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5月9日,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的2018“全球青年领袖”(Young Global Leaders)入选名单公布,硅谷标杆投资人、Fusion Fund创始人张璐出现在了这个囊括了100位政治、经济、艺术等领域佼佼者的最终入选名单中。

今年的名单中还有美国黑石集团高级董事总经理Nadeem Meghji、美国众议院议员约瑟夫肯尼迪、雨果奖获得者郝景芳以及碧桂园董事局副主席杨惠妍等人。过去入选者包括英国首相卡梅隆、马云、姚明、谷歌CEO Larry Page、刘翔、丁磊等等。

这些青年领袖是被寄予厚望的人。

世界经济论坛官网显示,这个创立于2004年的奖项希望这些人能“通过对宏观世界格局的判断、不断创新,促使对未来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尽早实施,提高决策者对全球关键议题的认识并采取切实行动,为世界争取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做风险投资,是能感受到资本是有四两拨千斤的能力的,往往能加速哪些公司和技术快速爆发、进入市场,所以做风险投资,除了追求财务回报之外,也需要考虑到从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角度,资本应当如何应用,哪些技术和产品应该被推动。”张璐说道。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她身上几乎集齐了在硅谷所有少数派的标签:科技行业的女性、硅谷的少数族裔、年轻。但她用自己的能力证明了这些标签背后并无实质意义,也根本不可能阻挡她成为一个优秀投资人和杰出的青年领袖——5年前,她以高价卖掉自己的医疗器械创业公司,三年前创立早期基金Fusion Fund,在平均年龄46岁的风险投资行业,不到30岁就已经管理了上亿美金规模的投资资本。

去年她是福布斯美国30/30风投行业主题人物,美国T&C top 50现代影响力女性,今年年初她不仅被硅谷商业周刊评为硅谷影响力女性,也是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的获奖者。

同样的,这些标签也无法阻挡她受到更大范围内的认可,并作为一个硅谷科技风投行业的年轻领袖,把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新一代的年轻人。

资本的责任:资本助力科技,科技改变世界2015年,一位创业者托着自己的产品原型机,敲开了硅谷投资人张璐在大学路上办公室的大门。

通过微流体技术,他的产品能最终做到一个一个地进行细胞筛查,大大提高小细胞癌的筛查准确率及效率,让这个时常晚期才能确诊的病在很早的时候就在显微镜下显形。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这个技术很好,但是太专了,那时医疗科技也远算不上硅谷的热门赛道。张璐曾是医疗创业者,马上意识到可能的前景,Fusion Fund成了他的首位机构投资者。

2017年开始,健康医疗开始成为大机构争相竞逐的热门领域。这家精准医疗公司Mission Bio成为了行业领军企业,新的几轮融资都完全超募,估值也快速增涨了接近十倍。

“去思考资本的责任并不是说你就去无偿支持那些创业企业,而是在选择投资方向的时候把这件事情考虑进来。因为资本的导向性很强——就像我们基金的名字一样,Fusion,取自核聚变,资本的碰撞可以引起大的能量释放,也会给市场传递很强的信号,而一些优质的科技创新也需要有耐心的资本。”张璐说道。

前者应当是政府的责任,也有众多非营利组织在行动,比如专门帮助新能源方向创业者的Clean Tech Open,每年都会在全美调研大量优质的环境类项目,给他们提供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资源帮助。

在她看来,对于投资人来说,选择合适的公司并帮助他们成长,已经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最终,这些拥有创新能力、快速发展的企业可以共同让人类社会变得更好。

“实际上,也只有具有商业应用价值的创新技术,才能快速在不同产业大范围应用。我们在硅谷经常说,Change the world and get rich. 改变世界的同时变得富有,科技创新是改变世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这也必然需要资本的参与和助力。”张璐说道。

