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线”拉起!用户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5月13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下架侵害用户权益App名单的通报》,对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且未整改的90款App进行下架处理。其中,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主要集中在违规收集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等多个方面。


实际上,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各类型App的数量与日攀升,使得行业乱象也在不断涌出。尤其是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不断被用户所诟病,社会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呼声不断高涨。


自2021年以来,国家监管部门出台了各类政策,开始严格监管,各大手机厂商也加强了对个人隐私问题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一系列监管措施事关App的上线、推广运营方式等方面,开发者需要重点关注。


个人隐私泄露问题屡现


有些App在安装之初,会提出与App使用无关的“越权申请”, 比如一款天气预报类App被要求访问通讯录;一款手机输入法App却还要获取你的通讯录或定位权限...


如果用户不被动接受,将无法正常安装或使用这款App。而当用户同意后,这些App或能将用户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红色警戒线”拉起!用户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除此以外,还有将恶意代码写入App的情况,用户下载后便难以卸载,不但会窃取用户隐私还会进一步盗取用户密码,导致财产损失等问题。


对于用户来说,定位、电话、相册等信息都是不愿泄露的个人隐私,暗中设置一个个获取信息的权限,就等同于让用户的隐私“裸奔”。在“数据=金钱”的驱使下,不少企业会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售卖给广告平台,且此类情况屡禁不绝。


国家监管,个人信息有望不再“裸奔”


目前,过度索要用户权限、权限滥用以及软件捆绑等问题已十分严峻,泄露个人信息的问题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今年,国家相关部门也开启了强监管。


①明确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3月22日联合发布了《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规定App运营者将不得“超纲”收集用户信息。同时,《规定》明确了地图导航、网络约车、即时通信、网络购物等39类App的必要个人信息范围。


该规定已于2021年5月1日施行,如果App未按照监管制度进行更新,将面临曝光和下架等处理。点击《新规来了!5月1日起,App不能过度“伸手”索要用户信息!》一文可以了解具体条款细则。


除此以外,有些App为了达到越界获取用户隐私的目的,还开发了很多滥竽充数的功能。《规定》列举了13类App在不需要必要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以提供业务。其中包括:女性健康类、网络直播类、在线影音类、短视频类、新闻资讯类、运动健身类、浏览器类、输入法类、安全管理类、电子图书类、拍摄美化类、应用商店类等。


例如,“运动健身类App”,其基本功能服务为“运动健身训练”,在无需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就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再如“网络直播类App”,它的基本功能服务是“向公众持续提供实时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信息浏览服务”,也无需个人信息,就可使用基本功能服务。


②出台《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4月20日,工信部称自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29万款App技术检测,对1862款违规App提出整改要求,公开通报319款整改不到位App,组织下架了107款拒不整改的App。


“红色警戒线”拉起!用户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同时,工信部将在充分征求意见基础上,同相关部门发布《App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组织制定《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等系列行业标准,为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提供政策和标准支撑。


且将从完善管理政策、强化责任链以及整治热点三方面开展:





各大手机厂商不断构建隐私壁垒


除了国家对于用户隐私安全问题的重视以外,各大手机厂商、应用商店也在不断构建自身的隐私壁垒。


想必大家都有过被推送精准广告的经历,当你在某个App上看了一款T恤以后,进入另一款App会被推送同类型的T恤。今后,此类现象可能会有所减少。


4月27日,苹果推出iOS14.5正式版的同时,隐私新规正式落地。所有上架App Store的App都必须将跟踪获取隐私的选择权交还到用户手上,App在访问苹果设备的IDFA之前,必须明确请求用户许可,获得授权后才能获得 IDFA。且IDFA除了系统开关之外,每个App都有单独开关。


那么,开发者到底该如何应对苹果隐私新政?可查看《iOS14.5正式版下周将至、IDFA即将“失效”!》一文,了解详细解决方式。


“红色警戒线”拉起!用户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近一年来,苹果高举保护用户隐私大旗,另一面安卓系统也在顺势跟紧,不断完善自身手机生态的隐私机制。


2021年谷歌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安卓12系统,并在隐私方面做了诸多改进,比如将提醒用户哪些App可以拥有开启相机和麦克风的权限,以避免被监听。


“红色警戒线”拉起!用户隐私有望不再“裸奔”


魅族于苹果之后将Flyme 9系统进行隐私保护升级,同样当用户授权后才能获取到设备的IDFA;OPPO提供了系统分身、应用隐藏、私密保险箱、隐私替身等功能,利用「隐私替身」功能,可以有效避免第三方软件读取个人信息,在软件提取个人信息时提供一份空白数据,既避免了隐私泄露,又不影响正常使用下载的软件。


结语


虽然一系列的监管、制度的出台可能会使行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在泄露用户信息屡见不鲜的当下,保护用户隐私才是迎合用户以及市场需求的关键。对于开发者而言,还需重点关注国家出台的监管政策,及时对自身产品进行调整,以避免App上线、推广等流程受到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隐私   用户   热点   警戒线   拉起   开发者   用户信息   基本功能   手机厂商   权益   权限   红色   苹果   政策   国家   系列   系统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