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知腹饱"后,海底捞和"池底捞"杠上了…

近日,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条商标信息,包括“池底捞”、“海底捞”、“三每底手劳”等。

继

这其实是企业对自己商标的一种维护。如果不做好维护,一个品牌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山寨货贡献。因此,企业往往对自己的商标非常重视,通过构筑“商标护城河”来维护商标。

前几日,老干妈的一张“商标族谱”,“老于妈”“老千妈”“妈老干”“老干爹”“老干姐”……让网友见识了“商标护城河”的范围之广,也侧面证明了一个企业维护自己的商标所做出的努力。

今年8月海底捞状告河底捞商标侵权,湖南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一审驳回海底捞诉讼请求。主审的审判庭长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创新,但也有一些商业维权,滥用权利,意图垄断行业。知识产权审判既要注重权利保护,也要注意防止过度维权。

事实上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未必是“河底捞”真的要蹭品牌,但海底捞自身一定是对于品牌维护不够到位。有关资料显示,过去海底捞对于商标的申请主要是“海底捞”相关的,而很少涉及文字的修改和排列。而在国内,涉及文字排列和修改的山寨显然是重灾区,对比阿里巴巴的“阿里爸爸”、“阿里姐姐”,老干妈的“老姨妈”、“老干姐”,大白兔的“太白兔”、“大黑兔”、“大红兔”等,显然海底捞在商标保护方面疏漏太大。

不只商标疏漏,今年,海底捞一直都不太好过。

年初海底捞涨价,引发了大范围讨论。考虑疫情和成本上涨,海底捞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且在各城市实行差异化定价。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不少网友认为涨价可以理解,但涨价幅度太大;也有很多人表示海底捞涨价之后会选择不去消费。虽然海底捞后又表示回复疫情之前的价格,但近来不少在门店消费的顾客表示海底捞在默默涨价了。

继

根据海底捞财报显示,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集团实现营收97.6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去年同期的9.12亿元,今年亏损9.65亿元,同比降幅超200%。这是海底捞自2018年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对于亏损原因,海底捞表示,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导致门店客流量减少。但其实,上半年海底捞在不断扩张,数据显示,海底捞新增开店173家,闭店6家。

除了外部压力,海底捞内部似乎也不太安定。

媒体报道,4月,张勇宣布接班人计划。5月,海底捞公告显示,创始人张勇夫妇和执行董事施永宏夫妇配售4700万股,相当于套现15.6亿元港币。值得关注的是,在海底捞上市之前,张勇夫妇就已经加入新加坡国籍,海底捞上市后张勇成为2019年新加坡首富,今年8月福布斯发布的新加坡富豪榜张勇夫妇蝉联榜首。

海底捞一直以来的卖点都是服务,对于火锅爱好者来说,海底捞的味道谈不上有优势,涨价后的海底捞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或许会有所下降。

在构筑“商标护城河”有考虑过以后如何保持优势吗?火锅外卖市场也不有新的入局者,海底捞能保持自身的上涨优势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4

标签:福布斯   海底   河底   护城河   新加坡   疏漏   山寨   阿里   疫情   上半年   夫妇   商标   优势   品牌   数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