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卷一.导读(2)

《资本论·卷一》是马克思在创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上的续篇,通过对中世纪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英国、西欧其他国家的政治体制、生产关系、阶级矛盾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发展规律和运行机制,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急剧变化的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在创立了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完成了他的第二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根本性质和历史使命。

资本论卷一.导读(2)

《资本论·卷一》结构

《资本论》

第一卷以剩余价值的生产为中心,共有7篇,25章,内容阐述上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篇商品和货币。这一部分以一般商品生产为对象,以劳动价值论为中心,通过对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分析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商品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二重性,以及交换过程中相对价值的产生,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基础和原因。这是研究资本和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和出发点。第一篇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理论前提和历史前提。

 第二部分是第二篇至第六篇。这是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为对象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也就是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和资本占有剩余价值的问题。这是第一卷研究的中心。第二篇至第六篇之间的关系是: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中心分析剩余价值生产的基础;第三篇和第四篇分析剩余价值的源泉、生产过程和方法,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把三、四两篇综合起来进行比较和分析;第六篇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实质以及资本家如何利用工资形式作为进一步榨取剩余价值的手段,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和补充。总之,第二部分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第二篇是为分析剩余价值提供基础;第三、四篇是剩余价值生产过程本身;第五篇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综合分析;第六篇是剩余价值理论的继续和补充。第三部分是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研究剩余价值怎样转化为资本,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和历史过程的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资本论   马克思   商品生产   剩余价值   生产过程   生产方式   资本主义   货币   前提   资本   理论   基础   商品   历史   科技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