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宛若在一夜之间,“赛博朋克”全网刷屏了。


至于幕后的推手?嗯,竟然是一款电子游戏——《赛博朋克2077》。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一)


“赛博朋克”(Cyberpunk)究竟是什么?


让我们从Cyberpunk这个单词本身讲起。Cyberpunk乃控制论(Cybernetics)与朋克文化(Punk)的合成物,其中Cybernetics指的是生物同机器设备之间进行互动、控制与沟通的理论,而Punk在字面上便暗喻反主流、推崇不羁个性的叛逆精神。


说起来,“赛博朋克”一词最早出自科幻作家布鲁斯·贝斯克(Bruce Bethke)于1983年发表的同名科幻短篇小说,而次年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则真正意义上“赛博朋克”这一科幻文艺的重要分支流派给发扬光大。《神经漫游者》本身也值得大书特书:它先后斩获星云奖、雨果奖连同菲利普·迪克奖(该记录至今无人能破),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1923年以来100本最佳英文小说”之一。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通过小说《神经漫游者》,吉布森正式提出“赛博朋克”的核心理念:“高科技和低生活”(High Tech, Low Life),这一观点随即为后来者所认可并沿袭。先聊“高科技”,在“赛博朋克”的世界里,仿生义体、人工智能等颠覆传统认知的尖端技术均得到广泛普及,以致于数据和灵魂、虚幻与现实的界限亦因此变得模糊。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至于“低生活”?嗯,科技的飞跃式发展直接对人类那历经积淀数千年才成形的社会秩序、文明体系、道德伦理等均造成空前的冲击乃至于崩坏效应,凡俗众生的日常生活品质非但没有因技术进步而迎来提升,反倒是大大降低。实际上,“赛博朋克”主题文艺作品总是为我们展现出一副灰暗的未来景象:跨国财团企业以其行业垄断地位为依仗,明目张胆对普通人推行威权统治,而严重的贫富分化与阶层对立现象则导致各种暴力犯罪事件猖獗……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高科技和低生活”的基调还赋予绝大多数“赛博朋克”作品以高度一致的视觉意象:高楼林立的大都市,破败肮脏的贫民窟,密集到近乎光污染的霓虹灯和3D全息广告,没个完的阴雨雾霾天,街头漫步的行人或多或少地安装了仿生义体……没错,“赛博朋克”所传达的往往是其创作者对未来人类社会形态的警告与担忧,而非美好的向往。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二)


“赛博朋克”文化诞生至今已近半个世纪,期间无论在动漫、电影、文学等领域均涌现出大量基于此题材的优秀作品。对新生代国人而言,最富知名度的“赛博朋克”文艺作品当属日本动漫大师士郎正宗在1989年推出的漫画《攻壳机动队》。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漫画《攻壳机动队》的故事背景设在平行世界的21世纪30年代,其时伴随着义体改造、人脑联网等先进技术的全面民用化,大量的相关高科技犯罪事件频发,日本内务省遂成立专门的特工组织“公安九课”来作为应对。或许有人会好奇漫画标题名称的由来,其实“攻壳机动队”指代漫画中装备有动力外骨骼装甲的“公安九课”一行,至于其英文标题“Ghost in the Shell”则可按字面意思直译为“躯壳里的灵魂”,暗喻女主角草薙素子的独特人设,因为她除了大脑和脊椎以外的器官与躯体均为仿生义体。


作为一部漫画,《攻壳机动队》大胆地探讨了政治、哲学、宗教等深度话题,用作者士郎正宗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我想科幻类作品有必要创作一些全新的类型。并非未来都是世纪末的那种孤立无助与彷徨不安的感觉。”反过来,正是这种独特迷人的主题令《攻壳机动队》迅速吸引了一批硬核拥趸。