医疗机器人公司Catalia Health、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进行脑溢血防治的Sonavex、治疗帕金森的脑机互联公司Paradromics等等,这些都是张璐循着这个逻辑,在市场还完全崛起前投资的项目。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医疗领域的结合热潮,这些企业都在飞速发展成长,资本的助力帮助他们更快的成为了行业领军甚至变革者,有些公司比如Paradromics甚至拿到国防部和国家基金会几千万美金的不占股投入,就是因为他们希望能更快挖掘出这些技术创新的巨大潜力。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Black Mirror剧照

“甚至有可能有一天,科技最终会帮助超级人类的诞生,或者就像《黑镜》里展示的一样,让我们的生活纬度都发生变化。”张璐是《黑镜》的影迷,这部英国迷你剧的烧脑剧情不断地叩问人、科技、政治、社会之间的边界,AI、社交网络、VR等技术可能带来的社会变革一一展现。

剧本以外,技术也在切实地推进。几年前,张璐正是强烈感到硅谷已经走向技术驱动创新,所以最初才确立了主要投资目标——投资深度科技和医疗创新的企业。“

“硅谷正在经历创新周期的变化,几年前上一代商业模式创新走到瓶颈期,现在需要新一代技术创新去破旧立新,去搭建新一代的信息载体平台,推动下一层面的应用创新。这也是最能看到科技和资本结合改变世界的一个途径。”在北大的演讲中,张璐分享了她对硅谷创新生态的看法。

这让她的基金在硅谷找到了独特的定位。

最早的时候,Fusion Fund的资金盘子不大,却是硅谷许多顶尖老牌基金紧密合作的早期基金,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张璐和她团队对深科技创新的钻研和专注,几乎都有强技术背景、成功创业者经历,张璐也曾在硅谷10亿美元的大基金担任过合伙人。“团队有能力去识别,挖掘和扶持有巨大潜力的科技创新项目。”

随着她和Fusion Fund在硅谷的影响力的增加,张璐也开始主动分享和推动特定科技创新方向的发展。

去年9月,Fusion Fund在硅谷发布了AI in Healthcare行业报告(医疗行业的人工智能趋势),深度分析了这个应用窗口极大的AI细分领域。那时AI是一个所谓的“Buzz word”,资本疯狂涌入,但依旧局限于行业应用潜力,业界仍在思考到底哪个行业可以最好的体现AI的价值,或者说,AI可以显著的解决这个行业中的问题,提高效率。

报告发布后,引起了业内的热烈反馈,“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把对行业的思考和观察分享给更多同行,推动我们看好的领域更加快速的发展。”张璐说道。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2018年的JPM healthcare大会上,主题之一也是AI与医疗的结合。“今年开始,很多基金都开始寻找具有医疗背景并深刻理解AI应用的投资人,有些大机构甚至派猎头和CEO来挖我”张璐笑着说,“但从另一个角度也看得出,这个趋势确实崛起了,我也很荣幸可以成为推动者之一”。

在硅谷,张璐是最受欢迎的演讲者之一。很多人都和笔者提到过曾在硅谷的科技会议上看到她,和思科、微软的总裁同台,“谈吐成熟、逻辑清晰、思维敏捷”,很多时候和她同时出现的往往是业界经验丰富的前辈,她却常能给观众留下最深的印象。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张璐参加2018博鳌亚洲论坛,图片来自中国网

张璐依旧并不觉得自己已经是行业的领袖,不过她承认,从去年开始,有大量的优质AI 和医疗结合的项目在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找到她,“作为先行者建立了业内的口碑”。未来,张璐和团队计划每半年发布一个行业报告,涵盖边缘计算,网络加速技术(5G),区块链和智能交通系统等。

崛起中的青年领袖假如有人有意翻看Fusion Fund的其他合伙人名单,常常会大吃一惊。

她团队里的合伙人们,都是具有有多年经验的成功企业家或者投资人,几乎都比张璐大了10-20岁。

其中最早加入的一位是Homan,张璐的斯坦福校友。04年他博士毕业,此后成为了一名极为成功的企业家,自己的企业也曾是硅谷知名的独角兽,现在他却乐于被张璐雇佣,成为Fusion Fund团队的一员。

