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不能忽视蓝碳的力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十四五”期间确定为实现我国碳减排和碳达峰的关键时期,并作为2021年的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 要双管齐下,减法、加法一起做。

减法:首先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二氧化碳是人类工业化排放并导致地球温度上升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高度关注二氧化碳的减排问题,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要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大力发展新能源,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

二氧化碳在减排之外,还可以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减少或消除已排放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成为人类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作为未来的“碳源”的重要资源。伴随着化学化工科技创新与进步,特别是催化技术的日新月异,二氧化碳化学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在生产化学材料、燃料、利用微藻类来进行生物转化和用作混凝土建筑材料等领域,已经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科技与经济的重要价值。

加法:实现双碳目标,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着力增加碳汇。

碳汇是指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并把二氧化碳在光能作用下转变为糖、氧气和有机物,为生物界提供枝叶、茎根、果实、种子,提供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来源。这一转化过程,就形成了森林,海洋等生态系统的固碳效果。或者说是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与碳汇相对的概念是碳源,它是指自然界中向大气释放碳的母体。
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也称“绿碳”与“蓝碳”。

绿碳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蓝碳是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内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其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因此蓝碳从数量和效率上都更具优势。

我们在此重点说说蓝碳问题。

 蓝色碳汇是高效的长期碳汇,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蓝碳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和盐沼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同时海水养殖面积和产量均位居世界之首,具有得天独厚的蓝碳优势。在陆源营养物质的支持下,近海浮游植物将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大量来自于陆地的颗粒性有机碳被长期封存到海底沉积物中,广泛存在的海洋微型生物碳泵所产生惰性溶解有机碳随着海流被转移到更远的海域。中国幅员辽阔,国境内分布着几乎全部的蓝色碳汇类型。充分重视蓝碳存量,促进蓝碳生态资源产业化。发展蓝碳的碳汇产业和碳循环产业,不仅促进蓝碳资源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同步实现,还有利于进一步延长固碳周期,扩大蓝碳产品供给。

近几年,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中都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并相继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和“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倡充分发挥蓝碳的作用。

要推动蓝碳产业化,推进海岸带修复和绿色海堤建设,构筑蓝碳发展的生态屏障。围绕海洋碳汇的生产、开发与贸易健全产业链条,发展海洋养殖业,促进海底森林、海上平台和岸基配套和上层藻类养殖、中层贝类养殖、下层腐食性生物养殖为一体的海水立体综合养殖,推进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进一步释放我国蓝碳资源的巨大潜力,有效增加蓝色碳汇,实现“绿色生态”与“蓝色经济”同促进、共发展。

要加强对相关技术和产业发展研究的支持,建设蓝碳研究网络和多类型的研发平台,探索蓝碳交易,支持蓝碳生态服务市场化。在全国碳交易市场加速推进,以期达到与股票、债券、外汇、商品一样的重要市场之目的。支持蓝碳信贷、债券、保险、基金的发展,探索蓝碳期货、期权和蓝碳资产跨境转让,积极开发更多的蓝碳金融产品及交易服务市场。

同时与相关国家设立蓝碳示范合作项目,推广我国在发展蓝碳方面的标准、技术和经验,加快推进国内蓝碳标准走出去。延伸蓝碳产业链,积极推动设立国际统一的蓝碳测量、交易、关税标准,建设国际海洋碳汇交易市场,增强蓝碳增汇效果,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共同推动全球蓝碳资源产业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碳源   藻类   温室   交易市场   陆地   气体   生态系统   大气   海洋   生态   森林   力量   蓝色   生物   我国   资源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