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雷军曾经讲过一句被很多人引用的创业金句: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实际上,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长出一对翅膀,才能飞得更高”。


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江湖,“站在风口”可以飞一时,“长出翅膀”才可以穿越周期,持续站在浪潮之巅。


作为最早一批探索新消费的领路人,脱胎于分期乐的乐信无疑是“长出了一对翅膀”。


就在上周四(3月19日)美股收盘后,乐信发布了2020年财务报告,有几个关键数据很亮眼:


1)乐信2020年营收为116.45亿元,上年同期为106亿元。拆开来看,信贷类服务收入达到75亿元,比2019年增长26.3%。平台类服务收入达到20亿元,比2019年增长150%。

2)全年促成贷款额1770亿元,上年同期为1260亿元,同比增长40%。基于1季度的强劲增长及优异资产表现,乐信同时宣布上调2021年业务目标从此前给出的2200亿元调高至2500亿元。

3)乐信总用户数达1.18亿,同比增长61%,连续六个季度增长超千万;季度活跃用户达820万,创下历史新高。

4)To Bank金融科技服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是最大的亮点。在4季度,无风险、纯科技的To Bank服务模式下产生的交易额达7.2亿,占比首次超过50%,这意味着乐信的营收增长更高质量了。

5)基于分期乐、乐花卡、乐卡的To Business新消费业务共产生3亿订单,同比增长77.1%。报告中还提到了今年初推出的新的约惠、买鸭、消费号产品市场认可度很高。以买鸭为例,在3月份的总交易额将达到5000万元人民币。三大新产品的推出,将乐信服务的客户从1.2亿扩大到潜在的5亿。

6)值得补充说明的是,由于2020年采用了美国新的会计准则ASC 326,“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要在当期有所体现(Current Expected Credit Loss - CECL)”,而不是此前的公认的会计准则(GAAP)所采用的“已发生的损失”方法来确认信用损失。因此乐信对合同资产和应收账款信贷损失拨备4.42亿元、对担保或有负债信贷损失拨备28.81亿元。会计准则的调整,使得乐信2020年调整后净利润为9.03亿元,同比下降62.9%。账面数据不好看,这并非业务逻辑层面上的问题,而是跟2019年的GAAP会计准则不一样,造成2020年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由此,乐信围绕新消费布局的产品矩阵更加完善: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a、分期乐商城,中国最早的分期购物电商,打造开放式新消费平台;

b、乐花卡,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广阔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和海量新消费人群,满足用户线上线下便捷消费需求;

c、乐卡,以会员消费和本地生活为核心,根据用户身份、兴趣、消费偏好及地理位置,为用户推荐最适合的品牌权益、积分通兑和专属会员服务;

d、约惠,契约消费产品,让用户无需预付充值,约定多次消费即可享折扣。大幅降低消费决策门槛,商家也能够通过约惠提前锁定长期用户,提升交易频次。

e、买鸭,“先享后付”模式。用户通过买鸭可先消费再付款,大幅降低用户消费门槛,提升收入支配灵活性,商家也获得更高的销售转化率和客单价。(3月份上线就突破5000万交易额)

f、消费号,为解决商家流量贵、难闭环的痛点,“消费号”将1.2亿用户和分期消费能力开放给网红店家、商家,打通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通过直播、小视频等营销工具帮助商户促进交易转化、沉淀私域流量。今年2月,消费号交易额环比1月上涨32%,客单价上涨22%。


一套组合拳之下,乐信无疑是摸到了新消费的“脉络”,为“新消费数字科技服务商”的定位奠定了基石。


业务数据在增长,用户规模在增长,新产品在发力,回到乐信的估值逻辑,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对于传统助贷业务


因为P2P和相关政策等因素,互金概念股遭遇“杀逻辑”,估值一直在低位徘徊。随着近期政策持续加码、行业规范发展下,监管不确定性降低,估值存在修复的空间。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肯定了合规助贷机构的价值、强调银行风控决策的独立性;

