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数字化转型之前,先想好这3个问题

10月14日-15日,2021正和岛(贵州)创变者年会暨产业兴黔大会在贵阳盛大举行,千余位企业家相聚一堂,把脉商业格局,把握产业机遇。

产业互联网浪潮汹涌而至,其缘何而起?如何把握?又会朝着哪一方向发展和演变?这是每一位身处传统行业的企业家都会关心的话题。

在10月14日举办的“智能制造数智革命”主题论坛中,上海比升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CEO钟华分享了自己在数字化转型和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中的所思、所想和所行。

在钟华看来,“未来每个行业都会出现3-5家产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平台一定会通过区块链的方式连接起来。”

以下为钟华演讲精编:

口 述:钟华 上海比升互联网技术有限公司CEO

编 辑:正风

来 源:正和岛

钟华:数字化转型之前,先想好这3个问题

各位岛亲大家好,我是一个技术人,考虑到大家对数字化技术的思考和认知,我会把过去几年服务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尽可能用通俗的方式和各位做一个分享,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触动和启发。

01、今天的市场竞争,没有第三种选择

首先,我先简要回顾下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我们知道,数字化转型趋势的到来意味着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过去了。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只要会做生意,胆子够大,瞄准一个市场后基本都能把商品卖出去。

这样市场环境对于组织自身的要求其实并没有太高,在这一阶段,只要把职能划分得足够清晰,能够用ERP流水线的方式构建起所有的管理和信息化体系,企业的业务就基本不会太差,这是过去十几年来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大体脉络。

如果岁月静好,企业每年还会有20%以上的业务增长,我想大多数决策和管理者是不愿意改变的,依然会把信息中心视为企业的职能部门,那为什么今天传统企业纷纷开展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要从舒适圈中跳出来呢?

我认为这是因为环境变了,今天的市场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稳定、不确定、复杂和模糊的“乌卡时代”。

包括传统领域中供大于求和信息链透明化等情况的出现,也决定了今天的企业不能再闷头搞生产而不顾及顾客的诉求了。

2013年,鞋帽服装行业提出要以客户为中心,改变传统的渠道分销方式,这句话一经提出,几乎所有的消费和零售行业都开始纷纷效仿。

但我们要清楚,以客户为中心这件事情不是目的,而是要以此为目标,让组织有能力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把握客户诉求,只有你足够了解客户,才能给他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更极致的消费服务体验。

今天,我们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要么比性价比,要么比消费服务体现,没有第三种选择,有人拿茅台举例,茅台比的不是性价比,而是消费服务体验。

02、数字化转型前,先想好这3个问题

市场环境的变化虽然决定了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变化,但我不认为只要应用了IOT、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企业就能够变成一个数字化平台,这背后还有3个问题需要大家深入思考。

首先是认知上的变化,企业对数字化的定位如果还停留在为了实现业务支撑、流程管控和统一标准上,那不管应用什么样的技术,本质上还是在做企业信息化的事情。

数字化转型需要树立起平台化的思维,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更好地把企业上下游协同起来,利用渠道和规则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体验才是企业的立身之本。

如果不能更好地整合产业上下游,不能更好地优化企业和各个生产商之间的关系,就很难达到性价比和消费服务体验的升级,这是第一个问题。

其次,我们今天所讲的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工具,我们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去解决问题,实现企业战略的落地。

但这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实现效率的提升,从我今天的认知来看,效率提升的本质不在消费端,不是因为你把社区团购和直播玩得特别好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企业真正的竞争壁垒在产业上游,在生产要素的前端,在供给侧的能力提升上。

第三,要做到全业务链贯穿。以客户中心一定不是企业的战略,想要真正理解客户,比竞争对手更清晰地洞察到用户需求,最终目的是在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客户合适的体验和高性价比商品。这需要通过某种手段来实现产品创新和消费终端的全链路贯穿,而不是一个个单点的优化问题。

最后一点,我看到在座的各位岛亲绝大多数身处传统企业,可能今天还没有遇到来自互联网或者其他行业的降维打击,但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降维打击出现的时候,我认为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增强企业的韧性。

