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最近热映的《长津湖》让观众们再一次感受到国内和平的来之不易,那一句“我们这一代把仗打完,下一代就不用打仗了”,让无数观众热泪盈眶,这一次战役虽然和美国打成了“平手”,以“三八线”为界限划分南北朝鲜,但是却一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对朝战争的意义

1945年斯大林借口对日作战,派兵进入中国东北,从而迫使蒋介石签订了损害中国主权的城下之盟。朝鲜战争不但成功从苏联收回大连、长春铁路主权,而且收回旅顺港。之后苏联也改变了对中国援助的谨慎态度,向中国提供 156 个大型工业企业的项目。

金日成在看到解放战争胜利后,认为自己解放南朝鲜指日可待,于是同斯大林汇报打算南下进攻南朝鲜,在斯大林一再坚持下,于是1949年4月份秘密访华,向中国汇报统一朝鲜的打算,即使如此,也没有详细汇报具体战略部署。

不是金日成看轻咱中国,解放战争刚结束,而且我们还要打算武统台湾、西藏等地区,因此在朝鲜也帮不上大忙。可是随后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却让毛主席怒不可遏,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中国与美国必有一战,既然如此为何不先在朝鲜开打,这也是我们在没有充分准备下,匆匆入朝的原因。

既然这场战争是突发性的,所以很多战争准备都不足,我们在影片当中看到往火车上扔棉衣,其实这些战士穿着国内单薄的秋装上的战场,从美国版《长津湖》当中可以看到,很多战士在零下40度气温下,还穿着单衣,甚至有些战士光着脚。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彭德怀与林彪的差异

在选择援朝将领过程中,首先人选是林彪,林彪在解放战争中对东北情况比较熟悉,而且面对国民党的围剿数次到朝鲜整顿军队,另外他的四野有超过7万朝鲜族战士,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返回朝鲜,所以林彪对朝鲜相对熟悉。

然而林彪却又是一位行事稳健之人,在没有完全把握之时,肯定不会贸然进入朝鲜,另外林彪在解放战争期间劳累过度,此时正在武汉接受治疗。

最后重任不得不落在彭德怀这里,和林彪不同,彭德怀说话做事非常直率,敢打敢拼,即使万千险阻,也勇往直前,善于从正面进攻,这是美国著名传记记者索尔兹伯里对彭德怀的描述。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同时在他的描述里,林彪很少说话,与任何人都保持一段距离,这让其下属及同事都非常敬重他,而且林彪善于奇袭,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战场上更多是依靠其计谋。

上述描述非常准确,俩人的经历也塑造了其性格的差异。彭德怀出身于社会底层,要过饭,挖过煤,干过挑工,文化程度也不高。他自己也说:“没有上过什么正规学校,更不用说黄埔军校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还有广州起义,都没有参加过,理论基础差,是个大老粗。”

林彪比彭德怀小9岁,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进入黄埔之后就入党,可谓根正苗红,之后紧随毛主席长达43年。所以日后林彪叛逃苏联,在内蒙坠机摔死之后,毛主席十分痛心,精神状态大不如前,甚至在1972年2月12日凌晨突然发生休克。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九一三坠机

彭德怀与林彪军中地位

彭德怀与林彪的交集应该追溯到1928年7月平江起义之后,在此之前,彭德怀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独立第一师第一团团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湘军团长。而林彪自南昌起义之后,一直在叶挺第十一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中担任连长,后来随着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

平江起义之后,彭德怀成立了五军,并担任军长,即使加入井冈山,彭德怀也是有自己的队伍,一直担任军长的职务。所以彭德怀起点很高,在毛主席最困难的时候,彭德怀率领700多人队伍加入红军,后来成为江西革命根据地两大主力之一,另一个就是朱德。

当时在井冈山上,毛主席所率领的队伍为秋收起义的残部,多为留洋的学生,战斗力非常弱。朱德所率领南昌起义的部队,多为黄埔军校毕业,很多士兵都参加过北伐,战斗经验丰富,是当仁不让的主力部队。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彭德怀所率领的湘军,继承了湘军一如既往地“蛮劲”,战斗时非常有韧性,也是对外作战的主力部队。正是朱德、彭德怀与毛主席的汇合,成就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块奠基石。

