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渡街道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建设项目

总体目标

根据上海市“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整体要求和指导方向,探索以城市网格化管理统筹引领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打造“以块为主、条线尽责、条条协同、条块联动”的一体化城市管理新格局,整合集中常态城市管理和非常态应急管理资源,做到队伍整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平台融通、联动治理,实现问题发现高效率、指挥协调高权威、问题处置高质量、考核评价高公信、平台数据高集聚的“五高”目标。

西渡街道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建设项目

西渡街道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建设项目

具体目标

2021 年,初步建成西渡街道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建成相关配套指挥中心硬件设备以支撑城市运营智慧大脑的运行,整合已建成社区、公安等视频资源,新建重要部位的社区、街面视频,建设物联网数据汇聚节点、视频汇聚节点,为区、市城运平台的数据汇集做好前端收集及上传工作,就视频及神经元物联网设备的整体联动使用探索智慧社区、智慧街面的板块建设。

服务对象

本项目服务对象为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城市运行管理中心。

项目需求

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建设需求

街镇版实时指挥系统建设需求

按照区、街镇一体化城运平台的建设要求,建设街镇城运实时指挥系统, 实现标准底座一致、系统风格统一、指挥上传下达、数据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运作目标。实现指挥模式的定制、数据的动态监测,建设 gis 一张图、网格化管理、防汛防台、文明城区迎检的可视化应用场景。

指挥模式定制建设需求

需要实现平、急、特的城运指挥态势,以适应不同时段、不同情形下的城市运行指挥需要。

实战指挥数据动态监测建设需求

需要实现预警指标的联动管理,能够提供统一的指行动指挥模块,并在权限控制要求和数据安全规范下,定制化生成各类二级城运的数据指标,实现数据来源统一的目标。

gis 一张图建设需求

基于区城运中心的 gis 地图、航拍遥感图及 gis 服务底座,建设街镇的治理要素一张图,整合区域内的各类空间数据及资源为各类场景提供丰富的gis 控件功能

可视化版面呈现建设需求

建设可视化的实时指挥系统版面,包含街镇城运首屏、网格管理、防汛防台、文明城区迎检场景。

街镇专题场景建设需求

(1) 社区管理建设需求

要求结合硬件配套建设,利用技术手段对高空抛物,垃圾分类/违规偷倒,非法入侵主动发现并形成案件,同时与物业系统形成联动,全程可视化跟踪案件处置内容,形成高效的处置能力。

(2) 街面管理建设需求

要求结合硬件配套建设及原因设备接入,利用技术手段主动发现占道经营,违规经营,并形成案件,通知处置单位。对餐饮类商铺,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火灾预警,店面附近违停预警

(3) 公园管理建设需求

要求结合硬件配套建设以公园人流车流管理为中心,实现如下功能:

人流监测:实时统计园内人流总量,并对范围区域内人员密集度做出评估,建立预警制度;

车流分析:结合园周边停车位使用情况和周边道路车流数量情况分析,从而实现从公园营销端提醒帮助游客停车引导;

噪声扰民:实时监测重点区域声源,对音量超出预设值存在噪音情况形成案件,上报相关部门;

游客垃圾:使用技术分析手段主动发现对园内游客乱丢垃圾行为并通过广播提醒。

街镇城运数据管理系统建设需求

按照区、街镇一体化城运平台的建设要求,建设街镇城运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汇集,资源目录的管理维护,个性化数据的采集、清洗、入库。并实现街镇数据往区级汇集,区级可治理至街镇的数据共享给街镇。

社区精细化管理需求

社区精细化管理以可视化形式,建设社区独立展示系统。如联动中心,只展示本社区范围内物联网设备、视频设备以及设备告警信息,同时只能处置本社区产生的事件。具体功能包括: 社区看板涵盖社区管理三大要素,感知社区实时运行状况,洞察社区运行发展趋势,发现社区薄弱环节。

社区事件展示告警预测、事件处理、派单跟踪、全局信息,详细展示小区内物联网设备的状态、告警、事件、处理情况。

社区大脑向居委/物业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包含社区安全事件分析、社区范围内设备的故障分析等内容,为居委/物业提供数据依据。

城运支撑应用建设需求

感知事件接入建设需求

要求采集前端感知设备实时告警、心跳等数据工作日志,视频流及政府或其他职能部门存量数据,社会开放数据,通过对感知设备的处置标准进行新增、管理、维护,并对维护记录保存存档记录,最终制定不同的结案规则,人工确认结案和系统根据预设规则自动化结案的功能。

