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太长不看版:

1.美国研发高科技,中国量产出成品,这曾经是完美的经贸组合。但现在美国要跟中国脱钩,这就要求美国要补制造业的短板,中国要补研发高科技的短板。

2.新兴国家可以通过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资本和技术后,实现技术飞跃。但发达国家工业空心化后,再想让制造业回流,目前还没有成功案例。

3.高科技产业属于高投入高回报,能开出很高的薪水吸引人才。但制造业本来就属于低利润率产业,无法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人来当工人,而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工资水平很高,制造业在美国根本无法存活。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仅是工人素质高薪水低,更在于拥有完备的产业链和高效的政府工作效率,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法取代的。

4.自从中国要搞高科技,资本纷纷涌入,国民也是上下一心,誓要解决卡脖子问题。美国从奥巴马那会就开始搞制造业回流,到现在拜登上台,还是没搞成。资本根本不愿意投到回报率低的制造业当中,美国民众享受惯了,也不愿意去工厂当工人。



01


中美优势互补,脱钩了,就要补各自的短板


在《小国才做选择,大国全都要》里我们提到,未来的科技竞争,只有大国才有资格参与,以现在的世界格局看,竞争舞台上的主角,只有中国和美国。


近年来,中美之间的摩擦越来越频繁,都想赢得未来的竞争。


从其他小国的利益看,当然不希望中美关系破裂,因为曾经的中美经贸关系,简直就是完美组合,也让全球获益。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美国依靠高校和跨国公司,研发一大堆高科技,然后交给拥有数亿娴熟技工和产业链完备的中国来生产。


简单地说就是,美国创新,中国制造。


这样组合,让中美谁都离不开谁。


美国可以在高科技卡中国脖子,但没了中国,美国那些所谓高科技就是一堆废纸,根本做不出成品。


中美互有长处,也互有短板。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解决短板的方法,一个是找他人来补上,一个是自己补上。


以前中美是互补,但现在美国要跟中国脱钩,不要中国了,那只能自己补了。


中国这边呢,没了美国补短板,也只好自己干。


就这样,中国要补高科技的短板,美国要补制造业的短板。




02


搞高科技有成功案例,制造业回流没实现过


中美竞争的关键,就是谁能够补短板成功。


搞高科技容易呢?还是制造业回流容易?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我们先看现实是怎样的吧。


我们能看到新兴国家,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积累资金和技术后,实现技术飞跃,成为发达国家。


韩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亚洲四小龙都走过这样的路。


中国的珠三角地区,从最开始的“三来一补”,到现在也诞生华为这样的高科技公司。


搞高科技难,但也不是没有成功案例。


但工业空心化后,让制造业回流这事,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过。


乍一看,好像没道理啊。


搞高科技不是更难吗?


制造业已经是成熟的产业,拿来就能用,为什么失去了就不能再建起来呢?




03


发展高科技有人才,制造业回流后没人干


从人才供给方面看,很显然,从事高科技行业的收入,比做工厂工人高多了。


你说要发展高科技,开出高薪水,人才要多少有多少。


任正非就说过,钱给够,不是人才也变成人才。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你开出高薪水,不仅在国内可以招揽人才,在全世界都能找到人才为你打工。


华为有3.7万海外员工,华为在5G领域得到突破,得益于俄罗斯的一名科学家。


高科技产业能开出高薪水,是因为一旦成功了,利润率巨大,足够覆盖其成本。


高科技领域就是高投入高回报,天然能吸引人才聚集。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而制造业则不同,本来就是低利润率,你说提高工人工资?那工厂没法开了。


去工业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工资水平高,你让制造业回流,工厂根本开不出那么高的工资来吸引工人。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你可能会说,美国自己不能发展制造业,可以去其他发展中国家设工厂啊,取代中国的制造业地位。


想法很美好,但你在其他国家找不到像中国那么多高素质的工人。


像越南、印尼等国家,只能是替代部分中国制造,而不能取代。


拥有中国如此大规模人口的国家,只有印度,但印度的工人素质跟中国没法比。


富士康、苹果去印度设厂,其产品只供印度国内使用,要实现全球供货,还得看中国工厂。


富士康跟苹果在美国、越南都建过工厂,都发现没法取代中国制造。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你可能会说,未来工厂是自动化的,不需要那么多人。


以特斯拉为例,特斯拉的工厂全程自动化,特斯拉在美国、中国都有工厂,它想在德国也建一个。


特斯拉在中国的工厂,从开建到量产,只用了一年时间,而德国的工厂,被环保分子搞得现在地基都没打好。


中国造的特斯拉,成本比美国降了30%,进一步国产化后,特斯拉的价格还会继续降。


中国制造的优势,不单单是工人又多又好,更在于完备的产业链、高效的政府工作效率。


只要中国的劳动力人口规模还在、完备的产业链还在、高效的政府体制还在,中国制造的优势,就没有谁能取代。


从人才方面看,中国搞高科技有解,美国让制造业回流没戏。




04


发展高科技更能凝聚人心,制造业回流没人看好


从资本方面看,资本更愿意把钱投到利润率高的高科技产业,这两年A股涨得最好的板块,就是高科技板块。


美国那边也是如此,亚马逊、苹果、特斯拉股价涨上天,但传统制造业地区的铁锈带却无人投资。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从共识上看,发展高科技更能振奋民心。


自从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卡中国脖子后,中国制定了国产化替代战略,现在是上下一心,誓要突破技术壁垒。


而美国那边,从奥巴马那会就搞制造业回流,到现在拜登,历时三代总统,依然没动静。


2017年,特朗普用权力逼迫富士康到美国建厂,富士康承诺投资100亿美元。


现在特朗普下台了,也过去4年了,工厂还没建起来,富士康也仅仅投入了8亿美元,算是意思意思。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政府有让制造业回流这心,但资本和民众不在乎啊,美国老百姓更在乎的是我能不能不工作就拿到钱。


比如这次疫情,美国政府给美国民众一人发1000美元,多爽啊。


你让享受惯的美国民众回到工厂拿低薪水打工?做梦吧。


中国要搞高科技,美国要制造业回流:谁能成功


搞高科技是很难,但只要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假以时日,就能实现技术突破。


让制造业回流,看似很简单,却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这也提醒中国,制造业是个宝,不管以后高科技发展得如何,都不能丢,就像前任的心,丢了就找不回来了。


更多精彩文章,欢迎关注:@狐狸先森几点钟

我们一起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高科技   美国   巴马   中国   特斯拉   制造业   华为   中美   印度   薪水   工人   资本   工厂   国家   人才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