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 孟晚舟案应秉持什么样的客观立场

闫肖锋

媒体观察 孟晚舟案应秉持什么样的客观立场

当地时间8月4日,孟晚舟案由加拿大俾诗省最高法院再次开庭,预计审理将持续三个星期。此前,7月9日,加拿大卑诗省高等法院就孟晚舟律师要求引入新证据的申请做出判决,法官拒绝引入从汇丰银行获取的新证据。

在8月4日庭审中,华为的律师在法庭上辩称,美国“战略性地炮制”了一份具有误导性的案件记录,在陈述引渡她的理由时“不诚实”。辩护律师Mona Duckett说,美国省略了事实,模糊了法律,“不准确地总结了文件,以支持虚假的叙述。” Duckett说,法院的唯一补救办法是拒绝引渡请求。孟晚舟身穿蓝色连衣裙,脚踝上戴着电子监控设备,通过翻译参加了听证会。

在接下来的三个星期里,副首席大法官Heather Holmes将听取孟晚舟是否应该被引渡到美国接受审判的最后辩论。


结果只有两种可能:准予引渡,或者终止引渡。

第一种可能,如果法官准予引渡

按照司法界人士的解释,如果判决结果是准予引渡,那么案件将转交加拿大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来决定是否完成引渡程序。按照加拿大的法律,司法部长在案件的任何阶段都有权决定是否终止引渡程序,在这个阶段同样有这个权力。

如果司法部长的决定是完成引渡程序,孟晚舟的律师肯定会上诉。届时,案件将进入上诉阶段,将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业界认为可能会持续数年之久。

第二种可能,如果法官终止引渡程序

在加拿大的引渡案中,法官或者司法部长决定终止引渡程序后,被引渡人就能立刻获得自由。


如此,孟晚舟案走完漫长的法律程序还有待时日。在此过程中媒体和民众应持什么立场,是值得探讨的。

据观察,该案在过往报道中,无论海内外均出现诸多误读,误导读者者也不乏其例,在此不妨作个简单梳理。


首先是海外媒体的两种误读:

一派海外媒体认为,华为有中方军方背景,生产经营和市场策略有国家意志参与其中,非完全市场经济主体,所以呼吁要抵制。

《华尔街日报》曾披露,去年7月,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和英国等“五眼联盟”的情报机构负责人在加拿大开会,会上他们一致认为需要对华为加以遏制,尤其是针对华为下一代5G产品。

一些海外媒体对华为有罪推断,无疑受到了相关情报部门的暗示和影响。可见,媒体理论经典的“价值中立”原则,在现实报道中很难不受到扭曲,媒体人先入为主、刻板印象地处理新闻素材,时常发生,这次不幸印证到孟案上。

另一派海外媒体尤其是加拿大媒体认为,孟案牵动中加外交关系,孟与两名加拿大公民康明凯(Michael Kovrig)和斯帕弗(Michael Spavor)命运牵连相关,称中国扣押这两名加拿大公民是为了报复。

众知,在中国大陆,康明凯被控涉嫌“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情报罪”,斯帕弗则被控涉嫌“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两人被押被加拿大媒体视为“人质外交”,这种看点颇有市场。

此解读亦有阴谋论之嫌,甚至暗示政府外交可以干涉司法公正。这无疑是对西方传统意义上的有关司法独立、程序公正的最大嘲讽。

何谓阴谋论,何谓合理怀疑,有时只有一线之隔。阴谋论一大特点是难以证伪、诉诸个人偏见,总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媒体应当厘清,哪些属于揣测,哪些属于假设,要有助于公众区分阴谋论与合理怀疑,促进理性讨论。


其次,国内媒体和民众也有两种误读,呈现两极化倾向:

一极是仇外倾向,将孟案看作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而加拿大是美帝的走狗,引渡孟晚舟就是为虎作伥,故意构陷。所以,对所有西方的东西都要抵制,包括其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甚至连苹果手机也要抵制。

美国引渡孟晚舟意在打压华为,这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是否因此抵制西方所有的东西,关起门来搞唯我独尊,这不是开放的态度,也不是华为的态度。华为即使这样受到美国打压,任正非仍然提出要向美国学习。可见对待全球化要有一定的胸襟和气度。

另一极是仇富倾向,比如说那是华为“大公主”的事,关我等小民屁事;或将案件花絮化,只关心孟女士的穿着打扮,对某名牌指指点点,完全不关心案件的核心内容。

在后真相年代,人们会对人物或事件的核心视而不见,比如对孟女士当前所提的申诉、所处的环境漠不关心,只关心事件的花絮,只关心这件事能发泄自己的什么情绪,这多少是极化时代的反映。


小结一下,当今世界大国角力两极化,热点舆论也呈两极化,在极化思维下,媒体多少会受到影响,有时,为了博取流量,媒体还会推波助澜,从而失去了“价值中立”的立场,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可悲之处。

那么,在极化的后真相时代,我们的媒体人和受众应当持有什么立场,才能理性看待各类有争议事件?

简单讲,这里提供两点:对媒体而言,应该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就事论事,就案说案,不可引申,更不能受某种利益的驱使,夹带私利和一己之见,散播阴谋化。

对受众而言,也是就事论事,抓住事情和人物的核心,对花絮不必作过多联想,更不能发泄自己的情绪,凭空发布非理性的议论。

当前,孟案已进入新的司法阶段,也是关键时期,相信加拿大法庭的独立裁决能力,相信各方辩护律师的专业性,将事实还给事实,将政治还给政治。

对华为、对孟晚舟案的看法,也是全球化胸襟和能力的一次检视,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均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华为   立场   司法部长   媒体   辩护律师   误读   加拿大   美国   法官   花絮   案件   倾向   客观   阶段   海外   程序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