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文字像今天这样,被大规模的普及是很晚的事情了,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举例,识字率也不到10%,也就是说文字在古代一直是被精英阶层所掌握的,不但不具备普遍性,而且门槛还很高,学习十几年之后才能熟练掌握它。

今天随着视频等新媒介的出现,我们似乎可以跳过文字,进行语音的对话与交流。2004年,美国传播学教主菲利普·梅尔认为到了2044年,世界上最后一份报纸将彻底消失。在当时人们认为他胡说八道,可是今天,我们觉得他太保守了。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古人为什么不喜欢写字

大约在公元前3400年前,由于人类大规模的聚居,逐渐形成了交流的工具:文字。如果说棍棒是人类手臂的延伸,而轮子是脚的延伸,那么文字无疑是人类大脑精神的延伸。

文字是语言书写的符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载体,这些符号的书写由声音构成的语言,让信息可以传递到更远的距离,以及更远的时间,让我们的语言可以有更加广泛的时空影响。可是早期人们对文字并不认可。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公元前600年,以及之后的几百年,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世界各大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东有耶稣,而中国有孔子。他们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是确立了倡导个人意识的新思想。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这些伟大的思想者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虽然都识字,但是拒绝使用文字书写自己的著作,至少文字在他们那里是不受欢迎的。无论是西方的古典哲学还是儒家经典,以及佛经等,都是后世弟子整理而成的。

在佛陀离世之后,他们弟子们常常为了哪一句是佛祖原话,而争执不休,需要不断找来其他弟子进行对比对证。既然佛祖所说的话这么重要,为什么不在佛祖再世的时候进行文字记录呢?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一直到佛陀圆寂之后,人们才对文字认可,同时期的婆罗门教仍然认为不可靠的文字不能用在这么神圣的事情上。婆罗门采用的方式是,把队伍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口头传诵的方式,将佛祖的教义切割成不同的部分,每个人记录一部分,这是义务,同时也是特权,只有这批人拥有这部分的解释权。

苏格拉底认为,文字会让思考退化,文字是机械的记述,对语言的记录少之又少,甚至是对他思想的误读,因此在他在世的时候,苏格拉底是不允许做文字记录的。现在留下的谈话集,也是他弟子们整理留下的。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孔子也是这样,他自己用文字整理了诗书礼易这类经典,说明他对文字的掌握是非常娴熟的。但是孔子主张“述而不作”,也就是恢复周代思想,对这些文字进行修复和注释,并不是他的原创。而《论语》也同样是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话整理而出的。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他们互不相识,都不约而同地排斥文字,除了将文字的片面性,还有当时没有合适的书写工具。在印度,佛陀弟子们用贝叶经来记录,这是一种棕榈叶,很容易腐烂,因此到现在能留下的文字非常少。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春秋时期,竹子砍下来不是说就能够被使用,还要经过脱水处理,也就是“汗青”,水煮之后,还要进行火烤。而且竹简能记录的文字也有限,一部上万字的书籍,就需要一头牛才能够拉得动,如果按照现在网文的码字速度,整个国家竹子都不够用。

同时期的欧洲人,如果想写一千字的作文,更奢侈!需要杀死几十头羊。

因此不论是苏美尔人的泥板,还是欧洲人的小羊皮,亦或是中国人的龟甲和竹简,写字是非常费劲的,而且还是非常土豪的事情。因此早期的文字,像楔形文字,只有土豪记账的时候才会用。或者付得起高额咨询费的首领,用龟甲占卜。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文字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我们今天习惯著书立说,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可是在那个“轴心时代”,人们认为文字不连贯,不完整,相比于语言更难理解与传播。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各个文明出现文字,文学这类新的媒介载体呢?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公元1000年左右的《源氏物语》,是为日本宫廷女子紫式部创作的,全书有1000多页,没有留下姓名,紫式部是女主角的名字。故事的背景主要是在宫廷当中,描写了一个落难的王子,和乡间贵妇的浪漫爱情故事。和现在小说不同,这部《源氏物语》只有一位读者,那就是皇后。皇后去世之后,又不断增加故事,最后形成了长篇。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因为在当时,纸张是奢侈品,一套五十多册的《源氏物语》价值千金,甚至比等重的黄金还要贵。同时期的欧洲,创立新教的路德,一直到他成为神学教授之后,才能够拥有一部自己的《圣经》,他认为那是对他最大的恩赐。

印刷机出现之后,之前人们只能去教堂才能听到的《圣经》,现在自己家中也能够拥有一本了。人们发现可以剔除教士“中间商”,自己读经书,自己与上帝立约。

除了对宗教的影响,通俗文学也开始繁荣起来,从中国传来的造纸术,让纸张的书写成本极大降低,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进入文学的门槛变得非常低。作为消遣读物的《一千零一夜》就是在这个时候流行开来的。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印刷机还对社会还产生了另外一个影响,那就是版权的概念。之前人们读小说都是手抄本,并没有版权的概念,现在我们说《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他只是后来的整理者,包括《水浒传》也是如此。

