造成不同群体对事件看法的有失偏颇,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当你路上遇到老人时,纠结于“扶还是不扶”;你仅仅看到小贩慌不择路,四散逃奔逃,就觉得城管在暴力执法;当你看到一场车辆肇事纠纷时,肇事一方家庭是有背有官方背景时,就会觉得肇事处理结果肯定是司法不公,我们无形中也成为了标签的俘虏。不能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

标签化的时代,愿不为人设所累

二、标签化,让我们为人设所累

著名的社会学家贝克尔提出了标签理论,最初是用来解释越轨行为的:说一个人因为犯了一次错误,就被贴上了诸如小偷、骗子、无赖、吸毒者的标签;而一旦被贴上了标签,周围的人会对他另眼相看,这也使他被迫与其他越轨者为伍。

今天越来越多的个性化标签,却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衡量一个人自我价值的标准,代表着一个人当前的社会状态。现在流行的,比如“单身狗”、“剩男剩女”,“房奴”。有时候这些标签,也代表着自嘲,一种压力的释放。但这种标签,有时如同一把枷锁,成为一个人社会状态的烙印,给个人带来一种无形的焦虑。


标签化的时代,愿不为人设所累

三、标签下的穹顶

当今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标签的穹顶之下,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都在被过度的标签化。有时甚至我们因心情不好,在和朋友聚会时,没有热情、客套,就有可能会被贴上“高冷”的标签。标签如同给我们每个人带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面具,当一个人被贴上“土豪”的标签时,他就负累与和朋友在一起的消费;当一个人被贴上一个标签时,如同为此标签而活,为此人设而活,艺人常常为了自己的人设,减肥、标称吃啥都不胖等等。

标签化的人生太容易失去自我,失去人的本真,希望个人在生活中学会适度表达自己的个性,拿捏好个性化标签的“度”。在自己的圈子中,既要保持自己的个性,又要懂得妥协和顺势而为,根据当下做事情的规律和方法来调整自己的节奏,在积极融于圈子的同时,让自己保持一个舒服的做事情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人时   万象   标签   穹顶   贴上   公正   群体   为人   思维   性质   不好   圈子   事情   代表   社会   时代   科技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