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

德国是我们熟知的传统工业强国,德国生产的工业制品往往是我们消费者所最看好的,当然德国造的价格也比较高!既然德国的工业如此的强大,那么为什么德国生产的汽车较比日系车更容易烧机油呢?下面本人来细说下这个问题!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德国造车技术的确发达,但技术的先进、发达并不能代表就可以不烧机油了!任何发动机烧机油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密封圈、油封、活塞环”等零件的老化所导致,很多老旧的日系车也一样的会烧机油,同样也是这些密封零件的老化所导致的!相比日系车,德系车不是解决不了烧机油,只不过德系车由于自身发动机的工作环境问题导致了“密封零件”的老化速度远超日系车!所以德系车大部分过了4年以上就都烧、漏机油了,而这个时间段的日系车的密封零件还大都处于良好状态,所以日系车在4、5年时并不会烧机油!但不代表日系车以后也不会烧机油!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由于德、日车的造车理念完全不同,德系对车子的性能要求更高,日系对车子的耐用性要求的更高!这就导致了德、日系发动机的工作温度都不相同,众所周知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都在85-105度之间,超过110度就会开锅了!日系民用车由于对耐用的追求对发动机的参数大都很保守,工作温度也偏低90-95度!而德系车由于对性能的追求,往往对发动机压榨的狠一些,使得它的工作温度达到了100-105度,有的甚至接近了110度。。。这种高达10度的温差足以令德系发动机密封零件受到的摧残远大于日系车,而且这种对密封零件的摧残在德系车走上涡轮增压路线后进一步的加剧!试想一下德系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就高,再有了涡轮强制进气带来的高压,配合上热胀冷缩等诸多因素,德系车的密封系统会很快衰退!日系车能挺十年,而德系车可能只能坚持4-6年!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十年德系发动机大都是普及了涡轮增压,工作环境更加的苛刻,加剧了密封零件的老化!而过去的10年里,日系民用车几乎没有用涡轮的,自然而然的日系车更不容易烧机油!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而同样的是,日系车如今也也开始跟风,也逐渐的走上了涡轮增压的路线!但目前的日系民用车涡轮增压发动机上市时间比较晚,并没有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所以现在没办法说日系涡轮到底烧不烧机油!但不烧机油的可能性很低!因为涡轮技术必然导致发动机工作环境更加苛刻,对密封件的摧残也必然加剧!所以日系涡轮车也很难摆脱烧机油的宿命,所以日系民用车跟风走上涡轮增压路线能否避开烧机油的宿命,我们拭目以待!目前个别论坛上已经爆出了某日系车烧机油的案例。。但依据不足,还没到该爆发问题的时间!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至于网上流传的“德系车气缸壁上有网状储油结构”导致烧机油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这个网状储油结构学名叫“网格状缸纹(线)”,这个并不是德系车的什么特殊技术!日系、美系(5大车系)都有这个“网格状缸纹”,它只不过是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小把戏而已,只要牵扯到金属间的润滑问题,都会加工出这个“网纹状缸纹”!因为机械“抱死”是很严重的,金属间的活塞运动,受温度影响严重!为什么金属能承受上千度,而发动机的工作温度只有100度左右?因为活塞与缸壁之间的公差都是微米级的(千分之一毫米),如果温度稍高一点,发生热涨“活塞与缸壁”就会发生抱死!所以在缸壁中储油,就变得至关重要!所以这种“网纹状缸纹”就是各个领域机械加工的必须的步骤,绝非德系车独有,其它车系也这样!连国产的摩托车发动机也有这种“缸纹”!档气缸从镗床上下来,自然都有“网纹状状缸纹”,这并不是德国专有加工方式!日系、美系等5大车系的发动机缸壁都有这个“缸纹”!所以烧机油问题与这个“缸纹”基本无关!德国是传统工业强国,为什么解决不了汽车烧机油的问题总而言之​,德系车之所以烧机油只不过是对发动机内部的密封元件摧残的过狠,导致密封元件过早的老化,而曾经的日系车也会烧机油,只不过烧的晚!这样就给人形成了德系车解决不了烧机油的问题,其实这就是涡轮增压车型的弊病,发动机工作环境比自然吸气要恶劣的多,所以密封老化的也就更快,烧机油也就变成了情理之中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德国   机油   储油   气缸   涡轮   网状   网格   活塞   强国   零件   工作温度   发动机   路线   传统   金属   工业   汽车   工作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