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块做点好事

今天,一块做点好事


1


最近“共同富裕”和“第三次分配”这两个词很火,网上有很多网友献策献计,设想了各种促进共同富裕的方案。


我看到的一个比较有趣的说法,是企业应该用公益做共同富裕的枢纽。


企业要做公益,这个逻辑没毛病。企业是依赖社会而存在的,没有社会的支持,它们不可能经营得下去,所以企业当然要回馈社会。


表面上,回馈社会最快的方式,就是捐钱做公益。


捐钱当然是公益,公益并不只有捐钱。


公益曾经是一个“大词”,在十几年前,这个词一般是被和“做好事”暧昧又泾渭分明地分开的。


在当时的公众印象中,公益特指的是那些能帮到许多人的事情,比如几百万几千万的捐款,专业的救援队。


那个时候普通人只能“做好事”,帮助一下身边的人,在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资格参与到“公益”之中。


甚至在听到公益项目这个词的时候,我们还会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和距离感。


这种敬畏感和距离感,并不利于大众的参与。


门槛越高,拦住的人也就越多。


在我看来,公益不是用来自我标榜的道德牌坊,而应该是一种融入生活的习惯。


说白了,公益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主体从来没有局限于企业或者机构,行为也从来不拘泥于花了多少钱、出了多大力。


本就不应该有什么限制,凡有善意者,皆能做公益。


什么是公益?对社会公众有益,即为公益。


公益属于谁?公益属于所有人。


所有人可以为所有人做公益。


2


人人都可以有善意,但如何把每一分微小的善意变成公益,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公益要从一个高门槛的“大词”变成举手之劳的“小事”,需要一道枢纽。


或者说,想要降低公益的门槛,首先要有一个这样的平台——


它居于个人与公众之间,把个人微小的力量汇集成江海;


它链接有意愿做公益的人和需要帮助的公益项目,让普通人参与公益变成一件简单而轻松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从技术上为这个平台的诞生提供了可能性。


腾讯公益有一个“小红花”产品,只需要花一块钱,就能拿到一朵小红花。


用户通过积累小红花,可以提升公益项目的配捐、兑换公益周边福利。


这是互联网对公益的一次重要改造,而且它还只是一个开始。


一块钱的门槛已经很低,但仍然不算零门槛。


做得还不够极致。


从做产品的角度看,一个合格的互联网产品,应该是把用户的使用门槛降低到极致,才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这种极致的产品思维曾经是用户钱包的天敌,但如果有一个互联网公司,用它来做“不能赚钱反而要砸钱”的公益产品呢?


2021年,99公益日进行品牌升级,做了一个新的尝试:


今年起,除了传统的捐钱捐物,还增加了捐步数、捐时间、捐阅读时长甚至是会议时长的选项,也都可以积攒小红花,用来做公益。


今天,一块做点好事


我们当然需要那些投入巨大的公益项目,但不可否认的是,公益的门槛和参与者的意愿往往是成反比的。


能够让最多人参与进公益的,一定是最极致的低门槛。


最极致的低门槛是什么?


就是只要你心存善念,一举一动皆可以是公益。


从“低门槛”做好事到“零门槛”做好事,标志的是一个全民公益时代的到来。


当所有人都开始举手之劳参与的时候,公益将会变得无比有力。


3


要让公益变成一种全民认同的价值观,需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


第一个维度已经说过了,是低门槛乃至零门槛的参与机制。


第二个维度,是参与公益要有更普遍、更及时的回报机制。


做好事最基础的回报,是被表扬,得到舆论的正面评价,而不是被嗤笑为“烂好人”、“伪善”或者“装”。


做了好事的人,也不要总想着默默行善,要勇敢说出来,坦然接受赞誉。


做公益——被宣传——大家认为做公益有利无害,于是都去做好事,这本身就是一个塑造社会风气的仪式。


一个健康的社会,道德结构应该是橄榄球形,而不是金字塔形。


不求立在金字塔尖的公益惊天动地,只求橄榄球最饱满的中间,人人都能做公益,都愿意做公益。


人人如龙,则天下大吉。


门槛,奖赏,是引导全民公益的两个维度。


第三个维度,是宣传。


宣传公益也是要讲技巧的,你如果用说教的口吻来宣传,这是没有用的,甚至会适得其反。


比如用一大堆祈使句,说大家要做好事,这是一种常见的败笔。


谁都知道要做好事,但是凭什么你来说,你谁啊?


