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四年级后会不会跟不上?家长应该怎么办?

身边总有家长问我,孩子要是三年级以前不上任何课外补习班,到了四年级成绩是不是会很差,完全跟不上节奏,和那些上了课外辅导班的孩子相比,会不会全方位的被碾压?

这么说吧,辅导班还是有作用的,但作用到底有多大?是不是对您家孩子那么有效,这个还真不好说。

我是中科院理学博士,我从小到大一天辅导班都没有上过,你说这辅导班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呢?

当然,已经有家长跟我说了,你不一样,你属于那种聪明的自觉的孩子,我家里这个可比不上你。额,怎么说呢,聪明我肯定是不聪明的,我测过智商,有分数为证,哈哈,但是说的自觉,这个我还真不回避,确实很自觉,从小到大做事情都很认真,作业都是很早完成,自觉预习和复习,这点确实不需要家长操心。但,这个自觉和辅导班有半毛钱关系吗?我怎么感觉是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啊。

孩子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四年级后会不会跟不上?家长应该怎么办?

客观地说,到了三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会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但如果说不参加补习班培优班,到了四年级就会成绩亮红灯,我觉得这也太片面和危言耸听了吧。不过,到了三、四年级,学生成绩下降或者学习吃力倒是确实存在的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准备,但这里的准备并不是仅仅指给孩子报辅导班

首先,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区,现在的孩子都上辅导班,我的孩子不上,势必会吃亏,人家去辅导班多多少少还是学了一点儿东西的,我们成天在家会不会被落下。

其实,辅导班的作用被严重夸大了,至于谁给夸大的,当然是培训机构铺天盖地的广告和朋友圈公众号里的营销文章。实际上,辅导班只是对部分学生有用,对相当大的一部分比例学生来说,辅导班只能说是一种补充,孩子如果不上辅导班,仅仅在家里如果能够提高效率的话,学习的效果不见得比辅导班差,甚至更好。

那么,什么才是拉开孩子成绩差距的最重要因素呢?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习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在初中或者高中阶段,有的孩子数学很好,但语文英语不行,有的孩子英语很好,但数理化很弱,也就是说很多孩子是存在偏科现象的。

但是在小学阶段,你很少听说谁的数学很好,语文很差,英语很好,数学不行。要么就是全都不错,要么就是全部一塌糊涂。

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好,造成学习能力的全面落后。

小学一二年级,由于学习的内容十分有限,考试的难度非常低,根本没有办法区分孩子之间的差别,到了三年级后,慢慢开始出现分层,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逐渐走上正规,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会越学越累,最后被中考淘汰。

孩子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四年级后会不会跟不上?家长应该怎么办?

好的学习习惯是什么?如何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除了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必要的学习训练量还是要保证的,比如说做做习题,巩固一下知识,拓展一下思维,毕竟校内讲的还是比较简单,考试的时候要比平时单元测要难度大一些,做一些基础训练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买教辅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一点就是,尽量买那种有讲解的,有时间安排的,比如说有的习题集,上来就是题目,一个单元出12道题,然后附上比较简单的答案,这类教辅我劝大家还是别买了,除非您孩子成绩非常好,否则,这类教辅对小学生来说是十分不友好的。

因为普通学生对这种纯习题集天然就会比较反感,根本无法提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题目再多一些,内容再难一点,估计没有几个学生能够坚持下来,不仅如此,没有讲解的习题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让孩子养成自学的习惯

很多家长热衷于找名师给孩子培优,也有家长找到我,希望我能“点石成金”,对这种家长,我都是婉拒的,并不是说老师辅导孩子没有作用,而是作用真的很有限,学生学习的核心力在于他自己的内驱力,在他的自学领悟力,而不是外界什么力量,这一点家长们一定要明白。

如果孩子看不懂教辅,那么他们就很可能不去看教辅,慢慢地就养成了会做的题自然会做,不会做的题就等着老师教他,因为他没有自学的材料,无法通过自己弱小的力量完成学业的环境。

所以说教辅一定要那种有讲解的,同理,也需要那种答案详解的,而不是罗列几个结果的教辅。

孩子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四年级后会不会跟不上?家长应该怎么办?

