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到底是什么?大道至简

今年5月份,国际共享巨头爱彼迎发布一季度财报:虽受疫情影响,城市旅行和跨境旅行尚未完全恢复,但第一季度业绩增长强劲,营收同比增长5%,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共享到底是什么?大道至简

无人问津的按摩椅

与此同时,国内的共享按摩椅却凉凉了!三年前,共享风口到来的时候,共享按摩椅的创业者们将这种“奢侈品”见缝插针地摆放在商城、购物中心、电影院、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舒适的皮垫,充满科技感的机械按摩装置,只需要扫码几元到数十元不等,就能体会到原本花费上万元才能享受的高级按摩椅服务。怎么看都是一门好生意,但想象中的行业爆发并没有来。遍布商场的按摩椅反而成为老年人、孩子、旅人休闲娱乐的新场所,而共享按摩椅这个概念也渐渐被市场遗忘,被资本抛弃。

翟老师说,五年的时间,烧光了五个亿,共享按摩椅的兴衰验证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以人为本,创业风口再大也终将一地鸡毛。

穷途末路的共享经济


商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看不见血腥,却充满残酷,有人胜利,也有人输得倾家荡产。共享按摩椅是2015-2018年共享经济大潮期间,涌现出来的数千个共享创业项目中的一个。

前辈们死了一茬又一茬,现在也轮到它了,似乎有点伤感,但仿佛又早已预料到这个结局。2015-2017年,共享项目泛滥成灾,共享单车、汽车、充电宝、KTV、篮球、旅游、雨伞、睡眠舱等纷纷涌现。但2018年资本的冷静导致大量共享创业项目直接暴毙,共享雨伞、共享篮球、共享空间、共享床铺等纷纷凉凉,共享单车,汽车、充电宝企业大量倒闭破产。曾经庞大的共享经济版图,如今只剩下共享出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少数玩家,而且这些玩家也深陷涨价的舆论风波中。

共享到底是什么?大道至简

披着共享外衣的“伪共享”


共享风口之所以昙花一现,有市场的急功近利,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骨子里的基因错了。

翟老师表示,共享经济,指的是闲置商品的所有者将临时使用权转让出去,从而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同时创造价值的商业模式。


“闲置”是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也就意味着转让的使用权是“冗余”的,因此共享经济是激活了存量市场中的闲置资源,从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商品使用率,因此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商业模式创新。像Airbnb,将家有空房出租的房主和有租房意愿的旅游、出差人士等连接起来,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住宿信息,因而创造出了一个庞大的民宿市场。对比Airbnb这样的共享巨头,我们会发现国内的“共享XX”的商业逻辑有一个巨大的bug:他们平台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非“闲置资源”,而是公司拥有的、自购的产品。稍加思虑,就能发现这是存在数千年的租赁商业,出租人出租商品给承租人,出租人获得租金,承租人获得使用权。某罗、某桔、某电、某兽们披着共享经济的外衣,本质上仍是租赁经济,只不过得益于技术进步,已经从传统租赁转变为分时租赁。

前途难明的“共享式”租赁


租赁是一门好生意。几千年的历史足以说明租赁的生命力,如今,中国的房东群体仍然在依靠租金滋润的生活着。按摩椅们的失败,不是租赁的问题,也不是共享的问题,而是拿共享的思维做租赁,做出了一个四不像的失败模式。共享经济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轻资产模式平台只链接资源端和用户端,为双方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就像Uber链接了私家车主和乘客,Airbnb链接了个人房东和有住宿需求的旅行者。平台赚取服务费、中介费,以及广告费,并不占有商品和服务的所有权,也不承担商品的维护费用。

二、网络效应明显平台的供给端越多,需求端的体验越好,而需求端的需求越多,又刺激供给端的销售。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相互促进,促使平台像滚雪球一样快速成长,形成规模效应和巨大的竞争壁垒。

而租赁经济由商家自购商品或者自建服务,出租给用户使用,他们本身是商品和服务的所有者,不存在撮合交易,因此是重资产模式,前期投入、中期运营和后期维护的成本高昂,而且网络效应不明显,用户黏性取决于企业综合服务水平,而这又由供给端的投入决定。租赁经济要像共享平台一样快速扩张,前期需要巨额资金投放产品,因此在2017-2018年,我们看到遍地的单车,充电宝和按摩椅。但这样投放的产品必须保有一定的利用率,才能持续带来收益,如果闲置或者利用率偏低,企业将面临巨大的营收压力,再加上前期的固定投资,对企业资金能力的考验极高。

共享到底是什么?大道至简

而由于租赁经济的网络效益不明显,甚至在需求端,还会因为用户的增加产生挤出效应,降低使用体验,比如:一个地点的共享单车数量一定的情况下,用户的增加必然导致单个用户用车的体验下降,甚至是找不到车骑。因此决定资产利用率的,第一个是资产的覆盖率和使用便捷性,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是,这些投放的共享产品是不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像共享按摩椅、雨伞、篮球等建立在“伪需求”上的“伪共享”项目,既不是市场本就存在的刚需,又无法成功培养用户形成新的需求,那就无怪乎老百姓不愿意掏钱买单。即使是像共享单车,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共享充电宝,解决出门在外手机电量焦虑问题的行业,也必须通过不断的投放产品,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但这种扩张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共享单车和充电宝的使用价格一路狂涨。

租赁“改名换姓”的背后


创业企业靠什么生存?产品?市场?用户?商业模式?不,创业企业靠融资生存,而融资需要漂亮的数据和一骑绝尘的估值。“估值”是租赁把自己包装成共享的原始动机。创业公司估值,经常会用到“可比公司估值法”,通过选取一个可类比的公司,来确定自身估值。共享经济,为双边用户创造了价值,而且着眼于整个社会的闲置资源,具有庞大的想象空间,有成为未来商业超级平台的潜力;而租赁经济,为用户提供以低廉价格使用产品的机会,企业的经营情况决定了发展的前景,发展体量和共享模式不可同日而语。在“急功近利”的创投圈,只要贴上共享的标签,企业无论估值还是关注度,立即提升几个数量级。无怪乎“包租婆们”纷纷挂羊头卖狗肉,急于给自己贴上“共享经济”的标签。


翟老师常说,“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无论是做投资,还是做企业,一定要弄清楚商业模式的本质和底层逻辑,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才能真正地获得市场的认可。共享按摩椅们的败退,可以说既是底层逻辑的失败,也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定位的失败。而对共享经济而言,如果不改变披着“共享外衣”的租赁经济本质,依旧无法走得长远。


无论做投资,还是创业,做一个“明眼人”,才能走得更远,成为真正的赢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出租人   风口   利用率   使用权   单车   商业模式   效应   大道   需求   商品   用户   经济   市场   产品   平台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