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吧,棒球君!

三小只的棒球连续剧热映中,刚好借此聊聊我们宝岛的少棒队。

燃烧吧,棒球君!

论起球类运动,大陆基本是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以及乒乓和羽毛球的天下,而在海峡对面的台湾,棒球却是每个学校最受欢迎的运动。若能加入校棒球队,那真是风光无限。为什么棒球在台湾如此风靡?这或许要归功于台东县“红叶国民小学”的“红叶少棒队”。当年红叶少棒队击败了如日中天的世界冠军日本关西少棒联盟霸主“和歌山队”,一举成名,也将棒球运动的火种从台东烧遍了全台湾!

燃烧吧,棒球君!

大山里的少年横扫日本棒坛

台东县,山峦环抱,蜿蜒曲径的深处,有一个红叶片片、温泉潺潺的地方,那里坐落着一所迷你小学——台东县红叶国民小学,也是台湾少棒的发源地。

这所小学的所有学生都是台湾的原住民“布农族”,他们平时既要有着强韧的耐心帮衬强度不低的家务,又要跑进深山与狡猾的动物们斗智斗勇学习打猎。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发现了他们惊人的耐力和潜在的运动才能后,便在红叶小学里组建了少棒队,并邀请曾担任过棒球选手的红叶村干事担任义务教练。

有了专业人员的指导,这些布农族小朋友,每天早上天刚亮就开始练球直到升旗为止,放学后再继续练到天色昏暗。不管烈日当空还是狂风细雨,从不中断练习,不停的跑、跳、接、掷。买不起昂贵的器材,便以石为球,拾木为棒,在凹凸不平并不专业的场地上接受训练。

不畏风雨烈日,严守纪律,不屈不挠,这种训练方式,就连当地布农族的大人们都不得不对这帮小学生们肃然起敬。有次台东棒球锦标赛,为了筹募红叶少棒队的比赛经费,校长、教练和村民四处奔走,族人们虽然生活捉襟见肘,但仍慷慨解囊,共凑了1720元,数额不多,却代表村中父老无限的关爱和期望。

红叶少棒队自1964年队后,首次出赛,便夺得县内乡运会的冠军,当年县长杯又夺得第一。次年首在全台湾的比赛中亮相,便获得第4名的佳绩。仅仅又打磨了一年,红叶少棒队便勇夺冠军,也是队史上首次称霸全台,这距离创队仅过了两年!而红叶少棒队最震撼人心的胜利是1968年8月25日,他们和卫冕世界冠军的日本关西少棒联盟“和歌山队”鏖战七局,最终竟然是以悬殊的7:0比分击败劲敌,震惊世界,也由此掀起了台湾少棒的热潮。

燃烧吧,棒球君!

棒球与台东

自从红叶少棒队一战成名后,整个台湾都为之轰动,台东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棒球胜地。虽然起初受制于经济水品不高和配套设施不全,很多台东的棒球天才被发掘天赋之后都陆续去往台北或其他大城市发展,但依然抵挡不住台东棒球英才靠着红叶精神源源不断的井喷之势。现如今的台东是“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的18个比赛场地之一,拥有3个专业的棒球场,台东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棒球队“红珊瑚队”。每个赛季,为各队摇旗呐喊的粉丝遍布台东的街头巷尾,如虹的气势总能轻松燃气运动员的激情,仿佛在告诉这些职棒队伍们,台东,才是棒球精神的源泉。

燃烧吧,棒球君!

棒球在台湾

借由红叶少棒队击败前世界冠军队“和歌山队”的契机,台湾于次年组成金龙少棒队进军美国宾州威廉波特的世界少棒大赛,这也是台湾第一次在世界赛里拿到冠军,从而开启了台湾棒球史上的三级棒球时代。也许是因为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的运动项目实在太少,所以棒球无形中成为了台湾非常专注的体育运动,也获得了最多的关注关爱,只要有任何国际棒球赛事,台湾民众都常常半夜起来看电视比赛,希望中华队能赢。

受台东棒球风潮的影响,在整个台湾,棒球是除篮球外唯一有职业联赛的运动,也是台湾职业运动员在国外人数最多的项目,很多台湾棒球运动员都跑去海外打职棒,拥有世界一流水平。

此外,台湾的少棒、青少帮、青棒、成棒、职棒体系非常完整,几乎每所学校都有校棒球队,只要你有棒球天赋和爱好,国小可以打少棒,国中可以打青少棒和少棒,大学可以打成棒,毕业后可以进入职棒打,棒球英豪们不会因为无球可打,无处可打而尴尬。

目前的台湾职棒共有4支球队。虽然是热血的运动,但这4支球队的吉祥物分别为可爱的大象,酷酷的猿猴,威猛的狮子,桀骜的犀牛。每年象猴狮牛四兽缠斗,绝对是各大台湾电视台的吸睛利器。不过光看电视必然不过瘾,不如赶紧去棒球现场感受下纯正的热血气氛,享受助威呐喊的狂热吧!

燃烧吧,棒球君!
燃烧吧,棒球君!
燃烧吧,棒球君!
燃烧吧,棒球君!
燃烧吧,棒球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棒球队   红珊瑚   台东县   棒球   台东   布农   台湾   次年   日本   中华   红叶   运动员   冠军   小学   学校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