经过改编之后,朱德任军长,彭德怀任副军长,而当时林彪是第二十八团团长,是朱德、彭德怀麾下主要指挥官之一。

在军事岗位上,彭德怀和林彪都是红四军绝对的主力,稍有不同的是,彭德怀在一定程度上有指挥全军的职责,是全军统帅性的人物。

在全面抗战时期,彭德怀任八路军副指挥,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林彪是其麾下师长,著名的百团大战也是两人合作期间的杰作。抗战结束之后,林彪作为战区司令负责统领东北战区,此时彭德怀负责西北战区,同时兼任人民解放军副司令。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林彪从来没有担任过军委副主席。解放后,1951年11月,林彪增补为军委副主席,这也是自建军以来第一次跻身军委副主席之列,也是十大元帅中第七元帅。

虽然在军中地位上,林彪稍逊一筹,但是在与毛主席亲疏远近上却有天壤之别。无论是井冈山还是后来的长征,直至抗日战争,彭德怀也不是一直认可毛主席,尤其是“四渡赤水”很多人提出更换毛主席指挥权,毛主席认为根子就在彭德怀这里。

在1935年5月12日召开的会议上,毛主席突然发难:“彭德怀同志,你对失去中央苏区不满,是在困难面前动摇,是右倾。林彪给中央写信,是你鼓动起来的……三军团对作战方针有埋怨情绪,你向中央隐瞒,少奇向中央反映,你不签字。”

此时毛主席对林彪推崇备至,认为林彪虽然是个“娃子”,但是打仗很在行,虽然也有些异常举动,但是都是受到彭德怀的蛊惑。从那时就可以看到彭德怀的倔强,李彪的灵活与应变能力。

虽然毛主席对彭德怀颇有微词,但是彭德怀在军中的地位可谓非常关键,总是在临危时刻受命,这也是朝鲜战争第一时间想到他的主要原因。长征中亲率红三军团连续突破封锁线,血战湘江、娄山关、遵义城,损失极为惨重,只有一个团能维持原编制,“各团部及军团参谋处一空如洗”;张国焘闹分裂,又是彭德怀加派兵力保护主席等人安全脱身;1947年胡宗南10万大军突进延安,彭德怀指挥2万野战军与其周旋,掩护党中央安全转移……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四野是我军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军队,而且背靠苏联与朝鲜,围歼卫立煌集团,横扫华北、中南、华南,总兵力一度发展到180万人。而彭德怀所指挥的一野困于西北,物资匮乏,在兵力不及四野20%的情形下,与胡宗南四处周旋,拱卫着中央的安全。

据彭德怀回忆,因为与毛主席之间的误会难以消解,从1935年到1959年24年时间里,有超过4次在表示过要辞去国防部长等职务,但是都被毛主席给拒绝了。

两人的冲突既有战略思想的冲突,也有性格使然,彭德怀性格耿直,常常与毛主席“擦出火花”。比如1932年3月中旬江口会议上,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甚至对着毛主席拍桌子。

抗战期间,据考证,彭德怀的百团大战也是违背毛主席游击战的战略意图。1950年12月,也就是影片《长津湖》那段时间,对于志愿军是否发起第三次战役意见也是相左的,彭德怀认为先做修整,打持久战,而毛主席则主张乘胜追击,越过“三八线”。

50年代,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在经历朝鲜战争之后,他认为要进行军队正规化,在军队实行军衔制、薪金制、义务兵役制,这些是与不愿挂“军衔牌牌”、提倡供给制和志愿兵役制的毛主席意见相左的。

转折点-庐山会议

1959年8月,庐山会议成为彭德怀、林彪二人命运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林彪常常以“闲人”自居,然而在庐山会议上却罕见露面,并且相当活跃。据后来史料显示,在7月下旬,毛主席便将林彪接到庐山,并表示要与彭德怀“摊牌”。

