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猪肉对咱们中国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天不吃肉还可以,如果半个月不吃肉,估计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坐不住了,要知道我们每年要吃掉近7亿头猪。可是近几年我们发现,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吃不起猪肉了,有段时间又便宜的不要不要的。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猪肉为何如此重要

猪肉价格却如过山车一样,忽猪肉上忽下,富裕点的家庭还好,猪肉贵了就吃牛羊肉嘛,可是对于6亿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中低收入百姓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穷则生变,吃不到猪肉也会严重影响百姓情绪,虽然“揭竿而起”倒不至于,但是背地里肯定会骂娘。

所以2016年我们还在大呼,要环保不要猪肉,可是到了2018年,由于猪肉价格对百姓幸福指数影响实在太大了,于是风向大变,又开始鼓励养猪了,之前不能养猪的集体用地,都可以大规模建设猪场,之前因为环保要搬迁的猪场,随之也被无限期延长。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其实过去猪肉价格一直波动着,我们称之为猪周期,每隔几年会有涨跌,可是近几年却波动异常厉害。过去2019年,如果你的猪场是安全的,就意味着你一年挣的钱抵过过去十几年收入总和。

很可惜,在中国占据绝大多数的养猪散户,绝大部分未能幸免于难。中国散户有多“散”呢?前5大龙头企业所占的份额不及7%,要知道在美国,前5大养猪企业占到行业的32%,屠宰市场更是占到83%的市场。它们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上游养猪,中游的屠宰,下游的猪肉加工等,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养猪为何如此挣钱


自从牧原股份秦英林家族进入福布斯富豪榜后,人们才发现养猪居然这么挣钱,秦英林家族185亿美元的身家甚至超过京东的刘强东、小米的雷军。这也让更多的房地产、互联网企业眼红,继恒大宣布养猪之后,碧桂园、万科、阿里、京东等都相继入场。

养猪之所以如此挣钱,是因为集团化在跟散户游击队作战,如果是正常年份还好,可是2018年的非洲猪瘟却改变了整个战局。自从辽宁沈阳一家养猪场发现非洲猪瘟开始,不到1年的时间,整个疫情蔓延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在最南边的海南也未能幸免。截止到2019年8月底,中国生猪出栏量下降了40%,导致猪肉价格暴涨。由于中国猪肉消费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导致全球生猪供应都减少25%,这也是牧原等企业一飞冲天的原因。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小的散户在防疫这件事情上,与大的集团军相比,可谓差的不是一个等量级。远的不说,就拿猪场要建在离开人群500米,猪场之间要3公里这一关上,就击中了散户的死穴。散户所能拥有的养殖场地要么就是自家的后院,要么就是自家的荒地,轮不到自己挑三拣四。

可是集团军就不同,上个月我去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养猪场,建在离人群几十公里,别说人了,鬼影都见不到。而且这些集团军融资渠道非常多,无论是发行股份,股权质押,还是直接发债,利率低到白菜价。拿牧原为例,整个2020年的融资成本不到4%,相比于恒大动辄10%以上的融资成本,让人艳羡不已。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这些养猪企业之所以能够拿到如此低的融资利率,和我们国家对猪肉重视有密切关系。为了保证我们的菜篮子,商务部、财政部发布过一份《中央储备肉管理办法》,要求对猪肉进行战略储备。为此,在2月份还出台了一号文件,什么是一号文件,关乎到民计民生问题才会发1号文件,其中重点谈论了猪肉价格问题,要确保肉类供应安全,而且要求省长、市长亲自抓。

2021年年初,国家就向市场投放了7吨战略储备猪肉,累计超过19万吨,整个2020年一共投放超过67万吨猪肉,是过去2019年的5倍,未来国家储备肉要超过100万吨。


猪肉为何被“卡脖子”


然而如此重要的一项关乎民生的猪肉,却存在极大的隐患,和我们的芯片一样,处在养猪金字塔顶端的种猪却被国外牢牢控制着。目前种猪培育被美国、加拿大、法国、丹麦等少数国家垄断着,占据全世界一半消费量的中国猪肉,种猪培育却被国外企业牢牢把控着。

