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诺贝尔奖精神的实质就是:“由诺贝尔本人所躬行的、由其遗嘱所确定的,并经诺贝尔奖项设置与运作。诺贝尔奖得主及其成果,以及奖励获得者所受教育学校的教育理念等方面。而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即诺贝尔奖精神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人类精神整体反映到个案中的典范。

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诺贝尔奖被世界各国推崇为最能体现出人类人文、科技、奉献、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最高荣誉,而中国却一直因诺贝尔奖没有中国人而失落、纠结,几十年前,为了实现中国人诺贝尔零的突破,成了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结。而且,把诺贝尔奖的有与无,看做了中国科技、文化、思想方面的取得的成就与世界先进水平挂钩。本质来说,这是完全错误的。近年来,我国有两个诺贝尔奖,一个是文学奖莫言,说实话,他的名字在诺贝尔奖后,才熟知,一直觉得那年诺贝尔奖,和当年挪威为了缓和中挪关系有关。另一位是屠呦呦女士,诺贝尔医学奖,其实用屠呦呦女士的话来说,她是一个医学科研集体的代表。中国与1965年合成牛人工胰岛素,有过一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机会,但那一次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世界弘扬我国在基础医学领域的成就,同时也因为当时我国强调集体荣誉。

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其实到了新时代,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并没有因没有诺贝尔奖,中国科技工作者就停止了探索科学、人文思想、奉献自己、报国济世、服务他人的脚步,究其为什么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人这么少,应该有如下原因。

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一是,诺贝尔奖是西方社会的科技文化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组委会的组成,也是主要是西方社会各个领域的精英和科技工作者,在工业革命后的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主要是西方主导,我们是跟跑者,不是领跑者。

二、意识形态的冲突,现代科技,西方社会一直认为他们是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简单的来说,一个诺贝尔和平奖,就可以看出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与东方文化的差异,近些年来美国总统一直是诺贝尔和平奖的热门人选。在我们看来会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如果科技和文化我们是相对落后的,但诺贝尔和平奖我们绝对大有人在,但和平奖的评议要建立在它们的价值观基础之上。

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中国的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到今天,真的不需要诺贝尔奖去让西方社会来认可我们的成就,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社会的封锁下,两弹一星、核潜艇、洲际导弹、等代表当时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成就。今天我们能够感触到的神州飞船、嫦娥奔月、天河二号、北斗导航系统、蛟龙入海等等都是中国科技者永攀科技高峰的杰作。

进入新时代了,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看诺贝尔奖的脸色

诺贝尔奖的有无,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科技工作者要有诺贝尔奖诠释的一个科技工作者具有的科学和人文精神,秉承这种精神坚持不懈地勇攀科学高峰,而不是纠结于每年的诺贝尔奖是不是有中国人的名字。中国人做的最正确的事,是办好自己的事,中国的科技者,做的最正确的事,也应该是做好自己的事,为自己所属领域的科技事业永攀科学高峰。当中国的科技事业成为领跑者,那是诺贝尔奖也就没有今天在国人心中的意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诺贝尔奖   诺贝尔   中国人   科技   中国   脸色   人文精神   成就   领域   先进   思想   精神   代表   科学   社会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