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魅力成谜,商品的不确定性也成卖点,消费者将承担卖家风险?

提起盲盒首先进入脑海的肯定是一些可可爱爱的小玩偶,现在盲盒也变得不再像以前那样“小众”,开始随处可见,类型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玩偶、彩妆以及文具等等,盲盒市场逐步走进大家的日常生活,消费者一多大家对它的讨论也渐渐多了起来。

盲盒魅力成谜,商品的不确定性也成卖点,消费者将承担卖家风险?

要追根溯源的话,盲盒算是起源于明治末期的日本。最初的时候是日本的百货公司在销售,新年的时候选择不同的商品放进纸袋里,定价则是相同的并取名为“福袋”,当逐渐固定在新年卖时就有了固定的消费群体,后来模型爱好者将其商品化也就有了扭蛋机。到了现在盲盒的概念也就逐渐定了型,也不再局限于二次元的动漫IP手办、玩具模型等。

盲盒魅力成谜,商品的不确定性也成卖点,消费者将承担卖家风险?

说起来开盲盒的心情和买彩票有些相似,都有期待的成分在,但盲盒比买彩票好一点的地方是无论开出的东西是否喜欢总归是有东西的。例如现在最常见的玩偶盲盒定价在三十到七十元之间,一套玩偶有十几款,有的人喜欢其中一款所以会不停的尝试直到买到为止而有的人则喜欢收集完整的一整套自然也会选择重复的购买。除此之外盲盒还有另一种玩法,十几款玩偶中有一款出现的概率低于其他玩偶,如果消费者幸运的买到的话它在二手市场的价格也会翻倍,总之盲盒的不确定性会带给消费者刺激感,当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时大脑会分泌多巴胺,消费者也就更偏爱这种刺激感。

盲盒魅力成谜,商品的不确定性也成卖点,消费者将承担卖家风险?

本来这只是大家忙碌生活的调味剂,但随着市场的扩展,商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会产生更多新奇的产品。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将近20万的消费者在盲盒上投入超过了2万元,甚至投入百万的也大有人在这显然已经不是合理的范围了,对于消费者来说盲盒一旦成瘾对自身不仅会造成经济负担还会有心里和社会上的压力,本来是一个解压的存在这样一来反而本末倒置。

盲盒魅力成谜,商品的不确定性也成卖点,消费者将承担卖家风险?

而在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也发布了关于盲盒的指示,商家对于盲盒的过度营销会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瘾,而且不退不换的要求也会让消费者自身的权益难以维护,最重要的是一些商家还会以“盲盒”的方式清理积压已久的库存,总之盲盒虽好,但消费者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掉入商家的洗脑营销中,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日中   明治   消费者   量入为出   放进   多巴胺   追根溯源   日本   不确定性   玩偶   卖点   模型   新年   风险   东西   魅力   商家   喜欢   商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