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千兆宽带怪现状:试点很高调、商用却无能

在上一篇《Word天,上海移动千兆宽带只是噱头》文章中,信灵君为大家比较了上海滩的两家运营商——上海电信和上海移动,最近所推出的千兆宽带产品在用户体验上存在的巨大差别。

上海移动只是在一个小区的一户人家中进行了千兆宽带试点,然后广而告之自己的千兆宽带来了,但是用户根本无法办理,即使是在试点小区的其他住户,也无法申请。上海电信则是规模商用千兆宽带,年内将建成269个千兆小区,2018年完成全市范围千兆网络覆盖,在千兆小区,用户可以申请办理,而且符合条件的老用户可以免费升级至千兆。

范伟的小品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两口子,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套用这句话:“同样是上海滩的两家运营商,千兆宽带用户体验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实际上,一些其他运营商也是这样,早在两年前就有运营商号称推出了千兆宽带,但是如果到他们的营业厅或者网上营业厅去查询,才发现千兆宽带根本办不了。

国内千兆宽带怪现状:试点很高调、商用却无能

在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因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宽带接入网技术上存在“代沟”,就像移动通信的3G和4G一样。基于目前的主流的EPON和GPON宽带接入技术,运营商可以进行千兆宽带的试点,没有什么难度,但是要进行规模商用,那就“力不从心”了。

千兆时代 两个“胖子”力不从心

我们的宽带网络基本上是由三张网组成的: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这就好比是国道、省道和县道,方便人们交通出行,上网基本上也是这样。在我国,骨干网以及城域网早已经实现了光纤化,但是接入网的光纤化改造是这几年才兴起的,普遍采用EPON和GPON技术,打通用户光纤上网的“最后一公里”。

EPON和GPON这对“胖子”不是“亲兄弟”,EPON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推出的,GPON是ITU(国际电联)推出的,称他们是“堂兄弟”更合适。EPON和GPON作为光网络接入的两个主力成员,各有千秋,互有竞争,这里不多赘述

GPON的上下行速率为2.5Gbps/1.25Gbps,EPON的实际速率为1Gbps/1Gbps。在百兆时代,GPON和EPON还能跟得上脚步,但是在千兆时代,这对“堂兄弟”就跟不上趟了。

国内千兆宽带怪现状:试点很高调、商用却无能

这里要提及一个名词:分光比,也就一个PON口能够接入多少宽带用户,现在EPON和GPON的分光比基本上都是1:64,一根光纤可以由64位用户共同使用。

按照1:64的分光比,无论是EPON还是GPON都无法实现千兆宽带的规模商用。以GPON为例,2.5Gbps的下行要分给64位用户使用,每位用户家中的带宽在300M左右,离1000M差距甚远。如果将1:64的分光比改为1:16,也就是16位用户接入同一根光纤,那么能达到1000M。但是,要更改分光比,对运营商来说无疑是场“灾难”,所有的后台数据都要改动,重新创建设备和光纤的连接关系、和用户之间的对应关系等等。而且,要铺设更多的光纤,开挖管道、建设机房、投入更多的设备资源等等,这是浩大无比的工程,让运营商无法承受。这些因素注定基于GPON以及EPON技术无法开展千兆宽带业务的规模商用。

但是基于GPON技术,可以进行千兆宽带的试点,目前在国内一些地方,运营商都基于GPON技术展开千兆宽带试点,上海移动也是如此。这就相当于,把原先给64个人吃的蛋糕,现在只给几个人,甚至一个人吃,让这一位用户能够长得更壮、跑得更快一些。小规模试点可以这样做,但是不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否则要么继续让其他多数用户“饿肚子”,要么运营商自己亏了老本购买更多的蛋糕。

国内千兆宽带怪现状:试点很高调、商用却无能

产业链成熟 10G-EPON成最佳选择

从2G到3G,到目前的4G,再到未来的5G,移动通信技术的迭代升级大家已经很熟悉。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快的网速,宽带接入网技术同样要进行升级,EPON向10G-EPON升级,GPON同样要升级到10G-GPON。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说,10G-EPON技术比10G-GPON更加成熟,10G-EPON技术具备了规模商用的条件。10G-EPON的技术标准在2009年9月就正式颁布,现在参与到10G-EPON产业链的企业也非常多。10G-EPON技术分为对称型和非对称型两种,对称型的上下行速率为10G/10G,非对称型则为1G/10G。10G-GPON技术的成熟度则落后一截,尤其是对称型10G-GPON技术(XGS-PON)标准,国际电联今年3月才初步制定完成,等到产业链成熟能够规模商用,大概需要两年左右时间。

也就是说,目前采用了GPON技术的运营商想要开展千兆宽带规模商用在技术上是不具备条件的,他们只有等到10G-GPON技术,尤其是对称型XGS-PON技术成熟(不然在上行带宽和对称型10G-EPON没有竞争力)。

从中国移动的集采招标信息来看,它走的是GPON路线。比如在今年6月,中国移动集采了2000万套GPON家庭网关,创下了运营商家庭终端单品类产品集采规模之最。

所以,中国移动目前想要规模推广千兆宽带,技术上还不具备条件。

国内千兆宽带怪现状:试点很高调、商用却无能

反观这次推出千兆宽带规模商用的上海电信,很早就确定走EPON技术路线,并在2012年开始进行10G-EPON的研究和试验、测试设备性能和互通性、验证平滑升级的可行性等等,最终决定采用对称型10G-EPON技术。前文中已经提及,10G-EPON产业链比10G-GPON更成熟,具备规模商用条件。而且,从EPON到10G-EPON可以平滑演进,不需要重新铺设光纤网络,只需要在局端更换板卡,对网络接口进行升级,并且扩容城域网设备能力即可,不用投入巨额资金,这也是上海电信之所以能在国内率先进行千兆宽带规模商用的原因。

 侃天侃地侃通信,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公众号“通信侃把子”(微信号:tx_kbz),一起聊聊通信业的大事小事和趣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国际电联   试点   上海滩   城域网   速率   产业链   对称   光纤   无能   上海电信   运营商   成熟   条件   规模   国内   用户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