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资源平台2.0项目

一、项目背景

数据资源平台2.0建设贯彻十四五规划"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中心思想,突出数据资源管理局的数据交互、数据访问、融合应用方面开展的龙头示范作用,为政务数据应用和"十四五"期间信息化建设夯实基础、确定方向,以四横四纵体系,实现数据资源平台的整体升级,顺应政务服务应用开展的潮流。

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资源平台2.0项目

数据资源管理局数据资源平台2.0项目

在此背景下,市提出了数据资源平台2.0项目建设。本项目以数据安全防护作为前提,将整个平台部署在政务云上,结合数据资源平台1.0的基础,实现数据平台的融合,为数据归集、治理提供依托,同时将数据建模、体系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实现数据的多层建模和面向应用的逻辑域划分,搭载数据资源管理、数据运维管理、数据可视化等工具,打造数据应用的全面支撑,并结合数据治理归集服务、数据标准服务,实现数据服务的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打造应用和服务相辅助、应用和质量螺旋迭代的双赢局面,并且通过运营机制,将市政务相关的所有资源、能力进行统一整合、统一利用、统一考评、统一服务,实现数据服务的大生态。同时建设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进行本地组件的归集梳理、可用性技术验证和运维服务。基于省运营运维子系统及规范建设市运营运维子系统,建设本地化数据看板及相关运营运维服务,并根据需求提供PC端,大屏端和移动端。进行数字化改革总门户的基础功能建设,支撑五大领域分门户的集成工作并集成运营运维系统数据看板。同时以保障数据安全流通为目标,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数据安全可信流通平台,保障数据的安全可靠的流转。

二、项目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

迭代升级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构建完善市级共享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与公共数据平台有机融合;同时,市数据资源管理平台采用"依托模式"和"自建模式"并存机制,有效赋能区县,为市级部门和区县(市)提高统一数据资源管理入口。

构建省市县一体化数据目录系统,形成以数据目录为中心,数据归集系统、数据共享系统和数据开放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承接浙江省级专题库的数据及应用服务能力基础上,依托市一体化智能数据平台,融合多部门数据资源,依照"一数一源、多源比对"的原则,协助相应部门进行专题库建设,为市的治理现代化提供数据共享支撑。

扩大公共数据按需归集和管理范围,扩大到党委、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等机构,实现数据"按需归集,应归尽归"。

加强数据治理,完善数据快速响应机制。按照"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数源单位数据质量主体责任制。

完善公共数据平台开放管理系统,增加区县(市)特色开放数据,建立健全多租户管理、多层级开放的数据开放机制。

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数据资源的统一申请、统一审批、统一授权,实现平台统一用户体系、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用户权限管理。

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推动各单位的数据安全有序的对外开放,保障数据流通过程中数据安全、参与数据共享方的信任和数据隐私。建立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制度,具有原始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的特性,保障多方数据联合计算过程的可靠、可控和可溯。

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具有以下功能:①数据目录系统:新增、扩展数据需求在线填报能力;新增编目能力,审核模块检索能力;②数据共享申请:新增或共享申请首页能力;完善数据目录展示页面风格能力;③演示图形化界面展示业务数据链路全貌,需提供缩略图展示,并根据缩略图标识直接定位异常业务节点并查看节点详情和任务详情;以可视化实体关系图展示智能模型,可查看全部实体关系布局,支持实体/关系搜索。④基于可信大数据执行环境,安全调试沙箱、沙箱分离,密文计算和数据管理等模块,为数据资源体系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2)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

提供市组件归集梳理、组件可用性验证、标准规范制定和组件日常运维服务。

组件归集梳理对市本级部门及区县的智能通用组件进行归集梳理,包括组件的填报、收集、分类、筛选、技术沟通,选型等;

组件可用性验证即基于组件验证系统验证组件的技术可行性,包括建设组件验证系统,指导各组件厂商进行组件从解耦封装到调用的技术可用性验证;

组件标准规范制定结合省级组件规范和情况,对组件的选型、解耦封装、上架、申请调用等制定标准化规范;

组件日常运维服务即技术协助组件厂家对符合要求的组件进行注册上架,配置本地组件资源审批节点,通知相关组件厂家处理组件异常信息并跟进进度。

按照省应用工厂建设规范同步进行市应用工厂子系统建设,围绕信息化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开发、部署、运行等关键环节,构建应用工厂的标准化流程,综合集成各类通用组件,接入代码编译、部署发布、应用编排、流程引擎等应用集成开发工具,提高应用开发建设的规范性、健壮性和整体性。

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组件可用性验证实现以下功能:为进一步保证组件的高可用度,结合组件验证系统和组件后续上架使用的理解演示如下:①支持待上架组件基本信息在线填写;②支持上架流程的审批流转;③支持在页面展示成功上架后的组件相关信息。

(3)一体化运营运维子系统

基于"以统为主,统分结合"原则,进行依托省一体化运营运维子系统的运营运维服务并建设市本地数据看板。

一体化运营运维服务包括资源平台对接、省一体化资源系统对接和省一体化运营运维子系统运维服务。资源平台对接即对接政务云资源管控平台、数据资源管理平台、网络运维系统、数据安全管控平台、项目全流程管理系统 、组件管理平台等相关信息。省一体化资源系统对接即根据运维监控数据接入规范对接省一体化资源系统并进行本地运维监控数据实时推送。省一体化运营运维子系统运维服务即依托省一体化运营运维子系统提供基于"工单服务"和"知识专区"功能模块的使用操作服务,如"知识专区"提供发布本地管理办法、流程机制、标准规范、操作手册、培训视频等操作服务。