但是有了印刷机之后,印刷商就会把作者给包下来,不许别的印刷商染指,这就催生了《安妮法案》。版权刚开始只是印刷商与政府的一项协议,印刷商给政府一笔钱,政府给印刷商一个特许状。而作者也因为特许状的缘故,只能给某一些印刷商写,印刷商也会给作者分一些钱,这就是最初版税的由来。而作家的版税只是个副产品。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版税对社会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印刷需要政府保护,也需要政府的许可,可是随着写书的作者越来越多,印刷商又不识字,搞不清哪些作品是好作品,于是印刷商就雇佣有文化品味的人帮他把关,这就是最初的编辑。

自从印刷机被发明之后,文字作为信息载体,受到了筛选和屏蔽。在文字传播过程中,这才是权力的本质,我有筛选信息的权力。中国古代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康熙,都会拿举国家之力对文字进行筛选。而今天人们之所以对Facebook感觉到害怕,也是因为它拥有文字的筛选与过滤的能力。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文字如何塑造我们

相比于语言,文字具有高度概念的抽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在没有手机电话之前,如果你要给你的妻子写一封信,信件的内容可能会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逐一写下来。可是今天视频通话过程中,可能你们开始聊的是明天出差去哪里?之后一分钟就是,你是不是出轨了?毫无章法。

正因为文字具备高度的概念以及抽象能力,而且还具有唯一性。在古代印加文明,由于没有文字,因此他们依靠传口信的方式去传递信息,从首都基多离最远的边境城市库斯科足足有2400公里,每隔10公里会设置一个驿站,人们在两个驿站之间来回传递信息,整个信息传递下来需要230多个传递员,这样的信息传递下来,可想而知有多么不靠谱。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现在电视节目当中也有类似传递信息的游戏,信息从第一个人传递到最后一个人,往往似是而非。

文字出现之后,给我们的社会提供了权威性。祭司占卜的时候,文字是与神沟通的工具;皇帝下圣旨的时候,文字传达的是统治者的意志;知识分子把老师的思想写下来之后,它就是智慧和真理的化身。

在5G时代,人们依靠视频通话的今天,如果你用语言和他人交流,如果要涉及到钱这类重大的事情,人们还会告诉你,咱们最好还是立个字据!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不仅仅是日常生活,对于世俗的王权以及宗教,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犹太教《十诫》里明文规定:不可有偶像崇拜。于是犹太教当中的神,只能存在于文字当中,而文字天生又具备抽象能力,所以每一次读经书都是唯一真神的提示和启蒙。

否则就会像古罗马一样,万神殿当中供奉了一堆的神仙。你到了这个神殿里,喜欢拜谁就拜谁。所以在一神教中,就严格禁止偶像崇拜,否则某一个雕刻的神像和神不同,你是留着还是继续崇拜?毁坏了浪费,留着可能就是两个神了。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文字会消失吗?

在文字刚出现的“轴心时代”,无论是佛陀还是孔子,都不喜欢用文字,因为文字不但简化了语言,而且还把语言很多信息给遗漏了,表达不出那些大师们的思想。然而今天互联网媒体的出现,也给文字带来了挑战。

首先是文字的逻辑性逐渐消失了,文字天生具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可是随着语音、视频通信的兴起,人们更注重情绪化的内容,短微博之所以打败长微博,短视频之所以打败微博,都是在适应情绪化的表达。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我们现在在网页上,看的不是新闻,而是评论,读者对文本创作的参与已经越来越深。我们在APP上看电子书,也会看到别人对这本书的评论和注释。有的时候,别人的评论和注释,给你的启发甚至超过了正文内容。互联网出现之后,文字在信息当中权重越来越低。文字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也不会一直存在下去。

文字甚至是精英阶层,相当时间内一种垄断工具,刘备为何三顾茅庐请诸葛亮,那是因为他们家祖祖辈辈都能够读书,形成了对知识的垄断,随便找来的百姓不好使。之后为了加强对文字的话语垄断权,不断提高文字的门槛,20岁能够考中秀才都是人才,对文字的熟练掌握要等到十三四岁之后,这在人均寿命只有40岁的古代,是对时间的巨大浪费。


佛陀、苏格拉底、孔子还有耶稣,为什么都不喜欢写字


现在随着5G的到来,人们信息传播的媒介逐渐发生改变。总有一天,文字会消失,或者文字只是为了书法表达,是一个无关痛痒的爱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苏格拉底   孔子   源氏物语   佛陀   犹太教   耶稣   版税   轴心   印刷机   佛祖   能力   思想   语言   文字   政府   喜欢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