最高院司法解释批复广东高院,明确小贷公司等七类机构不适用4倍LPR限制,利率上限监管担忧减轻;

《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联合贷,区别于小贷公司与金融机构联合放贷模式,乐信主要开展主贷模式;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加强征信监管,个人金融活动的信息界定为信用信息,助贷平台流量输出和技术赋能与持牌征信机构合作更为便利。


政策落地之后,今年以来360数科、信也科技(拍拍贷)、乐信涨幅可观。


360数科2020年全年营收135.64亿,全年促成贷款额2467.58亿元,市值45亿美元;

信也科技2020年全年营收75.63亿,全年促成贷款额641亿元,市值25亿美元;

美国助贷公司Upstart2020年全年营收仅2.334亿美元(折合15.17亿元人民币),助贷规模要小得多,却在财报发布后股价翻倍,目前市值飙升到92亿美元;


对于116亿全年营收,1770亿促成贷款额的乐信,目前市值仅20亿美元。


无风险 To Bank业务,乐信是优于同行的360数科、信也科技的。全国各地小银行都需要流量渠道和风控技术,自己获客渠道单一、玩不转,自研IT风控太贵,银行投入成本过高。乐信打造了涵盖获客、运营、辅助风控、贷后管理在内的一整套成体系的科技助贷服务能力,帮助金融机构实现“拎包入住”。


从估值上说,没有P2P历史包袱的360数科走的更轻快一些。但,乐信P2P作为少数完全安全退出的平台,估值修复反弹空间更有想象力。


2、新消费业务


约惠、买鸭、消费号的推出无疑是重磅级的,目的都是为商家带去流量,提高销售转化率和客单价,提升交易频次。在用户端,降低了消费决策门槛,提升资金的灵活性。


3月11日,契约式消费“约惠模式”被深圳17家行业协会和企业作为案例写入“预付式消费安全倡议书”。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先享后付(BNPL,Buy Now Pay Later)的模式正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潮流。在买鸭购物节首日,分期乐商城交易额较日常提高4倍,买鸭平均客单价达到2000元以上,较非买鸭模式提高达300元。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新冠疫情爆发后,先享后付(BNPL)模式风靡全球。作为典型代表,澳大利亚的Afterpay在2020年成为全球最耀眼的独角兽,市值增长11倍超过200亿美元。


2020年,Afterpay活跃商户达到5.5万家,签约了玛莎百货、梅西百货、H&M集团、凯马特等知名跨国零售集团入驻。


从业务和用户对比来看,乐信的成长空间非常具有想象力。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注:截止2020年6月数据


3、团队加分项


创始人肖文杰曾担任腾讯财付通的产品总监,总裁吴毅曾任微信支付总经理,乐信的团队对产品的理解可谓是自带腾讯基因。


在乐信的股东结构中,获得来自京东、经纬创投、泰康保险的加持。在获客和风控的平衡中,乐信走的更稳一些。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财报发布后的上周五,乐信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回撤,更多的因素在于美股“四巫日”以及十年期美债飙涨突破1.7带来的个股波动加大。


乐信:穿越周期,最懂年轻人消费的公司

华尔街有句名言:Buy the rumor,sell the news,传闻时买入,新闻时卖出。财报前(尤其是1月26日乐信新产品发布会之后)埋伏的资金在财报出炉、消息坐实之后获利盘止盈卖出。长期来说,乐信的业务逻辑没有变,反而是新消费的探索带来新的增长点。


每一次估值的提升都是伴随着公司经营的里程碑事件,对于集金融科技与新消费服务商于一身的乐信来说,完成了P2P的清退工作,巩固了金融服务的基础,拓宽了新消费的赛道,给20亿美元的估值未免太过于吝啬了。


新消费是巨大的市场,对于手握一套组合拳的乐信,未来是星辰大海。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贷款额   交易额   科技   市值   单价   会计准则   周期   流量   损失   年轻人   商家   模式   美元   业务   数据   用户   产品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