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10 不孝到什么程度 才够得上“禽兽不如”?

乌苏10 不孝到什么程度 才够得上“禽兽不如”?

宋史记载中,李定最著名的有两桩事,一为乌台诗案的总编导,二为不孝。

史载,李定生母仇氏亡故,他却隐瞒不报,后来被御史参了一本。

李定自觉冤枉,他自记事起,便以为是父亲的正妻所生,只知父亲原有一房小妾仇氏,因不守妇道,在自己年幼时已被逐出家门,殊不知,这仇氏才是他的生母。

仇氏死后,李定正在王安石手下春风得意,却被新党的政敌挖出陈年旧事,借以攻击新党。

古代君王以孝治天下,不孝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孽。旧党领袖司马光甚至直接骂李定“禽兽不如”,这就有些过分了。

乌苏10 不孝到什么程度 才够得上“禽兽不如”?

竹林五君图(传) 唐 阎立本

所谓禽兽不如,是魏晋时期竹林名士阮籍在从政判案时,听说有人杀害生母后评价,杀父者如禽兽之行,杀母者禽兽不如!

司马光直接将李定拒丧等同于杀母恶行,难怪李定得势后对旧党耿耿于怀。

但说到底,司马光到底是在骂李定呢,还是借李定的事由传导到他的上司王大人的身上去呢?就只有天知道了。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这事儿本来与苏轼八竿子打不着,可架不住我们的苏学士实在是闲不住嘴,听见啥事都要跟着凑个热闹感慨一番,当然,苏轼并没有直接写诗讥讽李定,事有凑巧,李定拒丧案发时,北宋大孝子朱寿昌的事迹刚好也流传甚广。

朱寿昌年幼之时,生母刘氏因父亲的正妻嫉妒其生子而被逐出家门,从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载。这段经历与李定如出一辙。

所不同的是,朱寿昌心中一直思念生母,每到一处为官时,先要查访刘氏踪迹。但寻访半生,也没有一点线索。

朱寿昌并不放弃,五十多岁时决意辞官全心寻母。临行前对家人发誓,找不到母亲就再也不回家了。

功夫不负苦心人,朱寿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找到了年过古稀的生母。

乌苏10 不孝到什么程度 才够得上“禽兽不如”?

二十四孝图页 明 仇英

这件事后来也被收入元人编录的《二十四孝》,名为弃官寻母。

朱寿昌的事迹迅速在帝国官场上传扬开来,新旧各党在政策上水火不容,但在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上却高度一致,新党的王安石也为此事作诗《送河中通判朱郎中迎母东归》

彩衣东笑上归船,莱氏欢娱在晚年。

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更凄然。

旧党这边,苏轼自然要有一番表达,他写了一首很长的诗,主题无非是歌颂朱寿昌的孝道,并为他们母子重逢而感到激动与欣慰,但其中有一句话却触到了李定的痛点——

感君离合我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

李定见了苏轼这一句诗,联想到自己与朱寿昌一样幼时母子分离,后来却逐渐淡忘了生母,“此事今无古或闻”这一句,是不是在暗讽于我呢?

苏轼就这么一句语出无心的感慨,却为自己惹来了一场杀身之祸的祸根。

乌苏10 不孝到什么程度 才够得上“禽兽不如”?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乌苏   大荔县   宋史   不孝   禽兽   全心   竹林   酸辛   生母   年幼   母子   事迹   家门   此事   父亲   程度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