他对笔者说,“Lu是我见过的年轻人里最有领导力的一位,她比我小10多岁,但她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总是让我惊讶和佩服,她不仅非常聪明,而且非常严谨专业。她成长的太快了,和她合作我充满了动力。”

她的另一位合伙人鲍哲南院士,是美国知名的科学家,曾当选过Nature世界十大影响人物之一。而她选择加入的原因,同样是被张璐的专业能力与大局观所打动。

“在硅谷大家没有太强的年龄的概念,更多是追求理念的相合,团队的互补性。”张璐说。面对这些超乎想象的信任,她的选择是带着团队继续向前,努力成长。

基金运转至今才3年多,Fusion Fund已在张璐的带领下投资了超过45家美国科技创新企业,以硅谷为大本营,覆盖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丹佛等美国各个创新热点地区,知名科技媒体Techcrunch报道过的在未来1-2年预计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有两家就是张璐投资的企业。

在硅谷,是否能够成为一个领袖,其实跟年龄的关系并不大。不论是独角兽企业的创始人还是年轻的投资人,只要能力足够,年轻在这里有时是一个额外的资本,而不是负累。

除此之外,对于张璐来说,她自小形成的性格和硅谷的气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恰好契合。

“有时候,大家会认为交流的智慧是八面玲珑,甚至是虚与委蛇,但是在我身上,但在硅谷,交流的智慧就是直接和直爽,通过高效的沟通,快速直接地沟通信息并建立信任。”

这个全球创新腹地已经运行了近百年,而中国的风险投资人在其中崭露头角仅仅是近几年的事情。在东西方不同合作、沟通、处事哲学的碰撞中,不乏令人哭笑不得的案例。甚至有资深硅谷投资人在初接触中国合作方后宣称,“以后再也不和中国人合作了”。

张璐直接的风格则恰恰令硅谷对她敞开了怀抱——在斯坦福创业时,张璐和她后来的重要导师卡尔·辛普森(Carl Simpson)结识。后者从未到过中国,却在跟她的接触中由对她的信任而希望更多地了解大洋彼岸这个市场。

2017年初,张璐成为了美国《福布斯》30Under30榜单有史以来第一个当选风投主题人物的中国人。提名她的是硅谷风投教父菲尔·保罗(Phil Paul),美国知名母基金Top Tier的创始人。保罗是硅谷一线老牌基金如KPCB (凯鹏华盈),NEA等一期基金的创始投资人,还是美国母基金Top Tier Capital和Paul Capital的创始人。这是保罗第一次向《福布斯》提名候选人。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年过八旬的他在线提交提名理由时写道,“在一个女性这么少的行业里做技术投资,进行与大资本方进行合作,并帮助美国的企业更好的理解全球化的市场,进行跨国的合作,这些都是很难的事情,Lu还是做成了,我为她感到非常骄傲。”

扶持科技创新在硅谷,张璐的生活在以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进行——同一个月中,除了投资项目、基金运行本身复杂的事务以外,她可能会在不同的重量级大会上担任嘉宾、参加多个公司的董事会,同时还持续担任奇点大学的创新导师、微软创新中心的导师等。

她的时间表里想插进新的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约在夜晚十点以后,通常那是她相对灵活一些的时间,采访也是约在此时。

但她乐此不疲,既因为习惯了这个速度,也因为始终有热情。

“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在爆炸。信息爆炸、科技爆炸,对于利益的追求过猛,会迷茫,失却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张璐说道,说了一天话后嗓子有些沙哑。

而如果真正从关心整个社会和组成它的每一个个体的角度来看,一切有时会让她觉得豁然开朗。

所以在乘红眼航班从波士顿飞回硅谷后,她还是有精神驱车一个小时到位于山景城的奇点大学。张璐是这所由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等机构主办、声名斐然的硅谷大学的创新导师。在那里,她一般会花上每周几个小时的时间完成她的指导任务,在Mentor Day或者Mentor Lunch上帮助创业公司。

张璐:从硅谷投资人到2018“全球青年领袖”

