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竞争智慧社区产业的“主导权”?

其中,既有最早布局智慧社区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腾讯、平安等巨头企业,近年来他们纷纷重启、投资智慧社区项目,拥有大量的储备和经验。还包括独立市场化运营的专业智慧物业服务商、地产企业下属的社区运营商。他们参与社区管理的实际工作,深知当下欠科学、不智能、低效率等管理痛点,通过联合各领域的科技公司或自己成立从事地产科技研发的科技公司,一起探寻社区升级的可行之道。

还有“跨界玩家”,包括涉及智慧社区业务的泛安防企业,例如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安防硬件设备企业,以及提供安防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如旷视、商汤、依图、360、格灵深瞳等;还有如海尔、小米科技、蓝联科技等家电企业,也同样看好智慧社区赛道。这类“跨界新玩家”的竞争优势是懂技术、懂硬件、懂方案、懂拓展,能在高效满足社区普遍需求的基础上,为智慧社区的功能提供个性化、碎片化的解决方案,满足更多更新的社区服务需求。

上述三类“玩家”,正是当下国内智慧社区项目的主要推动者。但整个智慧社区产业未来将由谁来主导,至今业内还没有定论,观点颇多。

观点一:地产公司。

在智慧社区的整体发展中,软硬一体化,资金投入巨大。从这个层面来看,地产公司或旗下科技公司的优势会比较明显,一方面他们有充足资金持续做研发,另一方面他们围绕小区的全生命周期,便于集成各厂家的产品,做成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放到物业规则里面。这让消费者在购房的同时一并了解到小区的智慧化服务,不仅直接提升了小区的商业价值,还直接提高了智慧社区的普及率,促进智慧社区更快地发展。

所以,地产公司本身是非常期待由自己来主导智慧社区项目的,因为有主导权才有议价权。但一旦房企主导整个产业发展,容易陷入一个困局——“外行人管内行人”,后果要么是房企过度干预,要么是房企任人“摆布”;而且为了减轻房企的运转压力,社区智慧功能会集中于管理层面,反而缺少对住户的需求分析。

由此不少专家业者指出,社区的智慧化植入不只是在后期运维管理上,更应该在早期建设上有所体现,例如智慧工地的全面感知、协同分析、智能分析、风险预控等等。这些领域上房企可以积极主导,助力建筑行业信息化进程。

观点二:互联网巨头。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本身具备熟练的互联网思维,在对智慧社区各种“云平台”和掌上社区的运营上,他们会有更为强大且灵活的优势。而且互联网企业可实现高度的市场化运作,运营管理比较灵活,可以依据应用需求及时调整和改善平台的服务水平。

欠缺方面,互联网企业对硬件技术方面的储备有一定短板,运营初期必须投入较大的资源,对企业的融资能力要求比较高。

观点三:物业公司。

无论是传统小区还是智慧社区,物业都不可缺少。所以国内现阶段的智慧社区建设,大部分是做数字化物业。例如门禁会自动扫描车牌并起杆,住户能在移动端上缴纳水电费,等等。物业对社区主体需求的把握比较准确和及时,与社区相关企业的沟通协调比较顺畅和有效。

但是长远来看,这对于智慧社区来说还是远远不够。一方面,由于国内物业公司散而多,每个小区的管理经验都是个例,难以形成一个全面的、可广泛推行的案例,因此每个智慧小区的建设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增加了初期难度,物业公司易产生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数字化物业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未来还会深入到住户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服务。但国内物业公司的规模、资历有限,不一定能完全串联起来。最后,近年来超一线城市里出现越来越多的业主居委会,要求把社区管理权力归还给住户,这将削弱物业公司的管理能力和范围。

观点四:泛安防企业、人工智能企业等跨界玩家。

尽管他们都是跨界而来的新玩家,但这类企业对智慧社区的商业模式似乎已经非常清晰。例如安防企业,毕竟安全性是住户永远关注的方向,把视频监控、智能门禁、楼宇对讲、智能电梯、巡视机器人等应用辐射到社区每个家庭,使各种安全防范系统变得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便是安防企业进入智慧社区市场的“入场券”。

至于下一步的系统集成,泛安防企业和AI企业都拥有丰富的经验。例如通过“平台+硬件+运营”的软硬件相结合理念,来进行社区安防和管家服务;围绕社区建立电子商务系统,实现社区购物的本地化和零距离化;通过与邻近或当地的医疗机构和诊所共享数据,为业主建立家庭健康档案,便于实时反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等等。

综上所述,智慧社区建设不是单一的项目建设,它既是智慧安防,又是智能家居,既是服务运营,又是云平台,所以未来谁将成为“主导者”确实难以盖棺定论。不过值得肯定的趋势是,各自为政的局面迟早要被打破,搭建起一套集生活服务、物业管理、社会综治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是智慧社区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由此,各个玩家利用自身独特且不可被替代的竞争优势,尝试不同领域的探索与集成,是当下发展智慧社区产业的重中之重。至于未来几年后,智慧社区作为一个微缩版的智慧城市,必定会被纳入城市集成系统当中,届时最关键的是形成高效联合、互通互联的合作模式。

最后,根据国内智慧社区发展的三个阶段来分析,不同企业可以在不同阶段担任“主导者”。

首先是初级的“数据的可采集”:通过硬件设备采集基础数据并记录,对社区各场景有数据的积累,实现社区状况的可视化、数字化。如人流/车流监控、视频监控、远程抄表、物业费用线上交付等。这个阶段可以让硬件厂商、物业公司共同完成。

其次是中级的是“功能的可集成”:AI技术的大范围使用,让软硬件一体化,需求性功能既齐全又具备一定智能化,建立人与物的联结能力。如陌生面孔报警、垃圾检测分类、井盖位移报警、老人看护提醒等。这个阶段里,AI、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发挥空间更大。

最后是高级的“平台的智慧化”:是进一步运用5G、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让智慧社区从部署单一的智能设备或软件、走向覆盖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消防、健康医疗、物业管理等诸多领域的系统化深度应用演进——云平台智慧化。这个阶段里,物业公司要“以人为本”,不断倾听住户的声音、理解住户对功能和服务的体验及需求,同时携手电信运营商、硬件厂商、互联网平台、方案提供商共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做到真正的、持久的改善。

小结

针对智慧社区的挑战与对策建议有哪些? 【一键报名】2021年7月27日ASPENCORE在深圳深铁皇冠假日酒店五楼主办的“2021国际AIoT国际生态发展大会”,现场与行业资深人士交流与互动!点击这里了解大会详情。

谁在竞争智慧社区产业的“主导权”?谁在竞争智慧社区产业的“主导权”?

本文为《国际电子商情》2021年7月刊杂志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免费杂志订阅申请点击这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智慧   主导权   社区   住户   主导   观点   物业   需求   竞争   小区   玩家   硬件   智能   产业   国内   平台   科技   企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