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产业政策与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影响?

本文讨论政府的产业政策与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影响?

政府的产业政策与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影响?

一、政府政策与供应链的相互影响

企业及其供应链总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被环境所影响。环境包括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如当地员工素质、科技水平、融资等)、公共政策(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进出口政策如出口退税、税收等),其中所在地的社会环境亦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企业而言都非常重要,是企业决策、供应链决策的外生变量。因而,企业管理者在决策时必须在供应链的框架下考虑如何适应、利用社会环境与公共政策。同时,政府在出台政策前,也必须考虑拟出台政策将给供应链、企业带来的影响。

就政府公共政策对供应链的影响范围来说,可分为如下3种类型。

(1)对供应链的上下游都有直接的影响(图1)。

如我国政府2016年开始将全部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

(2)只影响上游(图2)。

(3)只影响下游(图3)。

政府的产业政策与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影响?

我国政府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开始时是在少数几个省市试点,上海是试点地区之一。当供应链中上下游一个在试点地区,另一个不在试点地区时,就分别是后两种类型。

当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位于不同的地区时,不同地区的公共政策就会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机制相互影响,如图4所示。例如供应商在中国,制造商在美国,两国政府的政策都会影响供应链上的双方企业,不管它是否在本国;而且,两国政府的政策也会通过互相影响。

因此,一地的政策可能会影响到另一地的公共政策。这有两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所在地的政府如果在政策层面进行合作,就能使供应链整体更加有效,从而有可能让两地同时受益;二是一地政府可通过供应链来影响另一地政府的政策。

特别地,当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这两地都十分重要、或者有众多的供应链连接着这两地(也即两地形成产业链)时,以上两方面的启示就更具备实践价值了。

政府的产业政策与供应链有什么关系?二者如何互相影响?

实际上,一家制造商往往有多家供应商,分布在不同地区,那么这些地区的公共政策就会相互影响,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关系。

此外,实际中的供应链可能会很长:供应商还有其上游供应商而且分布在不同地点,制造商下游还有销售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之间有物流商,任一环节都受公共政策的影响,而这些政策之间也会相互交错。也就是说,一地的公共政策会影响到另一地的公共政策。

进而,若考虑多条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公共政策就会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加复杂的作用。如果说供应链中的企业决策之间需要协调,那么各地政府的公共政策之间可能也需要协调。

2. 地区联动的产业扶贫模式

上面的讨论可用于产业扶贫。

当供应链各方分属不同地区时,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问题。因而,这里将进一步讨论“A地帮助B地”的产业扶贫模式。与企业层面类似,要想在同一个框架下考虑两个不同地区,最重要的前提是两地基于供应链或者产业链存在联系、相互影响。

在一个典型的供应链中,B地(企业、农户、合作社等)组织生产,A地(企业)负责销售。这里,A地企业需要具有很强的销售能力,并且能够帮助B地企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简而言之,A地能够帮助B地获得改善和提高。

而这就是供应链管理中“供应商发展”所研究的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在考虑产业扶贫时,应该结合各地方特色,协同合作,以地区联动的方式寻求脱贫攻坚的共同胜利。具体地,给出如下五点建议。

(1)在发达省市与欠发达省市进行对接扶贫时,应该首先考虑两地的企业是否能够对接组成供应链,特别是欠发达省市是否有资源(如农产品种植、加工、养殖)可以提供给发达省市的企业进行生产、销售?发达省市的政府和企业是否有能力帮助欠发达省市组织生产、销售?

(2)当发达省市与欠发达省市的企业组成供应链之后,如果企业难以获利,那么按我们的研究,就需要政府给予补贴,并且应该补贴给发达省市的企业(如每销售一件欠发达省市生产的产品就补贴一定金额)。这一补贴政策优于直接补贴给欠发达省市的企业(农户)。

(3)对于欠发达省市的农产品种植,若能够在产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后续加工,则对欠发达省市的帮扶作用会更加明显。此外,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商品化以标准化和规模化为基础,从而提出了对农业工业化的要求,而这需要政府在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政策扶持。

(4)发达省市和欠发达省市的对接不是固定不变的。从企业的角度,为了保证产品上市时的质量,产品的新鲜度要求和运输时间需要匹配,如新鲜蔬菜要求一天之内送达,禽畜可以活物运输,山货一般是干燥的因而可以有较长的运输时间等。于是,对新鲜度要求不同的产品可以运输到远近程度不同的地区去销售。

(5)在实际中,两地还可以利用产业转移进行扶贫。通常,企业可以自主决定关停在A地的工厂并在B地建立新厂。但如果A地有大量类似的企业需要关停,那么两地政府通过协商,将在A地关停的企业转移到B地,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

本文作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柳心怡

上林院:优质原创财经自媒体账号,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政府   可能会   公共政策   产业政策   下游   两地   农产品   试点   省市   制造商   供应商   政策   产业   地区   产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