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谋IPO:「慈善之王」如何破解流量困局?


水滴筹谋IPO:「慈善之王」如何破解流量困局?


©懂财帝原创 · 作者|琳琅


独角兽IPO大年,“慈善之王”沈鹏与水滴也坐不住了。


8月20日,水滴公司CEO沈鹏宣布,公司已完成2.3亿美元的D轮融资,投后估值将超过20亿美元。


据媒体报道,水滴在今年4-6月期间,已经实现月度盈利。且水滴拟在今年递交 IPO招股书,上市地点倾向于美国。


依靠慈善项目水滴筹、和商业互助项目,水滴打穿微信流量,依靠保险电商平台水滴保获取佣金,水滴的慈善故事似乎已讲得天衣无缝。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水滴既是公益,更是一门赤裸裸的生意。


自去年“扫楼”事件爆发后,水滴一直处于舆论漩涡之中。由此暴露出来的流量困局,已成为悬在水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水滴筹谋IPO:「慈善之王」如何破解流量困局?

慈善之王的商业版图


没有人会想到,以慈善概念起家的水滴公司有一天竟会卖起保险。


2019年,水滴保险商城新单年化保费突破60亿元,同比增幅接近600%;累计保障用户数超4000万,较2019年初增长超3倍。


水滴保险商城已成为水滴公司营收、利润的核心,水滴互助与水滴筹则是水滴保的流量入口。


时间回溯到2017年,彼时,水滴公司拿到了保险经纪牌照,其三级火箭业务线正式部署完毕:水滴筹(不盈利,流量入口)—水滴互助(收取8%佣金)—水滴保(保险商城)。


水滴筹,讲的是公益互助故事,病患可将自己的遭遇撰写成案例发布在平台上,并通过社交软件进行传播与筹款。四年间,水滴筹已为经济困难的大病患者免费筹得超过320亿元医疗救助款。


与此同时,水滴筹也是水滴公司最大的流量入口,最新数据显示,水滴筹用户数量已突破3.2亿人。


水滴互助是一个互助社群,人们加入后通过分摊医疗费用以达到相互保障,共同抵御重大疾病、风险的目的。其中,水滴公司抽取8%的管理费用。


这两大业务共同成为水滴公司流量入口,用户最终流向保险商城。


水滴保是保险商城,依靠平台数亿级的潜在用户,与国内中华保险、众安、平安等各大保险公司合作,承销保险公司的产品,从中获取佣金。


沈鹏的这一套打法,迅速在水滴平台上形成交易闭环:2017年11月,水滴保单日保费超过100万元;2018年8月,水滴保单月规模保费突破2亿元;今年2月,水滴保险商城新单年化保费超过12亿元,环比增加20%,1-2月份新增用户数超过3000万......


保费规模的飙升,也直接帮助水滴公司实现了扭亏为盈。6月,水滴公司CEO沈鹏透露,从4月开始公司已实现了盈利。


水滴筹谋IPO:「慈善之王」如何破解流量困局?

流量困局


流量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同样也是水滴公司的核心,前美团10号员工沈鹏深谙此道。


但目前来看,无论是流量的获取,还是转化,水滴的流量池并不完全清澈。


从获客来看,水滴平台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水滴筹患者身份的核验方面。


去年年底,一条视频将水滴筹流量的浑浊一面翻搅出来。视频显示,水滴筹的线下推广人员在医院扫楼“推销”水滴筹款项目,期间工作人员并未对患者病情、经济情况等情况进行审核。


据透露,2019年开始,水滴公司在四十多个城市招募销售、推广、志愿者等工作人员,并用KPI来考核这些扫楼的“志愿者”:每个月必须发完35单,发不完淘汰。


此外,每单地推的提成也明码标价:“5单有效单就是80(一单),6到10单的话就是100(元)一单,最高提成可达到150元。”通过扫楼,有的志愿者月入上万。


视频曝光,万人心寒。


水滴筹早已成为了一门生意,它在消费网民的爱心,获取廉价流量。


但沈鹏或许难以想到,他花大力气建造的流量池,成单转化率仍竟会如此之低。


水滴内部员工曾透露,成单的用户中仅有30%来自自有用户(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的注册用户),有70%来自于外部购买的流量。今日头条的相关负责人此前也透露“水滴每天从今日头条购买几百万的广告。”


这一方面源于用户保险意识的淡薄。水滴筹主攻三四五线的下沉市场,由于经济水平的差异,这一部分人群还尚未形成购买保险的意识。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互联网健康险渗透率仅为3.34%。


此外,互联网保险的销售成单极为注重场景。而水滴保的场景极为依赖水滴互助与水滴筹,用户只有在生病或周边人生病之时,才会想起购买保险。


而水滴互助与水滴筹本身也具有一定的规避风险的功能,这一能力会与用户健康险配置需求出现重叠。


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水滴互助与水滴筹的长期的用户教育,才让水滴保成为了中国互联网健康险的头部玩家之一。


水滴筹谋IPO:「慈善之王」如何破解流量困局?

平台马太法则


互联网保险有三种逻辑:流量,场景和中介。


中介渠道是最典型的模式,其本质逻辑是通过产品寻找用户;场景渠道,主要基于场景售卖保险,如滴滴售卖车险,航空公司售卖航空险;流量渠道中的企业,互联网基因最为强大,最贴近用户,同时赛道也最为拥挤。


目前来看,百度、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均已入局,并拿到了互联网保险的相关牌照。


虽然面对诸多强敌,但综合用户规模、营收数据、流量变现能力来看,水滴仍是互联网健康险赛道中的头部玩家。


数据显示,水滴保险商城上半年每月的年化签单保费在10亿元左右,长险业务已经占到水滴保险商城整体业务的20%左右。


水滴保,已经成为蚂蚁保险以及微保之外的一股重要势力。


其中,蚂蚁保险依托支付宝这一高频支付工具,主打金融生态,天然具有信任的标签。此外,金融场景本就与保险场景天然相关,加上十亿级用户流量,蚂蚁保险因此得以成为互联网保险的重要一极。


而水滴的优势则在于广阔的三四五线下沉市场,以及强大的地推铁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水滴的流量优势还建立在社交平台之上,即社交流量之中。目前,水滴平台筹款、互助信息的传播几乎都是基于QQ或微信两大社交平台实现,用户大多会基于微信支付进行捐款。另外,腾讯还曾多次投资水滴公司,是其是重要投资人。


但腾讯实行的是赛马机制,手握10亿级的社交流量,腾讯同样也选择下场做保险。2017年11月,水滴保的竞品——微保诞生。最新数据显示,微保已拥有8000万活跃用户,投保复购率达40%,微保小程序MAU超过3000万。


虽然在规模上稍逊于水滴保,但微保背靠腾讯系社交产品,未来的发展空间不可限量。


反倒是水滴公司,既没有阿里的支付电商流量,也没有腾讯的社交流量,再加上后续互联网巨头的紧逼,即便是上市,其流量困局或将依然存在。


从平台侧看,优质的产品与海量的用户将构成护城河,互联网保险平台将遵从平台马太效应。强者恒强,前两名会有较大竞争力,而第三名则弱得多。


蚂蚁保险与微保在流量侧更具有优势,而微保主打精品爆款以及保险服务赢得用户信任。水滴保为赢得四五线用户,狂推百万医疗险,赔付服务如何,不得而知。


水滴筹曾经让用户失去了信心,如果保险产品侧再出问题,将是致命的打击。


狂奔的水滴,不能再在产品侧犯错了。


- FIN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困局   水滴   马太   慈善   流量   腾讯   保费   社交   蚂蚁   场景   商城   数据   用户   平台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