第三,兴趣养成也很重要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下降后,再也无法补上来,在我看来,并不是题目太难,孩子无法理解,或者说时间太紧,没有时间复习,你想想,才小学三年级,离小升初,离中考还远着呢,三年级的题目再难能难到什么程度呢?

这是因为很多孩子早早就放弃了,当然,他们不会自己说,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很多孩子慢慢发现数学越来越难了,越来越没有趣了,这个苗头一定要及早发现,并及时扼杀掉。

学习,特别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动力就是兴趣,如果兴趣不在,那么分数也只能勉强维持。数学,至少是小学数学还是很有趣的,不需要任何花里胡哨的介绍,不需要其他炫技色彩,仅仅是数学本身就应该会吸引到学生。至于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趣味性,甚至对数学心生厌恶,我觉得这主要还是外界的一些不好的影响造成的。

第一个影响就是奥数。很多家长望子成龙,逼着自己孩子学奥数,奥数是什么?奥数是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奥运会知道不?就是那个层次的,一般人根本就学不了(我也从不说我教的是奥数,充其量算是奥数入门或者浅奥,或者课外拓展),孩子学了奥数,要么就是被真正的竞赛题虐的体无完肤,要么就是被校外培训机构忽悠的学了假奥数,变成做题机器。

孩子从没有上过辅导班,四年级后会不会跟不上?家长应该怎么办?

试想一下,孩子做了一下午的题,一道题都不会做,他会对数学感兴趣吗?首先要做的是让他把题做出来,哪怕把题出得简单一点儿都行,让他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少少有点儿收获,感受到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而不是无助的看着家长和老师。

当然,一般的机构是不会一上来就出简单题的,因为这样无法贩卖焦虑,会影响报课的,这个话题说下去就太长太深了,不展开了。

第二个影响就是刷题。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小学生也开始刷题了,搞得大家像军备竞赛一样。实事求是地说,我是主张多做题的,算是刷题派吧,但小学阶段,甚至小学低年级就开始刷题,这明显是把孩子往逆反的路上逼啊,经常听说(具体案例我没有亲身见过)某某小学生每周要做多少套试卷,每个学期家长都规定了多少的做题量,不说题目难度,就小学低年级孩子握笔写字这个事情就够让孩子头疼了,周末节假日不给人家足够玩的时间,逼着做题,你确定这是把孩子往正路上引导吗?

第四,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自学能力尤为重要

双减来了,培训机构上课的时间大大压缩了,很多家庭会给孩子停报辅导班(毕竟周中的时间太少,还要完成作业),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呢?我觉得孩子的自学能力在当前是最突出的竞争力(即使家长有能力培养孩子,有时间培养孩子,我依然认为,孩子的自学能力是最重要的能力)

小学阶段很多家长多多少少具备指导孩子学业的能力,那到了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呢?当然,孩子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原因和认知能力,更需要得到成年人的帮助,但自身学习的内驱力,自我学习和完善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是第一位的。这也是我一直不太在意校外培训的原因,因为最好的老师是家长,最好的战友就是自己。

特别是在现在双减的背景下,即使家长想找机构给孩子补习,也很难协调出时间,甚至有些地方校外培训机构大量关停,那么孩子提升自己只能靠自己,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总结语:孩子成绩好不好,关键因素在孩子的成长环境,而不是依靠课外培训班的培优,特别是在双减的背景下,今后,孩子们的竞争主要就是体现在课后的几个小时,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内驱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了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那么,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在四年级及以后的学习上遇到太大的困难,反之,则需要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我制作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举一反三习题讲解,对培养孩子形成每日一题的做题习惯,引导孩子自学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大家可以看一下,觉得有用就给孩子学习一下吧。其他年级的可以在我的主页查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辅导班   四年级   家长   孩子   课外   题目   自觉   阶段   作用   成绩   能力   数学   小学   时间   学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