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不愿意读职高?

为啥不愿意读职高?

2017年教育部有个计划,在2020年普高学生与职高学生的比例要达到5:5,也就是一半学生要读职高。目前看来,这个计划基本实现了。2021年,我国有将近800万中学生会进入职高。

进入职高,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算是为我国制造业培养技术人才。要知道,我国制造业产值逐年递增,到2020年为止,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世界制造业第一的地位。当下,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发展的重要时期,没有足够数量的制造业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师,是很难实现的。

从央视近期的调查来看,我国制造企业的的确确缺乏员工。有浙江某制造企业,每年都给员工增加10-15%的工资;江苏某制造企业8000元/月招收的员工,很快就被临厂1万元/月抢走了;甚至,某制造企业要找人托关系,寻找技师,且不说工资出到了15000元/月。很显然,在制造业企业中,不但缺普工,更缺技工。

缺人是一方面,另外就是说这些普工或技工,企业提供的待遇与工资还是很有优势的。动辄上万元左右,这个工资水平,就是在北上广也不低。有句俗话说的好,3000元招不来农民工,可3000元能招来很多大学生。

就是说,普工和技工的工资水平,起码在当下还是有竞争力的。尽管工作环境,或者说工作条件,与互联大厂等有着明显的差距,但是,肯定会比互联网服务行业要好很多的。互联网服务行业,主要指快递外卖网约车等等,这些工作多是“风餐露宿”的,且工作时间很长,收入绝大部分比不上制造业企业。

可是,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很多。2019年有个数据说是有1000万人,其中,竟然有7万多人是硕士以上的文凭。实在是令人诧异,不说本科大专,这硕士以上竟然有如此之多,难道说文凭贬值了吗?其实,准确的说,是大学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

到此,这个普高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读完普高,接受了专门的技术教育培训之后,学生们就掌握了很多技术工种的基本技能。有技术,而且比普高生早4年走上社会,若是进入制造企业的话,至少要比大学生适应的快,职高教育的效果也会很快体现出来。有了大批的职高学生,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质量,也就指日可待了。

尤其是,职高培训的学生,恰是当下制造业大国的国内企业最为需要的,也是制造业企业愿意支付高工资、用于提高制造业质量,最为关键的人才。有高的工资,又很紧缺,如此,这职高培养的技工,不就成了就业市场上的“紧俏品”吗?

而这与普高毕业,读大学之后,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相比,应该说是更有吸引力的。可现实中,为啥有很多人不愿意读职高呢?甚至,前一段时间,有三本大学与职业教育学院合并,还引起了学生们的反感呢?

有人说是因为如今的90后、00后,思想自由,活得更自我,不愿意接受按部就班的制造业工作。对此,我不以为然。就如7万多硕士以上从事快递外卖工作一样,不是年代问题,而是工作能否真正的获得高的工资。国内的互联网大厂,996也罢,或者007也罢,年轻人,尤其是名校学生蜂拥而至,不为别的,就是工资高。

高的工资吸引之下,就足以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比如说,快手为是否取消大小周调查,结果还有不少人反对。无非就是加班的加班费高,让年轻人愿意如马校长样的,认为996是福报。同样的,国内有部分学生不愿意上职高,也就是走上技术工人的发展道路,关键的是,制造业企业无法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

有个说法,我国的制造业虽大而不强,都是挣些微薄的“加工费”。如此现实下,指望着制造业企业能够提供稳定的、有竞争优势的工资待遇,恐怕有点难。比如说,8000元招的普工,电子厂1万元抢走了,那么,为啥不11000元呢?不就都回来了吗?

总之,部分人不愿意读职高,或者说我国缺乏制造业工人,解决的办法不是强迫,更不是“一刀切”,而应该是想法设法提高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有且只有,现实中,各制造业企业中,技术工人的工资待遇如德国一样,学生们会争着抢着去读职高,接受职业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职高   技工   外卖   文凭   工资待遇   制造业   硕士   工资   员工   我国   大学生   国内   学生   工作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