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治平三年(1066)六月,二苏共扶两座灵寝,一舟二棺,从汴京出发,入淮河,沿江而去。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一路无书,八月间,二苏将苏洵与早亡的母亲合葬于武阳县安镇山(蟆颐山)的老翁泉,苏轼的夫人王弗陪葬于其侧。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回到眉山丁忧守制的这段时间,苏轼难得从此前几年紧张繁琐的官场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了当年那个闲散清淡的乡村少年的心境。

一方面,他整理家中旧书,替父亲完成一些未成遗作;

另一方面,他终于有时间再次捡起自己对于艺术的研究趣味,四处访寻名画古迹。


苏辙之前购来了一套珍贵的兰亭集序拓本,苏辙非常珍惜,专门到附近寺庙刻了石碑,还亲自作跋说明考证。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八大山人 临 临兰亭集序


此外,苏轼还把当年自己在凤翔为官时买下的四扇古董门板带回家来。

这四扇门板是苏轼的心头好,来头实在不小,据传门上画作是唐代画圣吴道子亲笔绘制的四菩萨真迹。

为祭亡父,苏轼将四扇名贵的古门板捐于附近寺庙,要求和尚专门为收藏这些门板建造一座画阁,并绘苏洵像纪念。

建造画阁,又要斥资百万钱,苏轼认捐其中五万文钱。


由此也可看出,宋代公务员的薪酬着实不低,以苏轼在凤翔一个小小的副市长之职,既可以收购几百年前的名贵古董,还能帮家人向寺庙捐香火。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说来可惜,苏轼一生在官场转折,但生活中贫瘠多过富贵,从容的时候其实不多。

这种情况与他为人豁达、豪爽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是一个毫无理财观念的人,秉承着千金散尽的人生哲学,快意人生,不计后果。

幸亏他有一个善于理财的弟弟,每到自己揭不开锅的时候,总有苏辙突然出手将自己好不容易刚刚积攒下来的一些钱财给了哥哥。


眉山守制两年多后,终于到了熙宁元年(1068)的七月,守孝期满,又过三个月,苏轼娶了原夫人王弗的堂妹闰之为继室。

闰之夫人比苏轼小11岁,野史八卦流传,早在苏轼迎娶王弗时,闰之就已经仰慕这位才华横溢的姐夫,等到姐姐亡故,苏轼归蜀后,二人的亲事很快便定了下来,只待守孝结束后完婚。

苏轼一生育有三子,长子苏迈为王弗所生,当时不到十岁,正是需要母爱的关键成长期,闰之夫人过门后,又为苏轼生养了两个儿子苏迨、苏过,却依然待长子苏迈如己出,毫无差别地宠爱,这也让苏轼的家庭生活始终保持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


同年年底,二苏丁忧期满,一道携家眷返京。

苏轼临走前,将家中祖坟和田宅地契都委托给了要好的邻居帮忙打理,并在自家纱縠行的老宅中种了一颗荔枝树,还非常开心地说等过些年归乡养老时,这荔枝树也要参天了。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谁能料想,苏轼此一番三度离蜀,竟成诀别,此生就再也没有回到故乡。

余生中,苏轼时常想起故乡,想起故乡的人、物、草木,二十几年后,苏轼二知杭州时,突然想到了这棵荔枝树,诵诗一首: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

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


苏子莫急,你写此诗之后,又过不了几年,你就会见到大片大片的荔枝树,每天都可以吃到三百颗的荔枝了。

只是,那时,你已身处荒蛮瘴戾的岭南。

至此,《近苏》篇已成。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近苏26 远谪岭南终不悔 结缘荔枝在眉山

《近苏》篇讲述了苏轼第一次外放为官至二度返蜀丁忧守制的历程。

等他再回到京城,与王安石的恩怨正式开场,是下一篇《诤苏》的开题文章。

感谢你们,陪我一道,我们即将走上苏子人生中最愤怒的一段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眉山   岭南   荔枝   治平   凤翔   灵寝   兰亭集序   苏子   门板   长子   名贵   官场   寺庙   故乡   夫人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