奇点大学

在奇点大学的导师生涯里,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家非盈利公司,他们希望用3D打印技术来帮助灾后重建,2017年还获得了白宫的特别奖章。

在受到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区,物料的运送往往很困难,导致灾后重建费工费时,而3D打印技术能在当地直接打印材料,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这个愿景很好,技术也靠谱,但是作为一家非盈利公司,他们只能挣扎求生。

“他们过去的方式是纯非盈利的,但这也会导致公司很难经营下去,反而对长远来说不是好事情。我帮助他们调整商业模式之后,一部分产品做商业销售,另一部分供给联合国,这样这个事情才能做得久。”

密集的日程与身上肩负的担子当然也会带来压力,张璐选择的应对方式是始终保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她家一角是完全属于音乐的,架子鼓、吉他,钢琴陈列在一起,都是她长久的兴趣和自我放松的方式。在斯坦福的西北角上有一所艺术博物馆Cantor Arts Center,外面的草坪上是历经时间洗礼的雕塑作品,馆内展示着众多古典及当代艺术作品。刚进入投资行业时,就算是忙到昏天地暗,她也会抽一点时间在Cantor Arts Center做义工。

斯坦福的游客并不常光顾这个艺术博物馆,在不需要义务讲解的时候,她在展馆里的画作前久久伫立,“觉得非常平静幸福”。

在看似一刻都停不下来的生活里抽出时间,让自己仍能拥有珍贵的独处时光和探索未知的机会,始终保有对生活的热情,这大概就是张璐平衡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的方式。

青年领袖:着眼全球化,帮助年轻人虽然在工作、自我、生活的平衡上,张璐已经走过了不短的路。然而如此年轻,在硅谷担当一个指导者,甚至领袖角色,面对可能的质疑和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她并非从一开始就练成了金刚不坏之身。

创业时,张璐基于自己的专利做出了能够诊断二型糖尿病的产品。有硅谷投资人质疑中国的专利保护,跟她说,别把她的产品带到中国,张璐几乎跟他吵起来。2015年,华为诉讼三星,打赢了知识产权官司之后,张璐还想着给该投资人发邮件,“你看,不到五年,中国企业已经有专利保护,也会用这个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前一段,张璐受邀参加斯坦福胡佛研究中心的年会,作为美国知名的公众智库,胡佛年会来宾很多都是共和党政界,商界和科技界的领袖。

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很多嘉宾都在评判中国的战略发展和对美国的威胁,“我很直接的和他们说,很多恐惧都是由于不了解引起的,如果他们愿意真的去理性的理解中国的战略发展,并以更长远的角度看待中美合作,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全球化,中美合作是必然的”。今年4月份,张璐作为青年领袖代表在博鳌论坛做演讲嘉宾,作为一个对中美两地科技,资本和市场都有深刻理解的投资人和青年领袖,她的观点往往一语中的。

一番交锋下来,显然,她和美国融合的方式并非如同一滴水汇进这个“灯塔国”,而是带着自己的知识和态度,作为一座桥梁来连接中美。

她把有些美国人对中国的偏见归结于黑暗森林法则——越无知越恐惧。而她所受的学术训练、商业上的经历、所在的位置让她恰巧能够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这次入选全球青年领袖,张璐被问到如何看待新时代青年领袖应当具备的特质,她深思熟虑过后说,全球化是她的答案。

“有责任让全球更好地认识中国新时代的发展,推动全球化的交流,并且帮助下一代年轻人。”张璐说道。

这条路她曾经走过了——用自己的专业和努力弥合中美合作的缝隙,身体力行地证明在硅谷的成功可能有的另一种形态,与标签无关,只在于实力、战略与耐心。而她也希望在未来能帮助那些未来的年轻人们,在一开始就找到全球化的角度,在跨文化交流和跨界合作这件事上事半功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三星   硅谷   斯坦福   领袖   中美   科技   美国   投资人   中国   资本   青年   医疗   基金   全球   行业   技术   公司   张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