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微信没拿下印度市场?

在中国本土市场,微信早已是第一大社交App,短期内更无人能撼动它的地位。腾讯上半年财报,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达到10.5亿,已经逼近中国的人口总数。

在国内成功的另外一面,腾讯一直想把微信推向全球市场,马化腾曾表示,微信是腾讯唯一有希望国际化的产品,成功的概率50%。为了这一半的可能性,腾讯给出了20亿人民币预算。可是六年时间过去,微信的绝大多数用户还是中国人。

2012年,微信请印度电影明星担任品牌大使,成为首款在印度发布电视广告的手机应用。这次宣传活动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微信迅速收获了2500万用户,并且在45天内位列谷歌Playstore排行榜第一。可是好景不长,微信的卸载率逐渐升高,用户黏性远低于其他竞品。

微信在印度开展不少营销活动,但用户黏性不足跟产品本身有直接关系。2011年1月,微信针对iPhone用户发布1.0测试版,支持通过QQ号导入现有联系人。这种借助QQ导流的方式,是微信在国内迅速崛起的一个原因。可是在印度市场上并没有QQ,也无法承担导流工具的作用。在之后的版本里,微信支持查找“附近的人”,印度用户同样收到陌生人搭讪,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反而导致大量女性用户直接卸载。

在印度市场微信还遭遇了竞品的激烈竞争。微信添加好友必须要对方同意,而WhatsApp砍掉了审核流程,用户可以直接和手机联系人交流。而且微信落地之前,WhatsApp已经拥有5000万用户,印度本土通讯软件Hike也拥有2000万用户。换句话说,印度是微信的后发市场,社交又是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产品。

没有做好本土化适配,才是微信印度失利的主要原因。海外市场不同于国内,印度有特定的文化国情和用户习惯。微信刚进入印度时,印度智能手机渗透率18%,整体停留在2G时代,在亚太地区排名倒数。当时印度最受欢迎的手机只有100M内存,而微信安装包就要40M。

WhatsApp跟微信刚好相反,他们把产品精简化,和印度市场很适配。另一方面,微信只有安卓和iOS版本,而印度当时最流行的系统是塞班和黑莓。WhatsApp同时提供了四个系统的版本,对印度市场的了解显然比微信更深。

2012年4月9日,腾讯发布微信4.0版本,英文版更名“WeChat”。而4.0实际上是针对中国市场进行了十几次迭代之后的版本,是专为中国用户习惯打造的。但是微信并没有对印度做深入的市场调研,也没有针对性的产品优化,印度用户下载的4.0版本,只不过是中国微信的英语版或印地语版,根本称不上国际化。

其实微信在印度的失利,最终还是决策者的战略失误。微信产品由张小龙的团队负责,而印度本地化由成立于2008年的国际业务部负责。这就从组织上决定了,印度市场并不是微信的核心KPI,注定不可能得到微信的全力支持。微信的印度籍高级雇员曾经表示,他把一些问题反馈给微信中国团队时,经常得不到重视。

更重要的是,腾讯制定了出海的战略,但国际化从来都不是腾讯的核心诉求。一方面,微信国际化虽说是二次创业,但已经不是当年QQ或者微信早期的状态,创始人也不是那帮100万卖掉公司的少年,由职业经理人负责的创业,在中国互联网从来就没有成功过。腾讯的组织架构,根本就不可能支持它走向海外深蓝。

另外腾讯在国内的主要运营指标非常健康,是世界头号游戏公司,没有到海外生存的压力。从社交出发的游戏、广告模式趋于固化,根据它的肌肉记忆,很难在海外重新创造出一条新的商业逻辑。所以它首先想到的就是推出微信,既有经验告诉它做好社交就能复制第二个腾讯。可是一旦失利,它很难再迈出其他步子。腾讯在印度落子时,就注定了这个结果。

在印度鏖战多年之后,腾讯在2016年8月投资本土通讯软件“Hike”,只能以资本的方式间接进入。而且这个软件变得越来越像微信,也有了内容消费和支付功能。

当然微信在印度失利,并不代表中国企业在印度走不通。华米OV拿下了印度智能手机的半壁江山,UC浏览器在去年超越谷歌,成为印度市场份额第一的浏览器。出海很难,但如果真的很想很想做成,还是有机会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印度   塞班   深蓝   黏性   腾讯   市场   智能手机   中国   社交   本土   版本   海外   数码   用户   手机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