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1985年,苏世民与合伙人彼得森创建了黑石集团,如今,黑石集团已经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管理着5711亿美元资产。苏世民,也被媒体称为“私募界的巴菲特”,“华尔街之王”。

苏世民和黑石,是理解近四十年来华尔街资本生态博弈和进化,观察美国政商角力大棋局的一个绝佳视角。

一、华尔街之王-苏世民

苏世民,英文名 Stephen Schwarzman,又译作史蒂芬·施瓦茨曼,是白手起家、通过事业取得成功的“美国梦”典范。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1947年,苏世民出生在一个犹太店主家庭。

1972年,25岁的苏世民从哈佛商学院毕业,加入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

在雷曼,苏世民迎头赶上了美国杠杆并购的浪潮,31岁升任董事总经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彼得·彼得森——雷曼兄弟的董事长,后来与他一起创立黑石的合伙人。

1985年10月1日,苏世民和彼得森各出20万美元启动资金,创立黑石。彼得森担任董事长,苏世民任CEO。

彼得森比苏世民大21岁,在加入雷曼兄弟之前,曾任尼克松政府的商务部长,在政商两届都有声望。

2013年4月,苏世民向清华大学捐赠1亿美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建设苏世民书院和创办全球学者项目,该项目是中国大学迄今为止从境外获得的大单项慈善捐款。

2018年10月,苏世民向麻省理工学院承诺捐款3.5亿美元,用来帮助MIT建造新的计算机学院。

2019年6月苏世民向牛津大学捐赠1.88亿美元,这笔捐款是牛津大学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收到的最大一笔单笔捐款。

2020年4月7日,苏世民以154亿美元财富位列《2020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第64位。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二、黑石的成功之路

2019年黑石1344亿美元的募资额、630亿美元的投资额、1040亿美元的永续资本,都创下了私募基金行业的记录。在快速发展的另类投资领域,黑石已经是标杆性机构。

另类投资,就是投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黑石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黑石资产管理规模57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1%。

黑石的四大业务部门规模:房地产1632亿美元、私募股权1829亿美元、对冲基金807亿美元、信贷1443亿美元。

四大业务部门合计剩余的可投资金余额高达151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3.9%。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黑石有多么强大。要知道2019年加拿大的财政收入不过2388亿美元;更何况,对于黑石这样杠杆收购起家的私募基金而言,5711亿美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数倍、数十倍的资本能量。

黑石让希尔顿、范思哲、乐高乐园、杜莎夫人蜡像馆、徕卡相机等大众品牌,成为(或者曾经是)自己的产业,黑石还是美国最大的私人住宅“房东”,印度最大的商业地产持有者。

黑石无疑是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华尔街的“灾后新秩序”的大赢家。

黑石的三次封神关键操作。

1、1987年黑色星期一之前的周四,10月15日,黑石完成了第一期黑石旗舰并购基金的募集,8.1亿美元的黑石资本伙伴第一期。

如果在黑色星期一市场暴跌后,黑石可能就没法募集到资金。也就不可能去市场抄底。

2、2007年6月,黑石以每股价格31美元的价格,发行1.3亿股,公开募资超过40亿美元。这在当时是继谷歌上市以来第二大IPO。

这次IPO募集资金又发生在次贷危机的前夜,精准卡位。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黑石核心的并购、地产业务,大量使用资金杠杆,再加上金融危机形成的资产折价,这让黑石成为了这场历史性救市的直接受益者。

地产市场的崩盘,还让黑石成功“抄底”周期:2012年美国房价触底反弹,黑石开始在全美买房。黑石先后投入了上百亿美元在全美收购房产。打包放入Invitation Homes公司,让其上市,之后套现离场。

2017年12月,特朗普签署《减税和就业法》。这是美国1986年税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减税。税改后,2019年4月18日,黑石宣布将从上市的合伙企业,转为上市公司。

消息宣布当天,黑石股价上涨7.49%至37.19美元;涨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2月11日,收盘64.97美元,市值一度超过高盛和摩根士丹利。