打赢朝鲜战争,彭德怀为何一落千丈,反倒是林彪崛起

在此次会议上,林彪破天荒与彭德怀撕破脸,所有的言语极具有杀伤力,而且还不忘对朱老总奚落一番。会上,他认为彭德怀招兵买马,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

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初见端倪,1959年上海会议上,毛主席罕见公然指责彭德怀:“我这个人是被许多人恨的,特别是彭德怀同志,他是恨死了我的;不恨死了,也有若干恨;你彭德怀是一贯反对我的;我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之后林彪指定为军委工作主持人,并得到毛主席表扬,认为比过去有相当进步。

整个60年代前期期,毛主席对林彪欣赏有加,屡获好评。比如1962年1月,在北京七千人大会上,林彪发言时,讲到毛主席思想“八九不离十说”“付学费说”与“干扰说”,受到毛主席点名表扬。之后3月20日,在致田家英信中,再次表扬林彪的讲话内容:“此件通看了一遍,是一篇很好、很有分量的文章,看了很高兴。”

在之后12月16日信件当中,毛主席认为:“解放军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经林彪同志提出四个第一、三八作风之后,比较过去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更具体化又更理论化了,因而更便于工业部门采用和学习了。”之后便开展了,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号召。

无法善终的两人

不过从结局来看,两人的结果都不太好。60年代后期,毛主席对林彪的看法日益趋于负面,在1966年写给江青的信件当中提出对林彪“四个伟大”“一句顶一万句”等感到反感、厌恶,并认为“大树特树’,名曰树我,不知树谁人,说穿了是树他自己。”

1969年10月,林彪先斩后奏一夜之间调动全部军队,这让毛主席引起警觉。随后1970年8月份庐山会议,很多领导干部开始跟着林彪的步调,一唱一和,已经显示出其能量。

在林彪叛逃之前,毛主席对林彪进行强烈的批评警告:诸如让夫人 (叶群) 当自己的办公室主任,把儿子捧为“超天才”,“一号号令”调动全军,“炸平”庐山之举,缔造者与“指挥”脱节。“缔造的就不能指挥呀”,“缔造者、领导者也不是少数人,也不是我一个,也不是你林彪一个”,军队要谨慎,首先不搞山头主义。”

虽然毛主席开始警惕林彪,但是当听到林彪出逃,并且机毁人亡于蒙古的时候还是非常震惊的。跟随自己40多年,从最初“娃娃”团长,到军长、军团长、野战军司令、军委副主席,全军副统帅,毛主席都是一路栽培,呵护备至。最后的结果不是分道扬镳,而是叛逃苏联,失望与愤怒之情可想而知。

而彭德怀在获知林彪消息之后也是难以置信,认为他可能会关在旁边的囚牢里,或者被杀,但是不会叛逃。

在林彪、彭德怀去世之时,都没有记真名,彭德怀以“王川”之名被火化,而林彪已经被烧得面目全非,最后被标上“5号”。

总结

过去在网上流行一种说法,认为在朝鲜战场上,因为彭德怀对毛主席儿子保护不周,导致其牺牲,而毛主席对此耿耿于怀,才导致其虽然获得朝鲜战争的胜利,获得伟大的战功,却仍然遭到清洗的原因。

在毛主席儿子牺牲之后,彭德怀确实不知所措,甚至把电报搁置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亲自回到国内向主席汇报。主席也认为“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主席与彭德怀间嫌隙由来已久,是战略方向的差异,也是性格使然。彭德怀性格耿直,直言直语,常常与主席“擦出火花”,而且在战略意图上,常常有巨大的分歧,这是俩人在迎来国内和平之后,走向决裂的主要原因。

而林彪一直跟随毛主席,是其重点培养对象,一步一步走向全军副统帅的地位,然而在巨大权力欲望面前,还是没有能够经受住诱惑,最终走向歧途,不免令人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南朝鲜   南昌起义   金日成   黄埔军校   解放战争   斯大林   井冈山   庐山   苏联   朝鲜   湘军   军长   军委   中国   朝鲜战争   军队   科技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