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定性PHEIC之后,如何冷静面对未来?

新型冠状肺炎的疫情发展迅速,和疫情一样快速发展的,还有针对此次事件的舆情传播。

武汉封城的影响,疫情初期8名所谓造谣者的质疑,带血论文的发表,全民监工武汉火神山医院施工,疫情引发的舆论传播每天不断。就在中国延长的春节假期还没结束之际,有一个大事情又发生了,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卫组织紧急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被定性PHEIC之后,如何冷静面对未来?

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虽然PHEIC 不是所谓的疫区国,但这已经是世界公共卫生领域最高级防疫标准了。

▏不要过分夸张,PHEIC 不是“疫区国”

PHEIC和疫区国,是两个完全不同概念,前者是世卫组织对某类关乎公共卫生重大事件的一个定性,后者是对某些具有该事件高度风险的地区的定义。本次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PHEIC,绝不等于把中国定义为“疫区国”。事实上, 没有定义为了“疫区”,符合此次疫情的基本事实。

纳入公共卫生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全世界高度重视疫情防控,疫区国家也能得到更多支援,但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国家大概率会对中国实行旅行和贸易限制,这会对我们造成深远影响。

▏中国经济会受到哪些损失

纳入公共卫生事件,冲击最明显的属于跨国旅游和国际贸易。尽管一些国家在世卫组织宣布PHEIC之前,已经采取了撤离本国公民及限制到中国的航班等相关措施,但世卫组织的定性,将让更多国家意识到疫情的风险,进而做出减少旅游和贸易的决定。

对于国内宏观经济而言,也会造成短期外部冲击。中国的经济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构成,对贸易旅游等跨国活动的冲击,将直接对净出口产生负面压力。而国内的消费和投资,本身也会受到疫情发展的冲击,三个部分都将面临不小的挑战。

根据2020年春节目前受冲击的情况,假定只考虑冲击最大的三个行业,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 21.8万亿的4.6%。这还是最保守的估计,考虑其他行业损失及后续影响,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破5。

中小企业的如何共度难关

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开始更关系大灾之后的经济影响。疫情肯定会结束,我们始终要回到生活的正轨,受影响的经济将更持久的影响我们后续的生活。为防范疫情扩散,全国春节假期延长3天,企业正常的经营计划被打乱。生产和营业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是房租、工资、利息等费用刚性支付,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上下及横向传导,引发局部性危机。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中坚,保障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为提高居民收入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许多中小企业一旦撑不过此次疫情,后果不堪设想。许多企业正在拼命自救,但仅凭它们自己的力量,恐怕只能是杯水车薪,此时急需国家来拉一把。

▏对比非典经验,理性思考未来影响

此次疫情重点区域不同,影响会有不同。2003年的“非典”虽然也是遍及全国,但当时的重灾区是广东和北京,一个是中国出口制造业重镇,一个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所以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和这一次有明显不同。湖北武汉,虽然是中国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域,中国南方的经济重镇,但是在产业链上的经济权重,和当年“非典”时期的北京+广东相比,影响相对有限。

另外,17年后中国经济结构也不太相同,2003年,中国的经济核心驱动力是外贸。但现在看,中国自身的经济驱动力已经比较强;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武汉在医药、汽配、光电、电子等几个行业比较有优势,短期疫情影响可能会导致产能有波动,对下游的产业链有影响,尤其是原料药、电子等一些核心环节,但是这种影响是价格波动,而非断供,不太可能像日本当年地震导致全球电子产业停摆一样。

2020年,中国GDP总量水平已经100万亿,整体的抗风险能力比2002年有所增强。2019年一季度武汉的GDP总量是3300亿人民币,就算下降50%,影响大概是1500亿左右。算上整个湖北省,算上全国相关损失,如果按3000-4000亿人民币的损失计算,对当前国内GDP总量影响是有限的。

▏危机过后,如何找到新机会

2003年的非典,以及这次被世界卫生组织定性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冠型新肺炎,也会给政府治理带来更多反思和重构,未来生产生活业态将朝着智能化、线上化发展,也许是这次危害之后的我们重新发现的机会。

如何管理好14亿人口的衣食住行与安全健康生活,是人类历史上都没有经历过的命题。未来,在灾备、防控、防灾、应急等方面,如何更好地服务14亿人口,让大家更好地增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会带来一系列的产业机会。居家隔离和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导致线上消费、线上教育、在线办公、视频会议等新的工作生活业态快速发展,很可能改变未来的工作和管理方式。

所以在社会整个治理体系升级方面,中国仍有巨大的产业升级机会。正在积极落地的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在产业链上,体现为整个社会治理体系的科技能力升级,包括更全面的数据化、智能化、更大范围的系统平台、甚至具备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

春节假期就要结束了,还是希望大家都少出门,多陪家人,多看好书,希望大家能和我们一起开始行动,用双手推开新年新机会的大门,拥抱科技创新,一起加入全球创新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未来   疫区   驱动力   武汉   疫情   非典   产业链   中国   总量   中小企业   冷静   损失   组织   机会   国家   经济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