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五一去了一趟四川的四姑娘山,在此次行程之前,应该说对这“座蜀山之后”,我是几无所知的。

前两年,有朋友跟我提过去这里徒步,当时听到“四姑娘”这个土味十足的名字,便嗤之以鼻地表示拒绝。如今看来,以貌取人不对,以名断山,也是太过草率。

就像五一期间推送的标题所说,这里的风景,真是深深震撼了毫无见识的我。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四姑娘山,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景点。

山如其名,“四姑娘”其实是由四座山峰组成的。

分别命名为“大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和“幺妹”。

但不走寻常路的是,“幺妹”这个本该是最小的“姑娘”,却代表的是四座山峰中,最高的那座。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本图来源于网络)

但遗憾的是,在四姑娘景区的三天时间里,我终未能一睹“幺妹”真容,甚至连“三姑娘”也没能看到。

有幸与“二姑娘”短暂地邂逅了十几分钟。唯有“大姐”最平易近人,始终坦诚相见。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短暂露头的“二姑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也很有意思,

四姑娘山虽然是一个景区,但可供游览的景点,却不是这四座山,而是山边的三条沟——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

三个景点独立售票,且相距有一定的距离。

而论景区的开发程度,双桥沟是最完善的,沟深35公里,大巴车直接拉到雪山脚下,然后在回程设立数个停靠景点站,大巴车穿梭于每个景点之间,招手即停、随上随下,理论上,你可以不用走路,就完整地玩完整个景区。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拍摄于双桥沟


但是,这样便捷的代价就是——你看不到四姑娘山。

是的,双桥沟是三条沟里,唯一看不到四姑娘山的沟。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拍摄于双桥沟


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这里。

只是因为,另外两条沟,开发程度太低,要徒步进去7、8公里,才开始有值得入眼的景色。

对于带着孩子的人来说,这实在太过不友好。

当然,如果你有人民币,可以选择骑马入沟,但可惜,人民币对我一直以来也不太友好。


所以,在同等的体力和时间下,双桥沟可以比另外两条沟看到更多的景色,更多的雪山——除了四姑娘山。

当然,还有更多的体力和时间,可以用来拍照。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拍摄于双桥沟


也正是因为双桥沟在每个景点之间,是大巴车穿梭拉客,所以,99%的人,是不会用“走”的方式来游览这里的。

而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这便是一个在五一黄金周这样游客爆棚的时间段,都能拍出“空无一人”镜头的绝佳景点。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甘肃有最美的U型公路,而在这里,也有最美的雪山公路。

可以随意地在空无一人的公路上凹造型,往返于此的巴士司机,早已见怪不怪。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公路两旁,就是雪山、草甸、牦牛,以及依旧住在山中的藏民人家,这样的场景,随手一拍,都是大片。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山中天气多变,中午进到沟底的时候,还是艳阳高照,犹如夏天,但转眼就乌云盖顶,甚至下起了霰。

但我觉得这样的天气,反而比蓝天白云更容易出大片,见到雪山,露头就打。云层之中展露雪山一角,此情此景,更能让人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来四姑娘山,不拍四姑娘,断然是不行的。

但好在,双桥沟虽不能拍,但还有一个免费的景点,是观看四姑娘山的绝佳位置——猫鼻梁。

BD地图上,你可以轻易搜索到这个观景平台,其实它还有个更霸气的名字——斯古拉神山摄影点。

你看,这个地方,似乎就是为拍照而生的。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拍摄于猫鼻梁


如果你来这里拍照,我有两个建议。

第一,一定要带上长焦,因为相对于广角来说,长焦更能拍出雪山的巍峨。

去之前看攻略,很多人都会拍摄类似这个下图的打卡照——雪山和高山草甸的大合影。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本图来源于网络)

但是,实地拍摄发现,就在草甸之上,有一个小小的经幡,如果用长焦拉过来,三角形经幡和三角形雪山的结合,好像更加震撼。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尤其在四姑娘无法全部揭开面纱的多云天气,长焦更能捡重点,拍出“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第二,多带两个脚架。

除了拍照,也建议多拍拍延时,我当时就是一台相机拍照,两台手机拍延时——一部拍广角,一部拍长焦,至于最后的视频,你们也看到了,我还嫌机位少呢。


最后,再说点大家关心的吧。

第一,什么季节来这里拍照最好。

我从来不觉得季节是影响摄影的必要因素,有人说五月太荒,但其实草已很绿了,但是你从我的照片里,却看不出绿,是的,我在后期的时候,反而用色相把绿色都改成了黄色,因为我觉得,萧瑟的感觉和雪山更配。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第二,一定要穿件鲜艳的衣服。

红色太招摇,橙色刚刚好。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第三,高反。

小金县城海拔3000,观景平台海拔3300,双桥沟沟底海拔3800。

高反严不严重?

说实话,比我预想的要严重,快走两步就上头、眩晕,也真是切身体会。

没吃红景天,也没吸氧,幸运的是,经过了两天的适应,第三天就生龙活虎了。不幸的是,第三天,我也返程了·····

所以,如果你就呆一天,没有时间适应,那氧气,该买还是买。


今天就先聊到这,除了川西,这次五一还在青城山呆了两晚,

自古青城天下幽,也是个出片的好地方,

过两天,再聊聊这里的照片。

这组照片背后的故事:国内也能拍出瑞士的既视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山边   角形   草甸   瑞士   露头   景点   景区   鼻梁   广角   海拔   雪山   姑娘   天气   公路   时间   照片   更多   故事   国内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