韧性是什么?就是当你遭受打击,还能依托企业原有的核心能力涅槃重生,像弹簧一样被压下去还能弹起来。

回到可落地的视角来看,今天很多企业都在做研产供销的协同,但现有的IT架构其实存在结构性硬伤,我认为在每个单一环节上构建业务系统来支持企业业务的时代即将过去,一定会出现一个底层平台,它能够把研产供销甚至企业的全产业链业务全部在线化,实现各个业务场景中的实时联动和业务从局部优化到全局优化的过程。

03、每个行业都会出现3-5家产业平台

数字化转型的另一种方式是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的主导者和国家提出的“链主”企业一定是传统产业中的骨干企业,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移动互联网巨头能够做产业互联网的事情。

过去20多年来,我们把消费端的诉求和高性价比的服务体验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但从整个产业上游来看,依然在沿袭和过去一百多年来没有本质差异的产业链,大量低效率组织依然遍布在产业链上游,所以国家提出“互联网+”和深化结构性改革其实是在解释同一个事情,即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解决供需矛盾不平衡的问题。

3年前,我脑海中有这样一个猜想,将来越分散的产业越容易出现产业集群性的寡头,因为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在通过核心产业能力对外赋能后,会使得整个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和从业者依附在这个产业链上,依附之后就会产生新的价值链重构。

当这个价值链重构趋势形成后,层级越多,产业链节点环节越长的模式将会转变成层级越短,产业链节点越短的模式,其核心目的是通过产业平台输出高性价比的商品和服务体验,企业和企业之间现有的松耦合模式所产生的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也将发生质的改变。

从消费互联网的视角来看,外卖生意可能只有美团和饿了么,电商生意可能只有阿里、京东和拼多多,但从产业互联网的来看,在工信部公布90多个行业中,每个行业都会出三到五家产业平台,这些平台一定会通过区块链的方式连接起来。

为什么我会有这个推断?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一个农业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从饲料、养殖、流通到屠宰和销售终端的贯穿。

从产业视角来看,我是一家养殖企业,会看到饲料、养殖、流通、检疫等环节,而像中粮集团这样的寡头,从粮食原材料角度来看也一定有研产供销各个环节,粮食也会有基因和种子,也会有生产、养殖、加工和流通等环节。

所以产业互联网之间一定不是彼此割裂的状态,这些产业链中的企业,它们的诉求会通过区块链的方式整合到一起,将平台上的数据和业务实现共享之后,平台会出现相应的治理方式和收益分成方式,从而实现整个全产业链上真正的产业互联网网络。

另外,之前我一直认为产业互联网这件事只有传统行业中的骨干企业或者龙头企业才能做起来,后来发现不对,因为一个产业链随着企业本身所能撬动的赋能范围和企业组织的链条是长短不一的。

这个链一定是行业之间多个产业平台的链接,产业互联网平台最终是跨行业的产业网状,由长短不一的产业平台链接而成,传统企业能构建多长的链条取决于这家企业原本的核心产业能力。

04、产品创新终将倒逼柔性生产

过去三年我们服务了一家零售企业,这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就特别典型,原本各个环节上的系统都有,但是彼此割裂,无法协同,也不能把自己的能力辐射给企业的上下游,我们用了两年时间把这家企业的销售交易全部进行了在线化。

当我们把触点做到足够高效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给会员和商品做画像标签,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给整个业务链上的各个业务主体做画像标签,才有可能形成算法。我们明年的规划是产品企划设计端的PLM,后面做采购供应链和生产系统。

为什么会采取这样一个路径呢?

因为当客户的运营和经营效率提升上去之后,我们可以拿到数据去反哺产业上游,从而将产品创新和产品爆款率提升上去,而产品的创新一定会倒逼今天的制造企业真正实现大规模的柔性生产。当然,现在所说的柔性生产还为时尚早,因为产业需求还不是很清晰。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1

标签:产供销   都会   区块   产业链   下游   环节   传统   客户   方式   业务   产业   行业   产品   平台   科技   企业   钟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