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是弱势群体吗?


29日,在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宁高宁先生说,其实国企是弱势群体。近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正在部署,希望未来国企的待遇会好些。
啥是中国绿公司?宁高宁又是何人?这两个问题,网络上都可以搜索得到的。但是,
这宁高宁先生所说的,国企弱势群体,这个问题到很值得说道说道。
弱势群体,无非就是地位不高,这个地位包括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而上一个惹人诧异的弱势群体的说法,是在某个高级别的会议上,来自某国有大银行的老总说,银行是弱势群体。要知道,当时银行的高利润正引来全国瞩目,银行系统从领导到员工正是“财大气粗”的时候,忽然有银行领导说是弱势群体,别说引来参会的众人哄堂大笑,就连参会的大领导都乐了。
毕竟,财大气粗的银行要是弱势群体的话,那国内要么就没有弱势群体了,要么这弱势群体的概念得重新定义了。没有想到的是,时过几年,这宁高宁先生又说国企是弱势群体,这又该如何理解呢?
宁高宁先生当然有资格评述国企地位了。先生在国企当领导多年,深谙国企管理中的酸甜苦辣,由先生之口来评述国企,自然算是深有体会的肺腑之言了。国企,因为企业的性质而言的,是国有资本的企业,或者国营企业。前者是企业资本的性质,而后者是经营模式来说,不管具体差异,其都可以简称为国企。
估计国企的弱势,宁高宁先生说的是,经常被媒体舆论“监督或者批评”。毕竟,国企不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基础经济领域,就是拥有牌照资源的上游行业,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国企,如此就很容易因为“低效率、劣服务”引来社会公众的不满。
尤其是,媒体舆论对国企的“监督和批评”,似乎非常的符合政治正确,很容易引来舆论风波。一旦成为舆论事件了,国企往往非常被动,只能是道歉赔偿。要知道,对国企领导来说,其任命制的特点,必须非常在乎舆论。毕竟,没有行政权力的影响力,如此使得国企领导感觉到,国企非常的弱势。
弱势在于媒体舆论监督和批评之下,很难动用行政权力来维权,似乎因为国企有“原罪”的因素,只能是处处被动。因此,弱势群体的说法,就成了国企领导最为深刻的感受。
相比而言,挣钱能力极强的国企,却成为了舆论的“受气包”,这自然让国企领导内心不平衡,深以为弱势至极。刚刚公布的中国500强企业吧,最挣钱的企业是工商银行,其实,也不仅是银行金融系统,500强中最挣钱的企业,除过互联网“新贵”以外,几乎都被国企包揽了。当拥有政策资源,当拥有金融资源,当“国有”的大招牌迎风招展时,国企的竞争中性总是理直气壮。
有个数据,说是上交所公司债发行主体,90%以上都是国企,或者国有控股的企业。这些公司债的利率都在2—3%之间,动辄高达数百亿。呵呵,仅仅此金融优势就足以让国企成为市场经济中“魔兽”样的无往不利者。
利润高了,挣钱容易了,自然这国企就成了每一年大学生的热门选择。国企不如公务员,逢考才能进,尽管如今也有松动,但是国考依然是主流,而国企招人呢?考试,面试,或者说招聘标准与把关都是国企说了算。除过个别岗位技术性强以外,国企的“工作轻松、待遇好、铁饭碗”,已经成了普遍性的写照。网络上曾经流行过,国企与民企工作对照,已经很真实的
反应出了两者的差距。
如此优势满满的国企,即就是被媒体舆论监督一下,批评几声,又有什么呢?此后,主动的进行下危机公关,这可是名正言顺的搞好与媒体平台的关系。有了这个危机公关,估计宁高宁先生担忧的舆论压力,肯定就会减少很多的。
同时,宁高宁先生说的国企的弱势群体,还在于国企虽然都有行政级别,国企领导的行政地位也很高,而且常常与行政官员“交流”,但是,现实中,不管咋说,这国企领导前面总是有着很大的标签,国企领导而已。企业领导,哪怕是国企,可是面对着行政部门,从街道办开始、到派出所、到各级机构,都得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换句话说,若是同级别的行政领导,咋会需要如此“接受管理”呢?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正在部署,希望国企未来的待遇会好些。宁高宁先生对此报以期望,只是,这期望会实现吗?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其实,国企改革这是多年来的一直在实施的,只是改革永远在“路上”。从当年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到所谓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再到如今的混合所有制,国企的改革不断在深化进行中。
未来的待遇会好些,不知道宁高宁先生具体指的啥?其实,国企的待遇已经很高了,尤其是与国企所创造的价值相比。本来不是经济基础领域,就是牌照管制行业,要是再不挣钱,挣大钱,完全就说不过去吗?
当然了,政治待遇,国企领导肯定比不过行政领导;而经济待遇,国企领导与真正股份制企业高管相比,自然也有差距,甚至被限制了。要是国企成为真正市场化的企业,此时,起码可以肯定的是,国企领导,应该说是职业经理人,其经济待遇将会有大的变化。唯一的差别就是职业经理人是市场选择的,而不是任命的。总而言之,宁高宁先生的感叹,充分说明当下国企的改革任重道远,还得继续深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弱势群体   国企   国企改革   弱势   中国   舆论   待遇   批评   地位   自然   领导   行政   银行   媒体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