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无阿里,不西藏”,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没有连上大电网的阿里,白天靠太阳,晚上烧牛粪;夏天靠水电,冬天烧柴油。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很快,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12月3日投运,阿里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将彻底结束。这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藏中电力联网工程3条“电力天路”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世界超高海拔、超大难度的输变电工程。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工程总投资74亿元,2019年9月开工建设。工程起于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多林220千伏变电站,止于阿里地区噶尔县220千伏巴尔变电站,跨越西藏2个地市10个区县。这项迄今为止世界海拔最高、运距最远、最具建设挑战性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创造很多奇迹。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在阿里,正常人稍微走快一点都可能气喘吁吁、缺氧头痛,浑身使不上力气。电网工程建设是个实打实的体力活、技术活,不使力气、不动脑筋,那是万万不行。

工程部分区段为长距离无人少人区,人迹罕至,气压只有600毫帕,仅为内地的60%,夏季氧气浓度近为内地的60%,冬季更低,生活及施工环境极其恶劣,道路交通极其艰险,后勤保障极其困难,环保要求极其严格。

就是在这样超高难度系数的环境下建电网,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中国人不但建了,而且建得很有成绩。自2019年9月,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电网建设者们就开始了自己的“真人秀之旅”。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很多施工点处于高山峻岭,全部靠人工掏挖完成,材料运输靠索道和马帮。电网人上班要攀岩、骑马、滑索道,铁人三项技能。遇上大雪道路结冰,难度值直接max。他们的包里是沉甸甸的工具和氧气瓶。吸一口氧,他们还能再干。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你看到的是色彩斑斓的美景,却是他们必须克服的难题:在沼泽地与时间抢工期。沼泽地塔位普遍地下水位高,尤其雨季沼泽地地表水位最深可达1米,机械、人员难以进入施工区域,强行施工成本大且对环境破坏严重。为确保工程按期投运,同时减少对当地环境扰动,只能选择在冬季沼泽地上冻后施工。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施工人员冒着高原极度缺氧、狂风暴雪,零下30℃的低温严寒,挺进阿里,攻坚沼泽地基础施工。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为了更好的挖掘基坑,他们在风雪里为基坑盖上棉被、烤火炉,自己身体反而早已冻僵麻木;零下27℃的低温,5台发电机冻坏了4台……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工程终于在冻土解冻之前完成了基础开挖、组塔。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科技创新上,工程建设者们也不甘落后,搞了几个“首次”:

首次开展国内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

首次系统性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

首次运用铅炭电化学储能系统作为变电站应急电源;

全线55%采用机械化施工,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小型化、模块化新型施工机具。

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建电网: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银线跨越高山大河,在雪域高原上熠熠生辉。它连接的不仅仅是电网,还有更大的世界;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光亮,还有美好的生活。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将给38万农牧民带来电气化的新生活,助力藏族孩子们接受更现代化的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日喀则市   阿里   电网   基坑   世界屋脊   工程   沼泽地   屋脊   索道   西藏   变电站   零下   低温   海拔   难度   电力   环境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