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改编自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电影《许三观》,于2015年1月14日在韩国上映,导演河正宇凭借该片在国内外获得很好的声誉。《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继《活着》之后,第三部长篇小说。书中写了许三观在七个不同时期,为了七个不同目的,而卖了十二次血。这本小说最早姜文打算被搬上银幕,但是剧本一直没有过审,最后只能作罢。河正宇在拿到小说改编权之后,曾经想最大程度还原原著,但是由于中韩两国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都相差比较大,因此想还原原著非常困难,尤其是我们国家当时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很多内容是无法展现出来的。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后来河正宇导演看了张艺谋改编《活着》,只有不到10%的内容还原了原著,他决定不再被原著束缚,对小说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除了特殊年代那段被删去,很多故事桥段也改编为具有韩国特色的背景。随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在韩国翻译出版,一共出版了3次,重印了36次,真实还原了中国那个年代一系列历史内容,这也是韩国读者所喜欢阅读的部分。

贫困与卖血这段历史也曾经深深印在韩国人的记忆里,在1953-1964年,韩国社会在结束抗美援朝之后,正经历社会的重建,贫苦与饥饿困扰着整个社会,其中有很多家庭依靠卖血来维持生计,从而这部小说能够成功移植到韩国。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

许三观卖血的故事横跨了40年的历史,表面上看许三观通过卖血来保证这个家庭的平安,在这40年时间里,家里头经历了各种的灾难,表面上看这部小说很像他的《活着》,只比《活着》多出几万字,但是这部小说要比《活着》更加深刻。

许三观是一个小城丝厂的送茧工人,那时候的南方小镇有很多这样纺织厂,许三观的名字来自于佛教,在佛教中三观是人的一种境界,每个人要立三观,破三惑,成三德。余华小说要塑造的英雄不是神,而是世人,但又不是通常的世人,而是违反人之常情的世人。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小说开头,许三观刚过20岁,第一次卖血是为了证明自己身强体壮,只要身体好就能娶上老婆。四叔对许三观说,人身体里的血就像井里的水,如果你不去打它,井里的水也就这么多,而如果你天天打,水也不会少,这就是他们卖血背后的心理。

许三观第一次卖血由两个人带着他,一个叫阿方,另一个叫根龙,他们俩都带着一个碗,他们对许三多说,在家里要喝两碗水,然后快到献血站,在河里再喝三碗水,喝到肚子就像怀胎十月的孕妇一样,小心翼翼地走到献血站。这个过程中不要让他人碰到你,因为一不小心水就会晃荡出来。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卖完血以后才能步履蹒跚挪到厕所,然后一泄如注,当然这个卖血的仪式还没有完成,他们卖完血以后还要到来桥土的地方,一个在拱桥下面的饭店,进入饭店他们会非常豪气地要一盘炒猪肝,然后再要二两黄酒,猪肝是补血的,而黄酒是活血的。

第一次卖完血之后,阿方问许三观的感受,许三观就告诉他,自己头不晕,就是感觉身体没有了力气。于是阿方告诉他,人在走路的时候用的都是肉里的力气,干重活的时候才用血里头的力气,你卖血实际就是在卖你血里头的力气。许三观似乎明白了,自己所卖的血就像花出去的钱,只有把口袋里的钱花出去,才能挣更多的钱回来,这也是许三观卖血的自信。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许三观把第一次卖血的钱用来找老婆,他看上了小吃店里的许玉兰,虽然是一个服务员,但是许玉兰每天要换三次衣服,其实她也只有三件衣服,因此她是小镇里最时髦的女人。许三观追求许玉兰的方式也非常简单,那就请她吃小笼包。

许玉兰不仅吃了他的小笼包,而且还要了一碗馄饨,还吃了糖,半个西瓜,整整花去许三观8角3分钱,于是他对许玉兰说,如果她能够嫁给他,以后经常能够吃掉8角3分钱。可是许玉兰此时已经有了男朋友了,他叫何小勇。而许三观干掉竞争对手的方式也很特殊,他带着一瓶黄酒,一条香烟,然后来到许玉兰家,告诉许玉兰的父亲,如果许玉兰嫁给了何小勇,生下来的孩子将姓何,而如果嫁给我许三观,将来还姓许,等于是给你们许家续了香火,理由就是这么简单粗暴,但是也非常好使,就这样他成功娶到了许玉兰。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别人家的儿子,一乐

结婚之后,许玉兰在5年时间里生了三个孩子,每次生孩子的时候许玉兰在产房里都是大喊大叫,出来之后她问许三观是不是在哈哈大笑,许三观说没有哈哈大笑,而是嘿嘿地笑。于是他们就把孩子取名为一乐、二乐、三乐。

