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存折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多都是老一辈或者上一辈人的人才会用的存钱方式,因为随着银行卡和电子银行以及手机银行的发展,存折存钱的方式逐渐被取代。尤其是随着储蓄卡和信用卡以及借记卡的普及,用存折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个人有数张银行卡到是十分常见。而银行卡能大面积普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便携性,同时它还能实现移动消费。

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存折同为储钱的一种方式,但是存折有着不易便携,不能移动消费的弊端,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存折逐渐被各种银行卡所取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也颠覆了以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人们的印象好像只有老一辈的人会有用存折的习惯,而没有经常使用银行卡的习惯。虽然“存折”如今地位下降了许多,看起来像是个会在未来会被科技和社会发展所淘汰的产物,但依然能在银行看见许多年轻人扎堆办存折的场面。

既然存折有着诸多的不便,而银行卡有着各种的便携性,同时银行卡还能定制,那么这些扎堆办存折的年轻人是出于何种缘由?他们办存折的理由正是来自于存折的不便携性,不能实现移动消费的特点。

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一些诸如超前消费和信贷消费等不健康的消费理念开始出现,年轻人因各种不健康消费理念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新闻屡见不鲜。但对他们而言,超前消费已是平常之事,使用花呗等都是他们常见的消费方式。

于是一些意识到自己消费观念扭曲,但一时之间又改变不了的年轻人,就以存折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消费。“超前消费”可以让自己提前满足对于物质上的一部分需求,加上花呗等工具的利息相对不是很高,于是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但收入仍尚有不足的年轻人,“超前消费”逐渐兴起。

诚然在合理控制范围内,“超前消费”的出现确实会让人们享受到很大好处,但欲望本身就是个无底洞。一旦能用经济得到更好的物质,那就很容易进一步想得到更加好的物质。

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一旦年轻人“超前消费”无度,那么他们习以为常的“超前消费”就有可能会让他们自己成为负债累累的一份子。无论是花呗还是京东白条等,其本质都属于信贷消费的一种。根据相关机构发布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使用过和正在使用信贷消费的年轻人占比已超过了85%。

从这一数据中不难看出,“超前消费”的理念早已深入年轻人的消费观念里。虽说通过存折来特意限制自己不算健康的消费观念,其实并不能达到很深层的目的,但对于现在很多年轻人,尤其是已经步入社会的90后来讲,花钱之前还要跑一次银行着实有点麻烦。

所以通过存折来克制自己疯狂消费的欲望,的确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其实国家对于如今很多年轻人“超前消费”的现象,也是颇为关注的,国家也为此想出了一些办法。

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其中最直接的两条就是向学生和青少年普及金融、消费和借贷的相关知识以及禁止各种借贷公司和软件向学生和未成年青少年借贷金钱。通过普及消费知识,让年轻人很早就开始对消费树立正确的理解,并建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无疑是最直接的办法。

如果年轻人在很早的时候就能意识到“超前”和“借贷”带来的弊端,那么日后必定会有一个良性的消费观念。而对于借贷公司和平台的一些禁令,则是很大程度上预防了年轻人出现逐步步入深渊的情况发生,同时也避免了年轻人因为不健康的消费观念而造成的经济的不必要损失。

国家通过出台政策尽可能地保障年轻人不轻易受不健康消费的诱惑,这对于年轻人的消费观念的培养无疑是好的。当今我国年轻人的“超前”和“借贷”确实较严重,树立健康消费观念是有必要的。

存折又“火了”?年轻人“扎堆”上银行办存折,发生了何事?

归根到底,年轻人通过办存折这种方式,来克制自己经常出现得不太好的消费习惯,确实是一个还算不错的办法。改变非理性消费的习惯,建立良性消费习惯,对于自己的财富发展和自身的经济发展永远是利大于弊的。

一个良性健康的消费习惯有助于经营财富,同时也有利于让自己过上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即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相互关联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8

标签:存折   年轻人   银行   超前   银行卡   信贷   物质   观念   确实   理念   习惯   办法   方式   经济   健康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