数据看板建设即根据本地需求提供PC端、大屏端,移动端(嵌入浙政钉)的数据看板展示。包括以应用系统为对象的各数字化资源综合概览展示;以应用系统为对象的各数字化资源日常检测信息;以应用系统为对象的异常预警信息展示;以应用系统为对象的多维度质量评估报表;以应用系统为对象的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展示,并以应用系统为对象,进行项目全生命周期对应流程、环节下数字化资源多维度的图表性综合分析、展示,评价。同时,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展示不同的用户服务界面。

(4)市数字化改革门户

依托数据资源平台能力,以五大综合应用为牵引,建设市数字化改革总门户,推动各部门核心业务应用迭代优化和系统、数据集成,实现高效协同,制度重塑。

数字化改革门户具有以下功能模块:①支持自定义设置门户中显示的栏目模块;②模块支持通过 "拖拉拽"的方式进行排序并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5)制度标准规范建设

强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改革数据治理、数据安全、项目管理等制度标准规范体系。在国家省级标准体系框架下,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数字化改革标准规范体系,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具体规划如下:

三、采购标的需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其他标准、规范等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方案(2018-2020)》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省市两级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导则的通知》(浙数局发〔2020〕3号)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浙江省公共数据共享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浙数局发〔2020〕4号)

《浙江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关于印发县级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导则的通知》(浙数局发〔2021〕1号)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

《浙江省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方案(汇报稿)》

《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

四、建设目标

在数据资源平台1.0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建设完善数据资源体系、应用支撑体系与应用集成体系,提升数字资源配置效率,全面支撑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需求,建设内容包括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一体化运营运维系统以及市数字化改革门户四部分。

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通过数据平台融合,完善全市统一公共数据目录系统,推动数据目录全域性、动态化管理。实现数据质量监控,建成高保障、高可用的数据供应链体系,完善数据质量快速响应机制,推进区县(市)数据仓建设,实现数据资源按地域授权管理。推进区块链服务系统建设,支撑"区块链+隐私计算"等应用创新,建立健全数据供给的可信安全保障机制。依托区块链服务系统,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可追踪可溯源。综合应用隐私计算、安全计算沙箱等多种前沿技术,保障数据安全流通,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

一体化应用支撑体系。基于组件标准规范进行市区域范围内智能通用组件的归集梳理,预先验证组件的技术可用性并筛选,制定组件标准规范,同时依托省组件管理平台的注册、联调、审批流程等功能进行日常运维服务,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受益",提高市组件的可用度。同时按照省应用工厂建设规范同步进行市应用工厂子系统建设,进行云效、EMAS、应用支撑工具对应部署。

一体化运营运维系统。采用统分结合的形式,基于省运营运维子系统及规范建设市运营运维子系统。包括建设本地化数据看板,进行相关运营运维服务,并根据需求提供系统PC端、系统大屏端,系统移动端服务。

市数字化改革门户,支撑五大领域分门户的集成工作并集成运营运维子系统数据看板,构建数字化的决策、执行、预警、监管、服务、督察、评价、反馈的事件执行链,实现政府履职在制度、治理、智慧方面的整体跃升。

按照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加强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成相应制度标准规范编写。

建设原则

系统是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良、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系统,在综合考虑到本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前瞻性和可集成性,最大程度地保护当前的投资。

1.开放性原则

支持相关的标准。国家已制定标准的,采取国家标准;国内没有标准,但有国际标准的,采取国际标准;没有国际标准的,采用国外先进事实标准;支持多种证书载体类型。

2.可扩展性原则

考虑到将来发展需要及扩充性能要求,支持跨系统和开放数据接口,便于与其它系统软件相互整合,并可将该应用部署于不同的操作系统系统、不同的数据库系统,所以要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具有高扩展性,当业务模式发生更改或增加新业务时,系统也有灵活的调整和扩充手段适应其变化,减少重复建设和投入,降低系统对系统的依赖性。系统硬件和软件应采用模块化的可扩展结构,能够灵活配置。

3.安全性原则

系统应当在技术和管理上确保各个环节的安全;设计及实现符合安审的规定。

4.易操作性原则

系统在功能和人机交互界面上贴近用户日常办公习惯,界面简洁直观,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接口,功能模块和功能按钮的说明应定义清晰、命名直观,达到简单易用、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5.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

系统在设计时不但要保证能高效率运行,同时应保证其部署于稳定于的操作系统环境,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系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具备完善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日志管理、系统审计、数据加密、数据备份等安全保密机制,保证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提供完整的安全保密机制。同时系统在和相关子系统进行交互时,也不能对其性能和稳定性造成影响。

系统对敏感的用户信息和数据、文件进行加密处理。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和监控,实行数据库自动备份,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系统必须要保证其工作的高可靠性和高稳定性,保证常年的不间断运行。

6.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

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科技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安全认证方面要采用目前已有的技术成果。

六、项目建设清单

七、技术要求

数据资源平台共享接口调用响应时间应低于1500毫秒。高频调用接口可支撑每秒500次并发量;低频调用接口可支撑每秒100次并发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数据   资源   平台   浙江省   可用性   子系统   看板   标准规范   组件   管理局   机制   原则   体系   能力   标准   项目   系统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