三、苏世民投资的七条原则

1、投资法则:不要赔钱

黑石创立了一个可以让自己不赔钱的投资流程,投资决策都是基于纪律严明,冷静而稳健的风险评估。作为一家公司,黑石集团不断寻找并将下行风险纳入决策过程中。

没有人能预见到新冠肺炎疫情,但作为长期投资者,要不懈地专注于投资高质量的业务并审慎的利用资本结构,以保证在此期间少受损失。

2、决策法则:摒弃“单人决策”机制

决策系统不能再受制于一个人的能力、感受和弱点。企业要摒弃“单人决策”的做法,审查并收紧企业流程,制定规则来剔除投资流程中的个人化因素。要运用集体的智慧来评估投资的风险,提高交易审查的客观性。

黑石在对投资的讨论中,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发言, 以确保每个投资决策都是由集体制定;要把讨论重点放在潜在投资机会的缺点上。

3、行动法则:确定万无一失再出手,一旦出手就要快

投资应该像没有投球时限的篮球赛,只要手里有球,我们要做的就是一直不停地传球,直到确定可以得分再出手。一旦确定了对潜在投资的信念,我们就会利用我们的标准和专业知识,迅速采取行动,以完成投资。

花时间识别正确的投资并充分了解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这件事上永远不要着急。但是一旦决定采取行动,就要迅速采取行动。因为时间会伤及交易,等待的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棘手事件。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4、信息法则:越多角度获取信息,越早发现异常

黑石鼓励每个人都进行思考和参与,无论资历和职务都要提出自己的意见。打破等级制度,获得对信息不同的解读。认真观察员工是否真的喜欢所投资的交易。

从貌似无关的信息中寻找规律。了解的越多,拥有的视角越多,你就越能比别人先发现异常。

5、势能法则:创业者要必做的三个“关键测试”

企业在任何环境下都是艰难的。大多数人只是花很少的时间告诉你创业所面临的痛苦和低谷。企业家在考虑开始创业时需要应用一些“关键测试”。

上升空间够大吗?要确保最终的机会值得你去全力以赴。

我的产品独特吗?我做让别人一眼就喜欢的产品。

时机就是一切。进入市场太早会成为先驱,进入市场太晚则没有了成功机会。判断时机非常重要,但是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

6、用人法则:必须为公司招募9分人才和10分人才

即使公司规模很小、资源极为有限,找到合适的人也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招聘时只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人是否像你一样,对壮大企业的使命抱有同样的热忱、愿意付出同样的努力?

优秀的员工,可以感知问题的存在,设计解决方案,并朝着新的方向发展业务。这些员工还能更多地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帮助你成功。

7、空杯法则:创业公司及投资人最大的陷阱是自满

如果你没有不断寻求重新改造和改善公司的方法,就无法在行业中保持竞争力。无论之前取得了什么成就,都要把公司看成是一家初创企业。

黑石创始人苏世民:从20万美元起家到身家154亿美元的华尔街之王

四、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

黑石与中国有特殊的联系,2007年中投公司曾经以30亿美元入股黑石。黑石现在在中国也有大量的投资,包括前段时间黑石准备以40亿美元私有化中国地产大佬潘石屹的SOHO中国公司。

近日苏世民也来到了中国。4月10日晚上,苏世民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开启了其首场中国直播,直播中与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等大佬进行了隔空对话。苏世民认为中国可能会是所有国家里恢复最快、最好的国家,在未来的世界蓝图里扮演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于苏世民来说,已经跻身顶级富豪行列,个人资产的波动早就不那么关心了。现在的他,更关心慈善,为自己著书立传,与年轻的商界领袖与投资人交流分享人生经验。

苏世民的新书《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于今年2月出版,一经出版就在美国成为畅销书籍。苏世民在这本书里,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列举出那些关键的节点以及自己从中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并向我们讲述了他的工作和生活准则。

苏世民 我的经验与教训 中信正版图书 ¥63 购买


苏世民在该书中记录了大量的经历,在仰望之余,我们能看到他的选择,对比同类人的选择,可以看出他成功的原因。中产家庭出身,用20万美元起步,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投资公司,个人资产达到154亿美元。苏世民的成功,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可以学习。

------------------------------------

上林院:杨飞,经济学博士,高校教师,深度观察产业经济与财经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华尔街   牛津大学   大佬   政商   美元   身家   杠杆   美国   中国   创始人   法则   教训   资本   经验   时间   市场   科技   公司   万美元   苏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