再比如宣传片毫无功能性,既不好看也没有传播价值,这也是一种宣传失利的情形。


谁都不是你的员工,又没拿你的钱,听你吹牛有什么好处?


所谓“宣传”,目的虽然是“宣讲”,但首先你得解决怎么“传播”的问题。


只有自己先鬼畜起来,神曲起来,变成群众愿意接受、喜闻乐见的东西,用户肯“传”了,你才能做到“宣”。


公益宣传要讲好故事,而不是变成一场事故,就一定得接地气,放下高姿态,用大家喜欢的方式去讲公益。


高高在上端起架子的人,大家都想把他掀翻在地上。


主动接地气的人,大家都愿意搭把手,把他抬起来。


今年的99公益日,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对象。


先是99公益日找国民组合凤凰传奇合作了一支《一块做好事》(传奇版)的主题曲和MV,用音乐传播公益。


一方面,凤凰传奇本身国民度就很高,形象很接地气,由他们作为宣传媒介,不容易被受众排斥;


另一方面,这个神曲的旋律足够洗脑,MV里的舞姿足够魔性,还可以作为广场舞伴奏和教学视频,群众有自发传播的理由。


凤凰传奇之后,据说又有舞蹈老师为这首歌改编了广场舞版本,甚至有中央民族乐团的合唱团、河南省博物院的华夏古乐团等文创力量,将其重新改编演绎。


99公益日的宣传,俨然只是一个引子。


随着社会各界力量的跟进,一系列二创三创的出炉,《一块做好事》的受众范围将越来越广,参与呼吁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传播公益本身,也是在做公益。


在实现目标的路上,起初只是孤单一人踽踽独行,慢慢地由于共同的价值观感召,来自四面八方的伙伴越来越多,最终汇聚成一股洪流,拥有了改变世界的力量。


这本身,就是一个如少年漫画般热血的故事。


4


在满足了门槛、奖赏、宣传等先决条件后,公益价值观的塑造,还需要发掘那些有血有肉的人性光辉。


不光是叫得出名字、说得出事迹的角色,那些隐于背后默默无闻的个体,也应该给予高光。


他们是社会所鼓励的方向,也是公益价值观的原点。


在前段时间的河南水灾中,有个“24小时救命文档”的故事。水灾期间,一个文档在微信群和朋友圈刷屏,它名为《待救援人员信息》,是民间救援组织在腾讯文档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的在线表格。


没有人知道文档最初的发布者是谁,但在短短24小时内,它已经从最开始的一个需求表格,生长为一个野生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作为一种大家日常使用的工具,腾讯文档只是做好了一个工具应该做的。但当考验来临的时候,它发挥出了更多意想不到的价值和力量。


在这个故事里,腾讯文档并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们,是那些牵挂着河南灾情的“接力者”。


他们声名不显,只是默默将这个文档传了下去,犹如传递希望。


做好一个工具的本分,虽然没有“捐了多少钱”这么直观,但依然重要,依然是共同富裕蓝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重视企业的社会价值,效率的优先级降低,共同富裕的优先级提高,企业在公益上的投入一定会越来越大。


就在今年,腾讯顺应国家和社会的需求,4月份投入500亿设立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上个月又投入500亿启动共同富裕专项计划。


不止于此,腾讯还以技术和产品能力为依托,参与新冠疫情、暴雨灾害、碳中和等社会重大事件和民生发展命题中。


就像前些年的互联网烧钱大战一样,公益的军备竞赛同样迫在眉睫。


公益虽不能为企业换回来市场,却能为社会换来一种更好的价值观。


建议这些大企业大公司,以后也别讲什么价值投资了,大家都变着法比赛做公益好了。


用做公益的投入,对社会的价值观进行投资,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是时候比谁更能做好事儿了。


是时候一起真正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做点行动了。


人人都认可公益,都愿意做公益,大家只是公益之海里的一滴水,平等地回馈社会。


不比贡献大小,无分上下高低,世界才能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腾讯   维度   凤凰   红花   极致   价值观   门槛   公益   好事   力量   价值   文档   传奇   社会   产品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