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到底要怎样才能达到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认为仁离我们并不远,只要想达到仁,仁就会到来。

论语中孔子也多次比较直接地论述仁的含义。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自己想成功,也使别人成功,自己想通达也使别人通达。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是达到仁的方法。

12.3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人,他的语言迟钝。司马牛又问言语迟钝,这就能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迟钝吗。)司马牛多言而躁。因材施教。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刚强,果敢,朴实,谨言,这四种品质都近于仁)

13.2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

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私处要端庄严肃,办事要认真敬慎,待人要诚心实意。即使是到了文明落后的夷狄之国,也不可放弃这些。)

17.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把五方面在天下实行,就是仁了。”子张问:“是哪五方面?”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争取大众,信实就会使别人为你效力,勤敏就能有所成就,施恩惠就足以使役别人。”)

我觉得其中孔子对仁阐释得最具体,提出最直接做法的还是对“其心三月不违仁”的颜回的回答中,

12.1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用礼约束约束自己就是仁。约束自己而复归于礼,天下人就会用仁来称赞他了。修养仁德全靠自己,不是靠别人。修养仁德的具体条目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3.3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礼呢?人如果不仁,怎样对待乐呢?)这句话讲礼乐和仁的表里关系,也佐证礼和仁的密切关系。

以上这些孔子对仁的阐释中,要达到仁都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入手,规范自己日常的行为举止,培养良好的品德,所以说仁离我们并不远。

“我欲仁”也就是自己要先有追求仁的想法,以仁为目标。之所以说“斯仁至矣”是因为想成就仁的境界并不需要借助于别的东西,对学识、地位、财力方面没有任何要求,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向往仁的心,然后自觉地去实践,不需要任何外界的同意或帮助,也不需要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主要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孔子   信实   归仁   仁德   能近取譬   诚心实意   要端   克己复礼   司马   非礼勿视   迟钝   通达   修养   不远   数码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