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消费,你希望发现金还是消费券?

疫情爆发之后,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给民众发放消费券,希望以此刺激消费,重振经济。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国外很多国家是给民众直接发现金,而我国却是以发消费券为主。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差异呢?

我国之所以发消费券而不是发现金,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国情有别,主要理由是中国民众喜欢储蓄,如果政府直接发现金的话,老百姓可能会直接存起来而不是花掉,这样就起不到刺激消费的作用。这个理由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更多只是一种凭当然的想象。如果收到政府的现金补贴,中国老百姓真的会选择存起来吗?

刺激消费,你希望发现金还是消费券?


同样是1000元,如果是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钱,一般会精打细算,但如果是轻松得来的意外之财,比如中了一笔小彩票,会更愿意花掉。而且,因为有了意外收入,很多人甚至会因为这笔钱引发更多的消费。

人们在获得意外收入时,如果是一大笔收入,可能会将大部分存起来,但如果只是一笔小收入,人们会选择花掉,而且会带动更多的消费。政府发放现金,对民众来说就属于收入不多的意外之财,收到这笔钱之后,更多的人会选择消费,甚至带动更多的消费,而不是储蓄。

刺激消费,你希望发现金还是消费券?

长期以来,中国人爱储蓄已是众所周知,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中国的储蓄结构中,大部分储蓄都来自高收入人群,中低收入者其实并没有贡献太多的储蓄。原因其实很简单,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大部分都用来应对各种日常开支,并没有多少富裕资金可以进入储蓄账户。

政府如果发放现金,对高收入人群来说,几千元的收入并不值得存进银行,而对中低收入人群而言,他们有大量的账单需要支付,政府的现金正好可以帮助他们购买各种生活急需品,这笔补助最后也很难存进银行。

和现金补贴相比,发放消费券对消费者有诸多限制,虽然也可以对消费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但是最终对消费的撬动效应远不如现金。比如消费券的消费类别大多集中在餐饮、文化等方面,无法像现金一样,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消费的商品,能够最大程度释放消费;消费券大多采用“满减”的形式,很多消费者可能也会嫌麻烦懒得使用;而且,消费券通过电子平台发放,对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来说,领取也有很大的困难,而这部分人恰恰是最需要补助的群体。

更有甚者,消费券还有可能被投机者套现。有些消费者在领取消费券之后,可以和商家协商分成,而并不实际发生消费。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开始发放消费券,网络上已经出现很多收购和转卖消费券的黄牛党,政府发放消费券的行为沦为部分投机者的狂欢。

刺激消费,你希望发现金还是消费券?

中国之所以不愿意直接发放现金,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发放现金需要的资金太大,万一发放现金对刺激消费的效果不好,最后可能导致大量钱打了水漂。所以,只好采用发放消费券这种风险较小的办法。

对于发放现金所需要的大规模资金,也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做一个最简单的测算,中国14亿人口,假设10亿人有资格领取现金,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计算,大概需要2万亿元。看上去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和中国以往动辄数万亿元的投资规模相比,其实也并非天文数字。

退一万步来讲,即使发放的现金确实有部分被存进银行,这也形成了民众的收入和资产,而且,银行储蓄最后也会转化为投资,对中国经济做出贡献,不可能因为民众不消费就打了水漂。

刺激消费,你希望发现金还是消费券?

在疫情高潮时候,很多人都在想象疫情结束之后会有报复性消费出现,但现在来看显然并没有。如果没有更大力度的扶持,指望通过消费券这种小打小闹的刺激,报复性消费将永远只是一个等不到的美丽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现金   报复性   投机者   疫情   地方政府   中国   民众   人群   意外   消费者   收入   资金   银行   政府   更多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