1995年,动画大师押井守将《攻壳机动队》改编成动画电影,该片上映后迅速爆红,一举成为有史以来首部在美国Billboard排行榜上放映首周夺冠的日本动画电影。9年后,续集《无罪》问世,该片同样由押井守执导,乃日本动漫历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提名作品。需要特别指出,《攻壳机动队》漫画原著的主题其实较为积极,甚至不失诙谐,但素有“原著毁灭机”之美誉的押井守在改编电影《攻壳机动队》时自主赋予后者以晦涩严肃的气质,结果却歪打正着地让电影《攻壳机动队》焕发出别样的隽永魅力,跻身一流经典。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押井守版《攻壳机动队》动画电影的影响是深远的——好莱坞名导沃卓斯基兄弟,哦不,沃卓斯基姐妹公开承认《黑客帝国》的灵感源于电影《攻壳机动队》,而斯皮尔伯格出品的《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还有《头号玩家》等银幕经典同样从押井守版《攻壳机动队》动画电影中大量汲取精华。在2017年,好莱坞派拉蒙影业公司还推出《攻壳机动队》的真人改编电影,该片由女星斯嘉丽·约翰逊主演。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说到《黑客帝国》系列,它乃当之无愧的银幕史诗巨著,由混血大帅哥基努·里维斯领衔主演。从商业片的角度来看,《黑客帝国》系列富于深刻的思想内涵,从里到外都洋溢着浓郁的文艺范儿,好比源自电影的“红药丸或蓝药丸”选择题至今都是知名流行文化梗;而若以文艺电影论,嗯,试问这么燃的文艺电影还有谁?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至于文章开头所提及的《赛博朋克2077》,其乃继《攻壳机动队》和《黑客帝国》之后,又一款现象级的“赛博朋克”作品。讲到这有必要介绍下游戏的开发者CDPR,它是一家波兰游戏公司,其最知名的作品就是改编自同名奇幻小说的《巫师》系列游戏。CDPR作为一家游戏公司有多成功?呃,当年奥巴马访问波兰,波兰总理就将一份《巫师2》作为国礼赠送给奥巴马。至于2015年问世的《巫师3》则是迄今为止由权威游戏媒体颁发年度最佳游戏奖数目最多的游戏。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那么《赛博朋克2077》呢?本作的牛逼就在于,如前文所述,它让“赛博朋克”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度,甚至游戏本身也变成一种传播性极强的模因(Meme),被无数网友拿来构造“高科技和低生活”主题的恶搞梗图: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三)


如今电子游戏已被世人冠以“第九艺术”的美誉,相较于其他几种主流艺术形态(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电子游戏在表达方式上天生侧重交互性与开放性,亦即其强调通过丰富的多媒体手段,引导受众参与并沉浸其中。拿同游戏的表现形式最为接近的电影来打比方,游戏里的玩家不仅仅是观众,TA还是演员,有时候甚至还得兼任导演,这也使得游戏比影视更能提供其受众以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和共情。


正是借助游戏的先天优势,CDPR在《赛博朋克2077》里搭建了一座烟火气息浓郁的虚拟未来都市“夜之城”(Night City),并以其为背景舞台,为玩家呈现了一场媲美好莱坞大片的“赛博朋克”狂欢盛宴。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据《赛博朋克2077》的相关剧情设定,夜之城由一位名叫理查德·奈特的大佬创建,位于美国加州。奈特原本希望把这座城市建设成没有贫穷和犯罪的私人理想国,奈何事与愿违的是,这座城市很快就沦为巨头公司和黑帮势力的角力场,而到了游戏故事伊始的2077年,夜之城更是被大众视作“全美国最烂地区”。


