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

他亲手实施了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例疫区现场人体解剖;

他发明了简便实用的伍氏口罩并在全国创建了20多所医学卫生机构;

他是中国第一位被提名的诺贝尔奖候选人;

他,就是伍连德。

01

伍连德,马来西亚华裔,剑桥大学医学博士。

1879年生于马来亚槟榔屿,祖籍广东台山,从小就天资聪颖的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大门。1903年,年仅24岁的伍连德提前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成为第一个获得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华人。

从小生长在国外,连中国话都说不利索的他,来中国没几年,就遇上百年一遇的大灾难,临危受命成为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

也正是他临危受命,力挽狂澜,遏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三次鼠疫蔓延,拯救了中华大地上无数生灵。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1886年,7岁的伍连德进入大英义塾就读。从启蒙开始,他便展现了刻苦用功的一面。他常常等家人入睡后,点燃一盏椰油灯,在灯光下苦读。他的学习成绩,也比同龄人高出许多。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游学欧洲期间,他先后在英国圣玛丽医院、利物浦热带病学院、德国哈勒大学卫生学院、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从事研究,曾师从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梅奇尼可夫和霍普金斯。

1903年,他以有关破伤风菌的学术论文,出色地通过了剑桥大学博士考试后,被授予医学博士学位。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他没有想着在英国领取高薪,过着惬意的生活,而是回到了出生地槟榔屿,在那里开了个私人诊所,积极参加华侨社会服务,致力于社会改革,如反对吸毒和赌博。但他觉得始终不满足,“因为我总想做一点儿较大的医务事业,同时我也想得个机会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1907年,伍连德应清朝直隶总督袁世凯聘请,出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他在中国主持兴办了20多所医院和医学院校。

大名鼎鼎的协和医院,其创建就与他密不可分。

1935年,他被提名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候选人,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1937年,他举家南下,回到马来西亚槟榔屿。这位叱咤风云的一代英杰,从此默默无闻,救死扶伤,直至病故。而知道他的人,也越来越少。

他叫伍连德。或许你从没听说这个名字,但,历史不该忘记他。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02

中国三次大鼠疫中,

力挽狂澜立下赫赫战功

近代中国有三次大的鼠疫:

1910年鼠疫,爆发于哈尔滨傅家甸;

1917年鼠疫,爆发于绥远;

1920年鼠疫,爆发于海拉尔。

在三次大鼠疫中,力挽狂澜,立下赫赫战功的是伍连德,作为中国走近诺贝尔奖第一人,伍连德却提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主张:改革中医。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1910年冬,一封来自清廷外务部的加急电报,将伍连德从天津招到了北京。外交官施肇基告诉他,东北地区发生了烈性传染病,需要他前去承担疫情救治防控重责。如果任由疫情蔓延,日俄将借机派专家和军队进入哈尔滨,觊觎东北。

24日晚,伍连德出现在寒冷的哈尔滨火车站。陪同他的只有一名年轻的助手,以及满满的一提箱酒精、试管、剪刀等实验设备。

瘟疫感染者发烧、头痛、胸闷、干咳……不久即窒息死亡,死后皮肤呈青紫色。死亡阴影高悬于顶,一时间人人自危。伍连德初步判断这是令人闻之胆寒的鼠疫。

这场恐怖的瘟疫顺着一条由沙俄和日本分别控制的中东铁路,从满洲里一路南下,向着中东铁路枢纽站哈尔滨甚至整个东三省蔓延。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12月24日,伍连德来到哈尔滨,随着他一起来的包括一名陆军医学堂的教练员和一名学生。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在抵达哈尔滨的第三天,他们为了弄清楚疫情来源,伍连德准备冒险解剖一具尸体。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这种事情在当时的社会里,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在当地一间贫民窟里,伍连德进行了中国医生的第一例人体解剖。经过分析证实,哈尔滨流行的是肺鼠疫,通过人际呼吸飞沫传播。这是科学史上,第一次提出鼠疫分类。

当时正值年关,为阻止疫情随返乡过年的人流沿铁路传播,伍连德提出了初步的防疫措施:控制铁路、公路交通,以防瘟疫蔓延;隔离疫区;向关内征聘医生。他还组织了庞大的运输队,培训、调动包括邮递员在内的各行业服务人员一起投入防疫活动。

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扮演了一个庞大组织总司令的角色,给医生、警察、军队,甚至地方官吏下命令”。

伍氏口罩

为了防止飞沫传染,伍连德专门设计了一种双层纱布口罩,用于隔离病患,后来被称作“伍氏口罩”。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这种口罩制作简单,每个只需国币二分半,民众纷纷带上了口罩,死亡率也大大降低。

在1911年4月召开的“万国鼠疫研究会”上,这种方便、实用的口罩,受到各国专家的赞赏:“伍连德发明之面具,式样简单,制造费轻,但服之效力,亦颇佳善。”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当防疫进入最后阶段时,考虑到腐尸极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染源,伍连德又说服大家,将染病尸体集中火葬。由于“有违”传统人伦,此事上报清廷并获准后才予办理——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火葬。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不到4个月的时间,一场数百年不遇的鼠疫灾难终于被制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伍连德功不可没。

第二次鼠疫时的工作

1921年1月,在第一次扑灭鼠疫10年后,第二次鼠疫在哈尔滨卷土重来。

伍连德经过20天的努力,用隔离的方法刹住鼠疫长驱直入的猛烈势头。

当时的人们,不愿被隔离,隔离了也是拼命地逃出。

伍连德这次没有政府军队配合,只有动用宣传工具,劝说老百姓。

他动员政府人员上街宣传,利用社会力量办防疫报纸,自己率防疫人员亲自上街演讲,公开回答民众的所有疑问。

一系列富有诚意的做法公开了疫情,取信于民,最终说服民众积极配合,防疫进入了良性轨道。

4月,第二次鼠疫势头下降,5月底,北满疫情全灭。

而此次死亡率为9300人,和10年前的6万多人相比,已经很成功了。

此后,鼠疫在东北再无大的流行。

英国《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莫理循给伍连德的信中提到:“由于您在控制最近的鼠疫流行中的功绩,您的名字在欧洲特别是英国家喻户晓。”

他设计了中国第一枚口罩!110年前,他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

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关于伍连德的相关信息

民国时期,伍连德成为中华医学会的会长,积极从事中国检疫、防疫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935年,因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和贡献,伍连德于1935年被提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

伍连德是我们传染病界的老前辈,对老前辈的这些功绩,大家都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次新冠肺炎,几万个医务人员,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投身到这个战斗当中,这种精神将是我们国家的宝贵的财富。

历史远去,而余音未结。大灾面前的科学精神、伍连德的负重前行、还有今天千千万万逆行者的身影,足以感天动地,温暖人间。

综合来源:CCTV4国家记忆、人民网科普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口罩   剑桥大学   中国   诺贝尔奖   诺贝尔   鼠疫   力挽狂澜   哈尔滨   瘟疫   疫情   防疫   传染病   候选人   年前   铁路   医学   城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