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医疗行业)


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医疗行业)


疫情大背景下,医疗行业是今年逆市表现最强的行业,没有之一。很多股民看好医疗股,但一直不敢参与,因为直接受益的医疗股没给过像样的回调行情,有进场“机会”的大多是无法受益于疫情的边缘企业。

如果类比2017年的蓝筹行情,那么今年的医疗股就是2017年的领头蓝筹。虽然一直没有比较大的回调进场机会,但很可能让“恐高”的股民一次又一次后悔。

病毒在海外肆虐的持续时间,保守预计是两年以上。欧美甚至东南亚各国的决策层就是知道这个事实,才勇者无惧地集中复工。集中复工的后果就是疫情的二度爆发:

禁足在家,生活无以为继,这固然让人抑郁难受;但很快他们就会尝到顶着高烧工作的滋味,然后是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死去、甚至是自己等待死亡的恐惧……那时候,他们将无比怀念禁足的憋屈生活。欧美疫情的二度爆发,将伴随美股的“技术性牛市”二度崩溃,这也是情绪向股市充分传导的保证。虽然这样说并不道义,但这是铁一般的逻辑——医药医疗行业的长线大逻辑。

在国内而言,抗疫成功后的我们马上面临医疗系统的全面升级建设。也即抗疫物资需求虽然下一个台阶,但是依然有持续需求;而常规医疗物资的需求会恢复,甚至可能是超预期的恢复。医疗行业也几乎毫无疑问是两会重点支持行业之一。

医疗行业的第一阶段选股思路与上一篇《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通讯行业)》相似,既然是不受疫情冲击的行业,那么选股标准就要以成长股的要求筛选,个别要在疫后快速恢复的再区别对待。

一、用滚动ROE做初步筛选

ROE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简单粗暴的财务指标,分子是净利润,分母是净资产。拿着100亿净资产,创造1亿净利润的企业,赚钱能力并不比1亿净资产创造1000万净利润的企业强。

例如康龙化成的净利润、营收,甚至毛利率同比都增加,表面看业绩很强;但是一对比单季度ROE就会发现,今年Q1的ROE同比反而明显降低了。这就意味着,今年Q1的业绩是动用了特别多的资源才翘起来的,效率大打折扣。

成长股的ROE要求是行业前30%,医疗行业包括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两个二级行业,归属于一级行业医药生物。医药生物ROE的30%分位是12.7%,也即这一步我们只需要选出ROE高于12.7%的医疗股。

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医疗行业)


ROE(TTM)是滚动ROE,是以最近四个季度为统计单位的ROE。我们在平民软件上看到的一般都是当期ROE,例如现在看到的就是今年Q1的ROE,并不能很好反映ROE水平的波动。所以机构都爱看ROE(TTM),我们这一步筛选也以ROE(TTM)为准。

二、成长性的甄选

医疗行业处于景气阶段,所以值得投资的个股,在今年Q1基本都表现出成长性,除个别要在疫后快速恢复的需要区别对待,不符合成长性要求的基本可以不用看了。

判断成长性有6个主要指标:营收扣非净利润的同比要上升,环比要在-10%以内(考虑很多企业自身的业绩季节性波动);ROE(TTM)在近两个季度连续上升,至少维持稳定;毛利率环比上升,底线是微跌(10%以内)。

预设满分是5星,每一个不符合要求的指标扣1颗星,以此作为成长性评级。


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医疗行业)


严格符合成长性要求的是评级5星和4星的个股。对于价值风格的个股,可以放宽到3星,例如泰格医药昭衍新药

一些家喻户晓的价值股,像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的确是因为疫情冲击了他们Q1的业务,而需求也的确会在疫后快速恢复,但是业绩实在太糟糕。即使存在业绩洗澡的可能,那也需要等到Q2的业绩预告才是好的节点,这个节点之前国内机构宁可换到其他确定性更高的机会,留下来撑着大部分是外资。虽然股价维持稳定,但很难形成上行动力,而且一旦Q2预期落空,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中线的视角(季度内的投资),更适宜战术性放弃。

个别企业虽然不满足成长性要求,但需要区别对待。例如后疫情时期,检测试剂竞争力极强的迈克生物、疫情期间主动让利的金域医学。又例如远程教育用眼过度,从而催生的报复性消费强烈预期+国产替代的欧普康视、疫后微创手术需求快速恢复的大博医疗(但是这两家的预期行情有明显的透支迹象,反而是风险大于机会)。

三、成长的可持续性

季报公布后,个股走的是业绩行情。这个阶段过后,到下一期业绩预告之前,这个叫“业绩真空期”,这个时期除了突发基本面(例如政策支持),股价的最大逻辑就是市场预期。对于成长股而言,好的预期就是建立在成长的可持续性基础上,也就是说,这家成长股不但在上一期业绩快速成长,在下一期也将快速成长。

在下一期业绩预告出来之前,判断成长的可持续性,一个被机构普遍采用的指标,是当期业绩增速与“可持续增速”之间的差。

用g表示当期业绩增速,d表示最近一期分红率的话,这个指标就是:g-ROE(1-d)。

其中的ROE(1-d)就是“可持续增速”。

对于分红率很低的大部分成长股,可以近似用g-ROE直接衡量,这个指标要求大于10%,也即业绩增速要明显高于“可持续增速”,这样就会产生带动下一期的ROE提升的预期,也就是可持续成长的预期。


成长为王:二季度的选股逻辑(医疗行业)


为了简便计算,先统计g-ROE,如果不满足10%以上,再统计精确的g-ROE(1-d)指标。例如经过精确计算后,迈瑞医疗是6%的水平,不满足成长股要求,但满足价值股的要求,具备中长线投资价值;而泰格医药由于业绩增速实在太低,不能形成可持续成长的预期,在第二季度这个投资周期内很难得到国内机构资金的认可。

现金流方面,这一步甄选出来的个股都不存在现金流TTM为负的情况,部分企业的现金流还空前强劲。

相比上一期的通讯行业,由于直接受益疫情的程度更高,医疗行业甄选出来的个股数量更多,除去第二步的几家区别对待的个股,满足成长股要求的也有10家。所以在投资决策前,除了考虑相对估值的高低,还有必要区分一下风格。

按照是否受疫情周期影响来区分,可以分为两种风格:

一种是疫情的直接医疗物资,包括检测试剂、口罩、防护服、呼吸机、监护仪等,这些业务会随海外疫情爆发周期节奏,表现出更明显的波动,更适合波段操作者。业绩增长动力属于这些业务范围的,有万孚生物、奥美医疗、英科医疗、振德医疗、宝莱特、鱼跃医疗、理邦仪器

一种是受疫情周期影响不大的业务,例如健帆生物用于血透治疗的血液灌流产品,本身刚需属性很强,几乎不受疫情影响,而且可用于新冠的炎症治疗;又例如无论疫情爆发期,还是疫后的医疗建设期,都有主要业务对应的迈瑞医疗(详见《【估值】迈瑞医疗:市值超过格力,这只是起步》)。

还有山东药玻的药用玻璃、昭衍新药的CRO。这些都是受疫情周期影响很小的,股价的表现相对更平稳,更适合不贪、求稳的投资者。

价值君的选股就做到这一步为止。至于第二阶段的基本面选股,这个主观选股的范畴,老规矩,继续留给小伙伴们自行取舍。

如果喜欢价值君的内容分享,请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有见解或疑问的小伙伴,欢迎评论或私信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医疗   行业   可持续   疫情   净利润   个股   周期   逻辑   业绩   指标   需求   快速   价值   生物   医药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