标准化网格管理建设需求

要求对标准网格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标准网格的基本信息维护,人员配备,处置体系关联匹配。

智能推送

要求提供标准推送接口,与现有纵向网格管理系统融合,推送事件流程所产生的数据。

智能搜索

要求提供智能搜索功能,辅助支撑智能推送、智能派单,当事件、案件信息需要推送、派单时,智能搜索功能通过关键字的识别,自动搜索资源快速匹配记录值,完成智能推送及派单。

智能分发

要求城市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自动接收工单,通过已制定的派单规则自动匹配处置力量资源, 完成事件的快速派单,提升处置效率。规则管理包括:个性化规则管理、基础规则管理、运算符配置管理。

物联网数据引擎

要求接入物联网数据,满足形成以物联网数据为基础的场景化数据分析需求。

公安视频接入

要求接入公安视频资源,建立标签管理,支持与标签内容组合及模糊匹配的灵活搜索功能。

与区城运中心、公安等平台接口对接

要求与区城运中心平台实现数据对接,与区信息委、公安等平台预留接口。

设备需求


(1) 高空抛物监控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居民的整体素质水平仍有待提高。新闻中不时会出现高空抛物导致人身伤害的事件。小区/道路内的高空抛物监测系统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

(2) 车辆违停监控需求需求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车辆的保有量逐年提高,小区内车辆的规范化管理是衡量一个小区宜居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小区停车位进行有效的管理,一方面能够为小区创造良好的秩序,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整体的小区安全水平,通过安装停车位地磁,可以在管理小区内部车位的同时,能有效防止消防通道等“生命通道”被占用。

(3) 家庭火灾监控需求

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家庭火灾一旦发生,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材缺乏及在场人惊慌失措、逃生迟缓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家庭火灾的主要原因是麻痹大意,没有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传统烟雾告警装置施工困难、告警方式单一,无法满足当前小区需要。因此,小区内楼道间需要装置烟感感知设备。

(4) 垃圾堆放点管控需求

做好小区内垃圾堆放点的管控,对垃圾桶及垃圾堆放点存在垃圾满溢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影响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通过智能监控对上述情况进行分析和告警。

(5) 多媒体社区互动屏展示需求

需要面向小区居民展示社区动态、社区活动、办事指南等信息。

2.4. 云网资源需求

支撑西渡街道城市运营智慧大脑初步运行的服务器及网络带宽资源要求。

本次平台部署在政务云上,投标人在投标和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注意项目所需的服务器配置国产化的有关要求。

本次网络链路采用租建结合的方式:

接入网络:社区及公园等范围内,先将监控设备通过网络专线就近接入到汇聚点,主干网络: 由各汇聚点通过视频专线传至镇网格化中心机房;街面监控设备通过视频专线传至镇网格化中心机房。网络链路要求:本次链路主干网络采用租用运营商网络,若非运营商企业,需提供运营商线路使用授权书,并加盖公章。

3. 项目建设内容

3.1. 实施范围

本项目实施范围共包含社区板块和街面板块等区域。社区板块先行进行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小区内通过建设高空抛物监控、违章停车监控、智能烟感监控、以及室内外大屏,实现小区智慧化监控管理。园区板块选取西渡园区进行接入,对已有西渡园区平台实现数据接入。

街面板块通过新建高清摄像进行视频分析,以满足整个西渡街道市容智慧管理的需求。

3.2. 功能架构描述

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进一步规范街镇城运中心管理模式,优化工作流程,加大信息系统软硬件建设投入,做强街镇城运中心,提升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通过接入或建设多种信息系统,实现多种信息系统的整合,为街道的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搭建一套基础平台。内容主要包括:

建设西渡街道城运监控指挥系统,包括日常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应急指挥模式-防汛防台, 迎检保障模式-文明城区迎检,西渡街道 gis 一张图。4 个街镇标准版城运场景。同时结合智慧化场景建设的推进,形成智慧社区管理、智慧街面管理、智慧园区管理 3 个特色管理场景。建设西渡街道城运数据管理系统,对市、区级下发的数据,街道自有数据的采集与汇聚,形成资源目录、资源清单,建设贴合管理需求的主题库、专题库,为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前端神经元感知场景。

建设城运的支撑应用,实现感知设备告警事件的接入与闭环管理。通过标准化网格的建设,

实现特定事项的智能推送、智能搜索与智能分发。

此外,智慧大脑平台可对接西渡街道网格中心、综治中心等,同时预留其他对接接口,如公安系统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街道   智慧   城市   街面   网格   建设项目   大脑   场景   需求   小区   事件   智能   数据   设备   资源   平台   科技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