我们现在餐桌上吃的猪肉,有超过90%以上都是来自国外的“杜长大”。所谓的“杜长大”是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猪,还有美国杜洛克公猪杂交得来的,也被称之为“三元猪”。相比于一般的中国本土猪,这种猪长得快,瘦肉率高,而且还省饲料。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我们正常的猪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栏,而这种三元猪只需要6个月。普通土猪60%是肥肉,而三元猪不超过40%。通常本土猪需要吃4斤饲料才能长一斤肉,可是三元猪只需要吃2.8斤饲料就能够长1斤肉。

这样一比较,中国土猪与这种三元猪就差距非常大了。然而这种三元猪却有个特点,它们没有继续育种的能力,不能接着哺育下一代猪仔。所以我们每年要花费大量的金额去国外购买这些种猪,然后利用这些种猪繁殖三元猪。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我们每年需要引进超过2万头种猪,如果按照每头6万元/头计算,每年种猪进口额要超过12亿元。然而种猪的研发却是一项不讨好的事情,最起码要10亿资金起步,前期的设备、检测、场地等成本合计需要数亿元以上。拿新希望为例,2007年自建的育种体系,在不到几年的时间就花费了数十亿。

这也导致虽然种猪看上去利润丰厚,但是由于投入巨大,让很多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这看上去是件小事,用人家的种猪就用人家的种猪呗,可是如果哪一天我们与国外关系紧张了,会不会像芯片一样给我们断供呢?所以在种猪这件事情上,我们决不能再步芯片的后尘,要形成自我的研发能力。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其实我们之所以对国外种猪的严重依赖,归其原因还是育种投入大、见效慢,过去养猪利润是极其薄的,这类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企业温饱还没有解决的时候,绝对不敢奢望的。因此这类工作就需要国家来扶持,在3月3日的“两会”上,刘永好指出要对种猪研发进行补贴,特别是一些重点攻关项目,让某些企业独立承担,确实很难形成技术突破。

这就好比我们当年的芯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其实我们的芯片制造并不落后于西方,可是随着原子弹项目的结束,芯片研发也就中断了。随后我们错过了芯片发展的黄金时间,民营企业只会进入那些投入少,见效快的行业,导致整个芯片产业今天受制于人的局面。


如何破局卡脖子


目前种猪的保护与研发已经迫在眉睫,从1994年到2007年,中国本土土猪市场占有率从90%下降到不足2%。之前我们在市面上很常见的黑猪,现在只有去偏远山区才能一见,而且他们都是制作腊肉,送给自己孩子们吃,城里人一般是吃不到的。

2008年在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当中显示,中国特有的88类种猪当中,有31类已经处于濒危灭绝,其中过去常见的项城猪、深县猪等相继灭绝。不过我们也发现了这种危机,从2010年起,政府建立了89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到目前已经搜集了超过1000万头种猪基因记录。

猪肉吃不起了,难道猪肉也被国外“卡脖子”了?

当然各企业也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新希望“硬刚”种猪培育,刘永好表示未来要再投入30亿元,进行种猪的培育。而牧原则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他们通过“轮回二元育种”的方式,进行种猪的培育。什么是“轮回二元育种”呢?三元猪之后不是绝种了吗?那么我在二代上是不是可以循环培育呢?在非洲猪瘟防疫大环境下,牧原实现了2020年零进口,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

种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工程难题,不像技术难题,什么时候能够突破?没有一个准头,然而工程难题只要愿意投入,时间进度是可以倒排的。按照我们国家的规划,在未来2年时间里,要筹备300多万头生猪和近1000万头种猪的基因。

过去我们的生猪养殖主要集中在散户手里,大家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不会奢望“自行车”了。随着非洲猪瘟加速散户的退场,头部养殖企业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些企业也愿意真金白银投入进入养猪金字塔顶端,未来养猪卡脖子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猪肉   猪瘟   国外   种猪   集团军   非洲   猪场   生猪   散户   中国   芯片   时间   国家   价格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