至于玩家扮演的主角名叫V,一个在底层刀口舔血的雇佣兵。某次执行赏金任务时,V意外被夜之城前传奇人物“银手”强尼(由前文曾提及的好莱坞巨星基努·里维斯饰演)的数字化人格或者说灵魂给附体,并就此卷入到几大势力之间的乱战中。忠实于游戏的主题,《赛博朋克2077》自带一股狂野不羁的艺术气质,最明显的例证莫过于玩家可随心所欲地定义V的性别、外貌、出身、技能专长以及性征器官尺寸。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作为一款游戏,《赛博朋克2077》的非凡主要体现在其制作者CDPR以一种近乎愚蠢的执拗式热情,通过不遗余力地大量堆砌细节,从而令游戏的“赛博朋克”世界变得异常充实且富于生气。这些细节有相当一部分是视觉上的:满大街的全息广告和霓虹灯,服饰打扮前卫的行人,呼啸疾驶而过的高科技车辆……都在时刻提醒我正身处一座未来大都会中。实际上,夜之城是如此的繁华绚丽,以至于我经常在做游戏任务的途中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欣赏风景,生怕不小心就会永久错过。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游戏的剧情编排也充分彰显波兰人的匠心:本作拥有海量的配角,他们或者是V的雇佣兵同行,或者是黑帮混混,或者是义体医生,或者是地下中介,甚至是黑心企业家……如果玩家感到寂寞,还可以随时找特殊服务业人员上门服务……尤为关键的是,这些角色都有各自的鲜明性格特征、价值立场与个人故事,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没错,夜之城固然别具风情,玩家所能体验到的各种黑科技诸如入侵大脑更是酷毙了,但在我个人看来,玩家与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以及这些角色本身才是夜之城的真正魅力所在。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这之外,另有一些“富于生气”的细节则巧借主角V与世界的交互来予以展现。好比某个剧情任务里V和老战友杰克为逃离敌人的追杀而叫了一辆智能出租车跑路,途中杰克重伤濒死,V要求智能出租车改道去找医生,却被智能出租车的AI以“违反预定路线”的理由拒绝,而等杰克在智能出租车里断气后,AI又主动对V推荐起免费遗体处理服务,这一幕让我蓦地对“赛博朋克”所主打的“高科技和低生活”理念心生戚戚然。非但如此,《赛博朋克2077》还暗藏大量致敬《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等流行文化的彩蛋梗,让人不禁拍案叫绝。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似乎是为强调一种沉浸感,《赛博朋克2077》全程强制玩家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游戏(驾驶车辆时除外),而根据玩家一路游玩过来的所作所为,V最终将迎来若干不同结局:因在太空站接受手术时被过量辐射,V仅剩短短几个月的生命,对此玩家可以选择慨然自杀,或是将身体的操控权送给强尼,亦或是为了保命,沦为荒坂公司的实验白老鼠……彻底厌倦争斗和算计的我决定向荒坂公司屈服,放弃日益朽坏的肉体并将灵魂意识上传到后者的网络以获(gou)得(yan)永(can)生(chuan)。要说真正的重点还在后面:等游戏开始播放制作者名单时,我收到了来自诸多昔日好友的问候电话,其中老好人维克多医生对我的身体状况很是关心,并在日常推销自家的义体手术生意之余不忘提了一个颇诗意的问题:“从太空看地球是不是很美?”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再多嘴一句,《赛博朋克2077》的官方中文配音和字幕翻译均相当接地气,字语间甚至不乏经典国骂粗口,代入感堪称无敌。


《赛博朋克2077》凭啥带火“赛博朋克”?

(四)


不知不觉中,“赛博朋克”所描绘的很多高科技产物离我们已越来越近——以AlphaGo为代表的AI已开始大刷存在感,仿生义体和人造器官正逐步成为现实,至于VR、AR以及体感娱乐方式也慢慢为世人所接受……


与此同时,相关话题也屡屡成为争议热点,诸如质疑AI对人类的威胁,又好比探讨互联网巨头企业是如何绑架人们的日常生活等,至于信息时代所特有的社畜文化、996福报更像是“高科技和低生活”预言的提前实现有木有?


当年押井守在被问及电影《攻壳机动队》里的世界离现实中还有多远时,他曾意味深长地表示:“我觉得这已经是现实了。在座的所有人都有手机,我也有,现在只不过是把手机放进大脑里的问题。不管是在衣兜里还是大脑里,反正你离了它就活不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人类必须去适应科技。它也许只是在你的衣兜里,但那实际上已经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了。”


或许一切正如威廉·吉布森所言:“未来已经来临,只是尚未流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巴马   朋克   波兰   杰克   好莱坞   黑客帝国   高科技   科幻   文艺   漫画   未来   玩家   作品   电影   科技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