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文学界的人都有着这么一个,众人心驰神往的目标,那就是“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就像是一个勋章,肯定过往所做的任何努力和成就

因此在每年的诺贝尔奖公布期间,都会在网络上引起层层激流

当然在诺贝尔奖中,最受瞩目的还得是“诺贝尔文学奖”

这么些年来,中国的文学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无论是负有盛名的鲁迅先生,还是引领着新时代科幻水平的刘慈欣

中国有很多出色的作家,都曾进入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名单上面

也因此产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鲁迅拒绝诺奖提名

沈从文曾获诺奖提名,老舍因为在1968年去世,而让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捡了漏等等

尽管如此,中国在诺贝尔文学奖上

一直都是处于一个空窗期,这一段的空窗期

终于在2012年,迎来了一个终结者

他就是在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莫言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莫言的获奖让中国将近百年的,“诺奖情结”终于得

到了满足

同时 也让世界看到了,更多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

在得奖之后,莫言一下子从一个

普通的作者走向了更多人的视野之中,甚至是全中国人的视野当中

一些不明所以的人,对于莫言得奖后更是感到好奇

纷纷开始对莫言的作品进行阅读,这些对于莫言来说

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变,得奖后人们对莫言的热忱曾一度吓到他

他曾说过 在自己红了之后,有好多人都去他的老家看望

对莫言的老家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困扰,红了之后的莫言辗转流连于各大平台

据2016年的一次统计,莫言在得奖后被

邀请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参加过18次讲座,26次会议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是题了几千次字 签了几万个名,太高的关注度曾一度让莫言为之神伤

他开始自己真正的写作水平,一度陷入茫然

除此以外,莫言像是一个正在经历两头拉扯的人

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一边是对他的吹捧,一边是对他的诋毁,争议之大!

曾让许多文学界的作者都被拉入战争,我们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可以发现

一些人对莫言的不满,除了是质疑他的能力

配不上诺贝尔文学奖之外,就是莫言一直以来

都在刻意“丑化”中国人的形象,以此来迎合西方人的口味

因为这个观点,莫言甚至多次被人高喊骂是“叛徒”

在他们的眼中,莫言就像中国的阴暗面的代言人一样

到处宣扬着“负能量”,迎合西方去展现中国人不堪的一面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这种言论,首当其冲站出来的就是著名作家余华

余华曾针对部分人对莫言的恶评发言,莫言最差的作品

也比九成茅盾奖的获奖作品优秀,当然不止余华

一些作家都曾对莫言给出了极大的褒奖,可无论褒奖抑或是非议

莫言本人都看起来显得云淡风轻,从不多费口舌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其实 最初看到这些批评时,莫言也曾怀疑过自己

但是后来他想明白了,其实在整场争议之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争议,无疑是因为莫言的文字中

大多都透露了中国的黑暗面,具有极强的批判性

那么我们来看看,莫言的文字中到底藏了什么?

无论是当初轰动一时饱受争议,还是被誉为是亲情和人性的最佳描述的《丰臀肥乳》

还是当初一出来就广受好评,将所有问题指向当时热火的计划生育的《蛙》

莫言的作品,就像是浑浊之中的一股剑气

锋利的划开了一道口子 寒气逼人,在一群歌颂和平的作品中

莫言偏偏成为了那个另类,但是如果不让国人面临着真正出现的问题

反而一直活在美好的假象之中,岂不是更加悲哀?

诺贝尔奖的颁奖词则肯定了莫言的风格,莫言是个诗人

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

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

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当然 身为一个作家 面对各种质疑和争议

作品是最好的回击,时隔8年的空窗期

莫言带着他的久违的作品《晚熟的人》,再一次地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这是一部由12个故事组成的中短篇小说,全书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的

无疑是莫言做出的一个大胆尝试,然而他还有更大的突破

这一次,他不再写别人的故事,而是写了一本专属于他自己的故事

在《晚熟的人》里面,“我”就是莫言,是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回到老家的莫言

有些人 小时候 胆子小,后来胆子越来越大

有些人 年轻时胆大 长大后 胆子变得越来越小

这是早熟和晚熟的区别所在,善良的人都比较晚熟,还是被劣人催熟的

后来,虽说开窍了!但是,还是会用善良和赤诚去找寻同类

最终 成为最孤独的一个,这是莫言对“晚熟的人”的解释,却让人觉得更像是莫言的自述

谁也不知道,这八年来,沉默的莫言心里面的真实想法

而在这八年里,莫言却是在名利与诋毁的环绕中,成长了很多

所以 他用一个《晚熟的人》,对这茫然的八年做出了一个终结

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想法,莫言的作品到底究竟如何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你对此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这里是天才局中局 关注我 下期再见


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为何变成人人喊打的“叛徒”,到底是怎么回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诺贝尔奖   川端康成   老舍   诺贝尔   人人喊打   文学界   叛徒   得主   胆子   中国   见解   老家   文学奖   视野   作家   中国人   故事   作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