许三观一共卖了11次血,其中有7次是为了儿子一乐,可是一乐并不是他的骨肉,因为许玉兰在嫁给许三观之前,已经跟何小勇好上了。刚开始许三观不知道,但是当一乐生下来之后,越来越像何小勇,这让许三观异常恼火。当一乐为了两个兄弟打破方铁匠儿子脑袋,方铁匠要他们赔偿医疗费的时候,许三观就对许玉兰说,要是二乐、三乐闯了祸,我心甘情愿给他们擦屁股,但是一乐不是我儿子,而且我还白养了他9年,这个钱说什么我也不出,出了这个钱,我就成乌龟了。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许玉兰只能去找何小勇,可是何小勇此时已经结婚了,他把许玉兰给骂出来,并且还打了她一个耳光,告诉许玉兰自己只有两个女儿,没有什么儿子。许玉兰让许三观把何小勇给劈了,许三观说告诉许玉兰,自己如果劈了何小勇,许玉兰就成了寡妇。一乐就找到何小勇,给何小勇说,我妈让我来找你,如果我叫你三声爹,你不答应,那我就不再认你了。

当方铁匠找到许三观的时候,许三观让方铁匠找何小勇,何小勇把户口本拿给方铁匠看:“你看,户口本上,没有许一乐的名字”。方铁匠只能找许玉兰,搞不清他爹,但是能确认他娘。于是方铁匠就找来两辆车,来搬许三观家。就在许玉兰去给方铁匠烧壶水的功夫,许三观帮助方铁匠,把自己家搬空了。许三观只能再次卖血,把自己家的东西给赎回来。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一乐不是自己亲生儿子这事,让许三观一直无法释怀,但是每一次需要承担责任的时候,他又站出来。在全家人最艰难的时候,许三观卖血带着家人去吃面条,他只让一乐吃一块红薯,这让一乐感觉到非常的委屈,几乎万念俱灰。一乐找到何小勇,他说上次是他娘要他来的,这次是他自己要来的,我叫你一声爹,你要带我到胜利饭店,吃一碗面条。何小勇揪着一乐的领子,告诉他下次再来的话,就砍死他。一乐于是哭着走到了天黑,可是走不了太远,就回来了,然后给许三观说“爹,我饿了,困了,我想你再不把我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你也比何小勇对我好。“于是许三观背着他去吃了一碗非常奢侈的面条。

后来何小勇被汽车给撞了,在医院里昏迷不醒,城里有个老中医给想了个办法,让亲生儿子到房顶上给他叫魂。于是何小勇的老婆就过来求许三观,许三观虽然嘴上说,做梦都别想,当初让给他,他不要,让他自己承担这个后果。可是回头就让一乐过去帮忙,面对何小勇妻子以及许玉兰的一再催促,他坚持许三观才是他爹,甚至和许玉兰翻了脸,他说只有许三观才是自己的父亲。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许三观后来自豪地对邻居说:“说起来我做了十三年的乌龟,可你们看看一乐,对我有多亲,比二乐、三乐还亲,平日里有什么好吃的,总要问我:爹,你吃不吃……一乐对我好,为什么?也是老天爷奖我的……”

后来一乐得了肝炎,危在旦夕,面对天文数字的治疗费用,许三观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家里没有钱,我就出来卖血,我一路卖过去,卖到上海时,一乐治病的钱就有了……”这一段余华描写得非常精彩,他在林浦一碗碗地舀着冰冷刺骨并且发绿的河水往肚子里灌,缩成一团在街道上抖动,最后两腿一弯倒地不起。他用自己朴素的观念算了一个账,他认为自己快50岁了,而一乐只有21岁,拿自己的命换儿子的命很划算,这是他第7次为一乐卖血。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姜文遗憾未能拍成,成就一个韩国人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人物几乎都只是社会底层的凡夫俗子,他们身上有典型的国民劣根性,但是也有着人性的光辉,在那个艰难岁月里,依然照耀着所有的阴暗面。而且许三观人性的光辉是不断升华的,他的所有英雄事迹几乎都上不了台面,比如吃面、喊魂等等。正是因为许三观人性光辉中的宽容与善良,才是当代我们所需要的英雄。

虽然河正宇导演的《许三观》在韩国褒贬不一,认为他没有把书中的意蕴给展现出来,导演对这部小说时代背景进行淡化,他自己认为:“为什么小说不像电影?其实老实说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什么东西最熟悉就是对的,陌生的就是错的,其实不一定,陌生的说不定就是对的。”就像河正宇所说的那样,许三观太像我们普通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小笼包   佛教   户口本   铁匠   黄酒   韩国   原著   面条   韩国人   光辉   世人   力气   遗憾   导演   儿子   成就   社会   科技   小说   姜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